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发展的大一些的「科技」公司,在对于职员的晋升上,都有相应的流程和规范。一般都是公司的技术委员会组织,参与述职的同学现场通过PPT的形式来讲述近一段时间自己的工作。
虽然被网友诟病为「PPT大赛」,但这多少也算一个展现的机会,如果没有述职可能依然每天不停的Coding,从不回头看。而述职,做为一个半年或一年省一次身的机会吧。
我在百度参加了六、七次晋升述职,成功和失败的都有,趁着这次述职的余热,整理下我的一些「 个人体会 」。
我没做过评委,不清楚和评委的思想是否一致,不一定适用,有些许启发就好,欢迎留言交流。
指哪打哪
首先,每个公司对于特定的技术晋升层级都有对应的标准。比如以下的例子:
- X-1 层级对应要求是在导师指导下可以完成 模块开发 。可以独立自主的完成一般难度的模块开发和调研工作
- X-2 层级对应要求在于在技术上 独立开发 。比如在一个低难度的项目中可以完成独立开发,甚至可以指导新人或者负责大项目中的子系统
- X-3 层级对应要求工程师可以 负责项目 ,有一个或者几个方面比较深入,同时保证高质量的产出
- X-4 层级要完全把握一个 技术方向
准备述职的时候,就要根据自己对应的目标层级进行准备。 比如你要述职晋升的目标对应的是上面的 X-3, 但是在准备的时候却罗列了一些 细碎的功能点 ,就不足以说服评委。「指哪打哪」是说要瞄准方向,按照要求进行说明的准备。比如 X-3,要体现出自己对于负责系统的整体思考,自己在系统中的贡献以及未来的规划等。
关于这块容易出现的
问题是:
「着眼点」太小,「站的不够高」。
比如在X-3述职的时候,列举了一堆把页面上功能做了修改,SQL语句简单优化这类的。而对于具体参与的项目,如果仅仅是功能点、使用框架及中间件的罗列,并没有多大意义。需要展开描述具体的场景,为什么要这样用。
多用「技术语言」
比如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了服务拆分,就需要表述为什么要微服务,使用这样的架构带来了哪些好处。
有「对比数据」
如果是新旧项目,或者优化工作,***将前后的数据用「柱状图」来直观展现,比文字更形象。切忌满PPT的文字,现场照着去读。
预则立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晋升述职也是同理,一定要早做准备。我有几次因为项目忙一直拖着,直到述职前一周才开始准备,结果各种匆忙。而有些同学,早早做了规划,述职的 PPT 经过了好多版的打磨,重点会更突出。而且由于有规划,平时工作中的内容都会进行提炼总结,也更便于结果的呈现。
对比匆忙上阵,一些数据支撑等可能不容易总结。另外,述职PPT也来不及打磨。
此外,以下几点供参考:
- 多参考其他优秀的述职PPT,可以找些模板,但不必过分花哨和动画。因为PPT在评委那是静态看的,不会播放,如果多个动画叠在一起,影响阅读效果。
- 多让其他有经验的同学帮忙 review 一下。闷在自己的思路里,会一直觉得当前的思路和表述很牛X,但你给几个人讲过之后会听取到不同的意见。特别是有经验的「老司机」把把关。这样在早做准备后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修改。
- 多练习。 讲的时候能发现内容上的不足。和我们在程序开发中的「橡皮鸭调试法」类似,通过讲来改进。而练的越熟练,正式讲的时候也就越自信,可以发挥的好。
总之,早准备早见效。
逐字稿
可能不少人都听说过新东方的讲师课堂内容风趣幽默。估计对于讲师写「逐字稿」的事也略有耳闻。
新东方的老师,每节课都是提前准备好,将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通过「逐字稿」的形式写下来,来分析讲述内容中的不足,经过上面审查,再改进。所以这些风趣幽默都是多次的准备和练习换来的。
我们技术述职也可以看成是一次演讲,对于PPT上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如果你没有仔细考虑过要怎样描述它,那在现场讲的时候可能因为紧张等因素,各种结巴。:)
技术影响力
公司内除了统一的述职外,技术委员会也会对开源有贡献的同学给予支持。公司有给Linux贡献代码的同学,有给Mozilla贡献代码的同学,还有对外开源了大型项目的,这些同学在述职时就更容易有说服力。
当然,如果没有参与到这些牛X项目中。一般还可以在述职中将自己的技术积累,技术追求展示一下。此时能有博客或者公众号也是个不错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