每天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但你有没有深入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白天和晚上的用电量差异那么大,晚上发的电都去哪儿了?用蓄电池存起来显然不现实,于是就有了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做法——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简单来说,抽水蓄能电站就是把平时多余的电能通过自建的大功率抽水系统,抽水到上游水库,积蓄水量,等到用电高峰时期,再把抽到上游水库里的水放出,增加发电的容量。看似简单的一个做法却对能源的精细化管理有着很高的要求。
近年来,从发电到配电,从计量到消费,包括物联网、大数据等在内的数字技术正在深入到能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各能源企业正在从资源型、粗放型的发展转向精细化、商业化发展的新方向。其中,能源物联网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新的能源系统分散性强、单点规模小以及间歇性明显等问题。
能源物联网的建设还为能源现货交易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区块链技术的信任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智能合约能提高交易效率;而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将帮助政府更好的进行监管,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从能源物联网到现货交易 能源行业大变革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能源行业的参与主体都具有超强的中心化特征,主要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大型用电企业等。而新构建的能源系统中,很多参与者都是分散性的、动态的小主体,甚至包括个体以及一些小型生产企业等。
比如,在新的能源系统中,就包括许多中小型风力发电厂、热电厂和太阳能发电厂等,这些不断增长的分散发电量的管理已经给现有的电网稳定性等造成压力;传统管理大规模的工业化、自动化手段已经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能源物联网的兴起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能源物联网可以连接和管理太阳能板、风机、储能、用电终端等,让每个家庭、社区、甚至每个城市的各类能源设备协同运行,实现对负荷的精准监测和管理;通过对供需的更精准匹配,来优化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系统协同成本等,从而推动能源行业转型。
与此同时,随着能源现货交易市场的打开,以及分布式光伏、储能设施等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之前统一由国家电网等中心化机构主导的交易系统,将演进为国家电网为主,能源交易所为辅的格局。
此前,为防止电力市场价格波动给国民经济和社会造成较大影响,我国电力市场长期存在“市场+计划”的双轨制。如今,随着市场化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电力电量平衡面临挑战,需要尽快建立健全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相结合的完整电力市场体系,从而在满足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保证电力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运行。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不成熟、法律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在能源现货交易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能源行业的各类市场主体交易秩序、市场力、违规行为等进行监管,确保交易组织和调度公平、信息发布公开透明,及时评估市场运行状态及潜在风险,切实保障市场建设的有序推进。
在能源现货交易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情况下,应用技术手段规避市场潜在风险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今,区块链技术凭借自身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等特点,给能源行业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区块链+能源物联网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今年年初,行业调研机构GTM Research在一份名为《2018能源领域区块链发展》的报告中称,能源已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众多欧美的能源企业已经在开展区块链项目的试点应用,比如在能源交易、能源管理等领域。
不过,区块链如果仅仅应用在能源交易领域,相对于传统的集中式结算系统收益非常有限。但从园区出发,将智能电表、微网、发电以及配电设备等结合起来,形成打通发配售的园区能源系统,将园区政府、企业、应用、服务提供商以及环评机构等的信任体系和交易系统搭建在区块链之上,形成园区能源账本,实现日前和日内现货交易、需求侧响应等。一旦应用成熟,进而推广到更大的区域,就可以形成区域性的大型新能源网联生态。
具体来说,区块链可以完全记录整个能源的生产、消费等过程,实现能源资产的数字化可溯源,比如能源从哪种设备生成、流通环节等;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复杂系统中各主体间的信任问题,促进能源长协和现货交易;此外,区块链还可以帮助能源领域符合政府监管要求以及环保要求。
其中,在能源消费中,基于分布式账本和智能化合约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将会极大地提升能源消费侧和能源供给侧的透明度,从而改变区域能源系统的用能需求曲线,实现多种能源之间的合理利用和泛在交互。
而在能源交易中,区块链的典型应用场景则包括基于私有链的电费结算,基于联盟链的微电网中多元化角色的内部交易,基于公有链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内部各种多样化能源之间的交易等。
能源物联网可以借助区块链的信任机制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借助智能合约能提高交易效率;借助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助政府更好的进行监管,指导行业健康发展等,进一步加速能源行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