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的api接口防护有如下几种:
- 使用HTTPS防止抓包,使用https至少会给破解者在抓包的时候提高一些难度
- 接口参数的加解密,通过md5加密数据+时间戳+随机字符串(salt),然后将MD5加密的数据和时间戳、原数据均传到后台,后台规定一个有效时长,如果在该时长内,且解密后的数据与原数据一致,则认为是正常请求;也可以采用aes/des之类的加密算法,还可以加入客户端的本地信息作为判断依据
- 本地加密混淆,以上提到的加解密数据和算法,不要直接放在本地代码,因为很容易被反编译和破解,建议放到独立模块中去,并且函数名称越混淆越难读越安全。
- User-Agent 和 Referer 限制
- api防护的登录验证,包括设备验证和用户验证,可以通过检查session等方式来判断用户是否登录
- api的访问次数限制,限制其每分钟的api调用次数,可以通过session或者ip来做限制
- 定期监测,检查日志,侦查异常的接口访问
在开发web端程序时,如果你的服务是放在外网的,你是无法完全阻止别人模拟客户端来调用你的web api的。因为你的所有前端代码用户都能直接或间接的看到。
而在开发小程序项目时,前端的小程序代码是上传到微信服务器的,其他人想要直接看到或拿到源代码的难度较大,因此小程序端相对安全些。
为什么要做接口防护和权限校验?
有时候,黑客通过抓包或者其他方式即可获得到后台接口信息,如果不做权限校验,黑客就可以随意调用后台接口,进行数据的篡改和服务器的攻击。因此,为了防止恶意调用,后台接口的防护和权限校验非常重要。
小程序如何进行接口防护?
要进行小程序的接口防护,首先需要了解小程序的登录过程,如下图所示:
整个的流程如下:
- 小程序端通过wx.login()获取到code后发送给后台服务器
- 后台服务器使用小程序的appid、appsecret和code,调用微信接口服务换取session_key和openid(openid可以理解为是每个用户在该小程序的唯一识别号)
- 后台服务器自定义生成一个3rd_session,用作openid和session_key的key值,后者作为value值,保存一份在后台服务器或者redis或者mysql,同时向小程序端传递3rd_session
- 小程序端收到3rd_session后将其保存到本地缓存,如wx.setStorageSync(KEY,DATA)
- 后续小程序端发送请求至后台服务器时均携带3rd_session,可将其放在header头部或者body里
- 后台服务器以3rd_session为key,在保证3rd_session未过期的情况下读取出value值(即openid和session_key的组合值),通过openid判断是哪个用户发送的请求,再和发送过来的body值做对比(如有),无误后调用后台逻辑处理
- 返回业务数据至小程序端
ps:会话密钥session_key 是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签名的密钥。为了应用自身的数据安全,开发者服务器不应该把会话密钥下发到小程序,也不应该对外提供这个密钥。
session_key主要用于wx.getUserInfo接口数据的加解密,如下图所示:
什么是sessionId?
在微信小程序开发中,由wx.request()发起的每次请求对于服务端来说都是不同的一次会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区别于浏览器,小程序每一次请求都相当于用不同的浏览器发的。即不同的请求之间的sessionId不一样(实际上小程序cookie没有携带sessionId)。
如下图所示:
实际上小程序的每次wx.request()请求中没有包含cookie信息,即没有sessionId信息。
那么我们能否实现类似浏览器访问,可以将session保存到后台服务器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在每次wx.request()中的header里增加
- ## java的写法,Jsessionid只是tomcat的对sessionId的叫法,其实就是sessionId
- header:{'Cookie': 'JSESSIONID=' + sessionId}
- ## thinkjs3.0 的写法
- header:{'Cookie': 'thinkjs=' + sessionId}
效果如下图所示:
在thinkjs3.0的后台代码中,sessionId被保存到了cookie里,可以通过:
- const session_id = this.cookie('thinkjs')
提取到sessionId的值
具体ThinkJS的实现代码
首先创建sever端的代码,如下图所示:
cd到根目录,运行:
- thinkjs new server
创建后台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