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盛夏马上就要过去,对于我们的主机来说可以松口气了。更凉爽的环境意味着散热压力减小,各种风扇的噪音也可以消停不少了。
不过先别急,在开玩之前有必要检查一下整机的散热,别“秋老虎”还没来,你的硬件就已经GG了。另外,定期的清理工作也是有必要的,我们会详细介绍。
笔者建议大家用软件进行温度压力测试,比较常用的是AIDA64(CPU)和Furmark(显卡),在待机环境下进行读数,将CPU和显卡满载待温度稳定之后再读数。
如果不是封闭的静音机箱或是小机箱,CPU和显卡的温度应该稳定在80℃以下,长时间使用温度过高可能会影响到硬件,如果温度较高,就要考虑升级散热器或在机箱内增加风扇来优化散热了。
此外,在整机散热方面还有一些小妙招和误区,笔者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不要想当然导致进了坑,也别人云亦云把预算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风道布局有讲究
不管是什么样的平台配置,内部的散热一定要布局好,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风道。
一般来说机箱的风道是从前部进风,从后部出风,具体的风道布局要根据玩家的实际需要和硬件进行布局,而没有万能的风道设计。
水平风道是最常使用的,也就是前部进风,散热器的风扇向后吹,由于水平风道对风扇数量的要求并不多,在风扇的成本上可以节省,有些机箱中会直接为用户建立好水平风道。
水平风道具备着成本低、噪音低,对多数玩家的平台来说就足够了。
对于高端游戏玩家来说,立体风道可以更加全面地进行散热,风道设计伴随着消费者的成本增加,同时多风扇会带来更大的噪音,另外机箱内部尽量不要出现风道混乱情况,这样对于散热会受到影响。
主机在很长时间没有清理之后会有积灰,影响硬件的散热,同时也会让整机的噪音增加,所以定期清理也是有必要的。动手能力强的玩家可以把散热器和显卡散热鳍片进行深度清理,优化之后的散热效果可能会有不小的提升。
风扇别学韩信点兵
很多玩家在选择硬件的时候遵循“韩信点兵,多多益善”,CPU的主频要高一些,核心线程多一些,显卡性能也要强一些,不过不能单纯类比到散热上。
我们经常说机箱内要有合适的风道,这里的风道讲究的就是不同风扇的搭配。很多玩家的主机只有散热器上的风扇,并没有在机箱内安装额外的风扇,对于多数玩家来说也是可以满足散热需求的。
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多把风扇的话,视觉效果可能会炫酷一些,不过一旦风扇的方向装反就会适得其反,不同的风扇之间互相干扰反而不如一把风扇效果好。
多数情况下,机箱内的气流遵循从前往后、从下向上的规律,同一方向的风扇应该朝向一致,气流从有轴承的一侧流出,避免装反,同时要小心贪多嚼不烂。
热管数量不敌质量
在选择风冷散热器的时候,很多玩家选择的一个指标就是热管数。一般来说热管越多,就可以让CPU的热量更及时地传导到散热鳍片上,因而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
其实只看热管数量其实是一个误区,因为热管可不只有一种尺寸。6毫米、8毫米甚至10毫米的热管效率都不同,有的产品虽然热管数量少,但是直径大,导热效率甚至可以高于热管数量更多的。
另外,还有热管的焊接工艺和打磨工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散热性能,单纯追求热管数量而忽视其他因素的散热器也不能发挥多热管的优势。
如果追求多热管,会发现散热器的底座会很宽,而CPU的尺寸较小,如果没有均热底板,两侧的热管就有可能接触不到CPU而打酱油,会浪费掉这一部分性能,所以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要注意。
水冷风冷同台竞技
还有一个容易被新手想当然的误区就是风冷和水冷之争。水冷散热器的价格普遍高于风冷,有些产品甚至可以达到上千元,也就有了很多玩家觉得水冷散热器就是吊打风冷的存在,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
水冷散热器价格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成本更高,不仅冷头和水冷排对工艺和材料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要对水冷液进行全方位的密封,所以水冷的价格也就高出很多了。
另外,很多水冷散热器在在冷头及风扇上都有光效甚至RGB灯光,所以价格高出风冷就很正常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入门级的水冷散热器一般不会有太强大的表现,而高价位的风冷则会有更好的设计和用料提供高效的散热表现,因此也并不会被同价格的水冷散热器击败。
介绍过这些小技巧和误区,相信大家也都对散热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其实在选用散热产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多看评测和评价,不要轻信一些商家的夸张宣传,同时不要一味贪便宜,拒绝二手散热器带来的噪音,就能让主机有更好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