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布斯》网络版北京时间10月30日报道,iPhone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之一,就像苹果在包装在上写的:“加州苹果公司设计,组装于中国。”尽管特朗普多次呼吁苹果将生产线转移到美国,但笔者对此一直表示怀疑。然而随着贸易关系的持续紧张,笔者又重新思考起了这个问题——在美国生产iPhone到底有多难?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是什么让中国如此适合组装iPhone。在这其中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
极其高效的零部件供应链
查看iPhone的零部件供应商名单,你会发现大部分关键零部件都是在亚洲制造的。
- ——触控屏。iPhone XS的OLED触控屏来自韩国的三星电子和LG,并配置了一家日本公司的触控传感器。不管是OLED屏幕还是LCD屏幕,都是在亚洲制造的。
- ——处理器芯片。苹果设计了自己的处理器和其他次要芯片,但全部由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公司生产,后者是全球***和***进的半导体制造商。这些芯片可能在马来西亚或中国内地包装,然后在中国安装到印刷电路板上。
- ——向空中发射信号的射频芯片。这种芯片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有能力设计,其中高通公司是支配性的供应商,尽管***一代的iPhone XS配备了英特尔的射频芯片。英特尔或许在美国或欧洲设计芯片,但其为iPhone X供应的XMM7480芯片由台积电的工厂代工。***一代iPhone使用的英特尔PMB9955芯片在亚利桑那州和爱尔兰生产,但问题是这些芯片必须运到亚洲进行包装。联发科和华为海思是仅有可以替代英特尔及高通的供应商,但它们也依赖台积电从事生产。此外笔者并不认为华为会成为苹果的供应商。
- ——内存芯片。如今,几乎所有的内存芯片都来自于日本东芝、韩国三星和LG,以及美国的美光科技,但即使是后者也主要在亚洲进行生产。
- ——电池。如今,绝大多数的消费锂离子电池都来自于中国。
据研究公司IHS Markit估计,iPhone X的零部件成本低于400美元,拆解网站iFixit估计iPhone XS Max的零部件成本约为390美元。
中国拥有全世界***效的电子产品供应链,这指的不仅是零部件供应商,还包括高效的物流提供商、快速的大型海关和进出口设施等。制成品可以在一天内离开工厂,并装上货船和货机,最多也只要两天。
低成本组装大军
智能手机组装很复杂,类似于组装手表。虽然在电路板上安装芯片依赖于自动化,但许多小部件必须用手工装配,而最终的组装通常也由手工完成。这些工作要实现自动化极其困难,因为苹果设计师在这些光滑紧凑的产品上安装了太多零部件。如果在中国组装一部手机需要四小时的直接劳动力,那么它可能为苹果增加10美元至20美元的成本,但如果在美国,该数字将至少为75美元。
中国劳动力最很重要的特点是可用的人多,并且***灵活性。2017年下半年,当富士康在iPhone X的早期生产上苦苦挣扎时,他们派大巴车到附近其他公司的工厂门口招聘工人,并以当场加薪的方式吸引他们。据一张招聘启事显示,富士康给出的时薪相当于3.32美元。尽管远低于美国工资水平,但富士康还是招到了足够的人手,并最终赶上了工期。总之,在中国,一家公司在一周内招聘5万至10万工人完全不是问题,而在美国,仅仅招聘2500名工人常常就需要几个月。
苹果的供应商能转移到美国吗?
三星已经将大量的智能手机组装产线转移到越南。那么,怎样才能让苹果供应商转移到美国呢?
就像中国在2000年代早期所做的那样,美国需要努力让众多的供应商在美国设厂,让他们在最终装配点附近生产。我们不仅需要上述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还需要像多层陶瓷芯片电容器等每部手机都要用到的数百种零部件。
在组装之前,触摸屏显示器和金属外壳更加脆弱,因此它们必须被装入特殊的运输箱中。未组装部件的运输成本远远高于组装电话的运输成本。但如果装配工人的成本低于散件的运输成本,那么即使零部件均在美国生产,在中国组装手机也仍然更划算。但是关税会完全改变这个等式。不过本地化生产并非一蹴而就——中国就花费了十多年才做到。
或许美国真正想要实现本地化生产的是触控屏、半导体芯片和电池。此外美国可能还想本地化生产金属外壳,因为这项工作已经高度自动化。但是其挑战也是十分显著的:建造一座***一代显示屏工厂需要约65亿美元,而美国最近建成的工厂大都没有获得太多政府补贴。虽然富士康在威斯康辛州的面板工厂获得了30多亿美元补贴,但这还不够,因为它的一家关键供应商没有获得补贴,这限制了富士康能够生产的显示屏尺寸。
有人可能会在美国建造电池工厂,但它将不得不与规模庞大的中国制造商竞争。最终,供应链讲的是成本和效率,包括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和关税。美国消费者会为美国制造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吗?
应对高峰需求
在美国生产iPhone***的问题是,是否有能力组建一支规模和灵活性足够大的员工队伍,以满足苹果的需求。在手机能够实现更多自动化之前,苹果供应商仍然需要一大批愿意做这项工作的人。这在今天的美国是一项真正的挑战,因为雇主们已经很难招到这类工人了。这些劳动力还需要具备灵活性,以便在产品发布时迅速扩张,然后在不可避免的需求低谷时收缩人员。亚马逊、联邦快递和联合包裹公司都这样做过,但他们招聘的是仓库工人。在美国,我们还没有看到制造业进行这种大规模季节性招聘。
对苹果供应商来说,更可行的地点是在墨西哥。最终的方案可能是,在美国附近的墨西哥地区建立基本产能,然后在高峰时期从中国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