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了,我现在慌得一批......

新闻
35 岁,一个悬浮在而立和不惑之间来回撕扯的年纪,一个刺伤过很多人的所谓“中年危机”启动的年纪。它因人而异,或早或晚,无论你的感官是敏锐抑或是迟钝,总会到来绝不缺席。

35 岁,一个悬浮在而立和不惑之间来回撕扯的年纪,一个刺伤过很多人的所谓“中年危机”启动的年纪。它因人而异,或早或晚,无论你的感官是敏锐抑或是迟钝,总会到来绝不缺席。

                                                                                                                                                                                                         ——尼古拉斯.曲

本文准备以悲伤的基调起笔,最终以什么情绪落笔,各位看客所受所感必有不同,对你可能是欢快对他可能是更加的悲伤...

而我尽量避免后者的发生,毕竟同是天涯沦落人,任谁也别笑话谁。

[[240586]]

自认为仍年轻正青春,年龄区间在 [20-35) 之间的群体,也务必读一读此文,因为弹指一挥间你就会挥别青春直奔 [35,∞) 而来。

35 岁群体中,10% 的那部分成功人士、业界知名专家等作为 Exception 会被 Throw 出去,还有 10% 的浑浑噩噩无欲无求人士作为 ERROR 直接 System.exit(1)。

所以本文倾诉对象是那 80%,万勿拿特殊案例来跟我抬杠。其实,20% 的那两类人哪有什么时间或者兴趣来看这篇文字?(下文中的 35 岁群体,我会统一用 [35] 来标识。)

35 岁之殇

马上要提到的这些悲伤的故事/案例你可能听说过,甚至可能亲身经历过:一些类似银行、证券等传统金融企业,不管你的技术或者业务能力多出色,都有可能以“超过 35 岁”的理由将你拒之门外。

因为这些企业不乏蜂拥而至的优秀年轻应聘者,干嘛还选择老帮菜的呢?这个门槛在我看来 Make Sense。

只是苦了那些年龄大了一心想回到体系内的人们,因为门窗甚至缝儿都被封死了。

现在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或者管理层都有年轻化的趋势,90 后 00 后甚至 10 后。

我不敢妄言多了解当下的年轻人但毕竟我也年轻过,以“相似相吸”这个理论的角度来看,相信大部分人不怎么会招聘比自己老的下属吧,起码相差不大且没有明显代沟。

注:限定在初创小规模团队的创业公司,比较成熟的中型及以上规模的公司对人才的饥渴程度非常大,一般会不拘一格降人才。

再者 35 岁只要不是太差劲,怎么也是个独当一面的人物,职级要求必然不低,在初创公司高管坑位有限的情况下,能被你捡漏捡到的概率还真是怪低的。

华为大量裁员清退 34 岁+的老员工,这个新闻当时引发了山呼海啸般的正反方辩论和中年危机大讨论。

处于舒适区的人们顿时纷纷自危起来,赶紧低头检查自己到底是站在哪里:“实地”、“沼泽”、“浮冰”之上还是已“溺水”、“病入膏肓”。

长期在外企、传统大型企业入职的 35 岁群体,很容易陷入知识结构单一并严重老化、脱离一线丧失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市场判断、以依托于平台、品牌或明星产品获得的成就而洋洋自得的泥沼中。

当突然有一天面临裁员或者再就业时,发现简历毫无竞争力,投出去直接石沉大海。

其实笔者自己是不太愿意提起“中年危机”这个词的,因为它会无形给人营造出一种深深的焦虑感。

事实上人生每个阶段都会有危机,比如起跑线危机、中考危机、高考危机、就业危机等等,所以人生何处不危机?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预见并合理规划好下一步,危机自然解除。

The Weakness

那么[35] 到底在哪些维度处于了弱势才导致危机的产生?做过项目管理或者质量管理的同学对于问题求解领域的 5WHY 分析法应该都不陌生,我们可以以此法来尝试找寻一下真正的根源。

专业能力

这里的专业能力包括:

  • 技术领域的技术、架构、设计能力。
  • 项目管理领域的人力、成本、进度、风险以及质量等的管理能力。
  • 业务领域的业务咨询、领域建模能力。
  • 产品领域的产品规划/交互设计、需求挖掘/管理、市场/竞品/用户分析等能力。
  • 产品运营领域的推广、营销、渠道和数据分析等能力。
  • .....诸如此类。

按照通常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的沉淀,个人的专业能力应该越来越炉火纯青。

[35] 怎样都应该比工作没几年的愣头小青年在专业能力上要给力的多吧?实情是,不见得……

再次提醒不要对号入座。此图纯示意,没有什么调查问卷海量数据做支撑,绝壁不精准,但确是以本人为数不多的人生阅历举证所得。

基准线从一个企业或者管理者的角度解读,员工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薪资待遇的要求亦会越来越高,那么企业或者管理者完全可以要求员工的专业能力也以线性甚至指数式的幅度提升。

实际线就没那么乐观了。刚入职场的年轻群体就像那全干的海绵,吸水能力极强,没有意外的话 30 岁左右可以成长为核心骨干甚至管理层。

这也意味着天花板、瓶颈期或者说舒适区的随之而来,一招不慎就会以一个极其隐晦的幅度从高点缓缓滑落。

启动 5WHY 大法

一问:为什么 [30, 35] 这个年龄区间专业能力会下降?

答:80% 的精力花在管理上,基本脱离一线技术或者一线业务,对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把握不到位,嗅觉变得迟钝,很多时候只能以过时的知识体系来做出决策判断。

二问:为什么知识体系会过时?

答:舒适区容易让人丧失斗志,特别是 30 岁左右搭建完成的知识体系已经在当时的基准线之上,完全可以玩得转接下来蛮长一段时间的职业生涯。

想办法跳出舒适区,给自己找到新的突破点,升职、调岗甚至跳槽都可以,否则温水煮青蛙,没有突破的强烈意愿。

当然并不是说舒适区里的人都在原地踏步,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在主动学习和争取进步的,残酷的现实是你进步的那点幅度完全被业界的基准线给吞噬了。

三问:为什么一直在学习,却仍旧感觉在原地踏步?

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认的是你是否真的在学习。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今天研究某个新框架的实现,明天又去学一门新语言去了。

这看起来是在扩展知识的广度,实际上对这些新事物的认知仅仅管中窥豹,看到冰山一角而已。

还有浅尝辄止型的,比如不少人会在得到、喜马拉雅类似的 App 里买一堆专栏听,把读书当成快餐,直接复制别人的读后感。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学习,却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假象。

然而 [35] 群体有个特殊性,这个时期的认知范围更多的是需要往广度上走,为了快速获取大量相关性的知识,就很容易走入这个误区: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学到。

四问:为什么自己确实认真刻苦的学习了,却有些时候还是拼不过年轻人呢?

答:[35] 的学习时间有限,能够挤多少完全看个人的自控力。一则是家庭因素,夫妻之间、孩子之间、父母长辈之间如何维系,平衡家庭和个人是个很大的话题。

二则是身体因素,生理机理比如记忆力、反应力或精神力的减弱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为了维持身体良好状态,必要的运动和健身时间需要保证。

三则是社交因素,维持或者拓展自己的交际圈,不得不参与大量的应酬活动;以上都会压缩你的学习时间。

另外容易缺乏实战,学习的知识会落于空处。举个例子,你公司的后台业务系统基本是 Java 技术栈,那么你作为技术专家、架构师或者管理人员主动去研究了 Go 语言,希望能将其高并发高性能的特性补充到目前的体系中。

即使你有时间做不少编程练习和原型,但是你真不一定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或已不属于你亲力亲为的职责范围)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彻底改造。得不到真正的实战演练,过一段时间你可能就忘干净了。

五问:虽然 [35] 有上述种种的劣势,但是 [35] 需要更强大的成就认可感,需要更多的家庭责任,那就会有更大的压力和进步意愿,会有更大的决心克服种种障碍,为什么还是会走到危机这一步?

答:这是***一问了,终于可以说出笔者心里的那个答案了:“你可能遗失了兴趣、热爱、激情或愿景”。

自由选择的能力

相比年轻人,[35] 拥有自由选择空间狭小的多。这不是危言耸听:

领域的选择

有人热衷金融,有人喜欢电商,有人偏爱人工智能,有人钟情区块链。火热的领域有很多,但是长期火热的领域却很稀有。

一个人的精力不是***的,像达·芬奇这种啥都牛逼的人毕竟凤毛麟角。那我们肯定会选择一个尽量长期的饭票。

比如有些人在某个领域勤勤恳恳了 10 多年,但是没认清市场形势,突然某一天这个领域整个被淘汰了,[35] 了从头再来换其他饭票谈何容易。

职位的束缚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一个总监去应聘高级研发,甚至一个 CTO 去面试架构师,自己的坎儿过得去,面试官的坎儿也得能过去啊?高级别职位的坑位本来就少,就算平级挪动都没那么容易。

家庭的责任

家庭日常支出、房贷、养老、教育、汽车、医疗等等各方面的开销压力,以至于 [35] 不敢有一丝丢失工作的风险。

比如待在体系内不敢出来,屈服于上级不敢反抗,岗位需要的知识已陈旧却无力抗争。当泥潭越陷越深,选择将越来越少。

不断累加的包袱(镣铐)

[[240588]]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搬家的场景。当你一穷二白的时候坐个公交车就可以搬完全部家当,而当你一个地儿住了 5 年 10 年再搬家,不得不用搬家货车了吧?

如此类似,当你工作了 5 年 10 年你的“家当”、“包袱”会越来越重,就算你有心选择了另一个选项,却无力去实现。

这些“包袱”大家都见过:

  • 现有岗位(技术/业务/管理)带来的经验/威望。
  • 了然于胸的公司文化/人际关系/产品线。
  • 合作成熟/值得授权/可解放自己的团队。
  • 还算认可自己的领导。
  • 架设在公司平台上的特有知识体系(基本无普适性)。
  • 遥不可及的期权…

这些东西都会可能成为你意图转变的负担,因为它们营造的氛围会让你感觉太舒适了...

初心不改,方得始终。不管是刚入学的那一刻,还是踏入社会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想象过自己未来的美好,只是这份美好会随着理想主义慢慢变成现实主义,也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

上文列出的所有似乎全部是 [35] 的苦涩,但谁又能说得清这原本就是 [35] 该有的味道? 我们能做的无非是找到可以中和苦涩的那些糖果。

[[240589]]

Hunt for Candy

笔者已经竭尽所能把 [35] 的 Weakness 掀了个底朝天,破而后立,接下来看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些问题。

稳定的家庭

请永远把这个因素放在***位,如果家庭这个大后方搞不定,其他任何事情都是空谈。

我不是家庭关系学专家,无法给出什么专业意见告诉你怎么做,但是不论你花费多大的精力去经营好家庭都是值得的,除非你不适合拥有家庭...

合理的职业规划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还可以任性,可以哪里给钱多就去哪里。但 [35] 如果还是这副德行,如此鼠目寸光就 Game Over 了。

[35] 必然在某一个或者某一些领域有了深厚的积淀,千万不能固步自封,不能计较一时得失。

要以此在合适的岗位上继续扩张自己的知识版图或技能树,让自己可以多条腿走路(技术、业务、管理),规划好接下来 5 年或者更久的职业路线。

更不能病急乱投医,过于投机,什么火就钻研什么,比如比特币的火热导致区块链技术的火爆,有些人就抛弃现有,All In 区块链。

且不说没人看得清这个技术的长期持续性,就冲着赚快钱的这种浮躁劲头,不管成功与否都没有可复制性和可借鉴性,因为大概率是失败。

明确的持续学习空间

前文提过“真正学习”的概念,收起听个专栏看个培训视频的那套,真正的去考个 MBA、CFA、PMP...再不济来个 Coursera 在线证书。

总之要把自己的学习空间明确拉长,并最终有个产出可期。否则学到哪儿是哪儿,这个心理暗示很可怕,因为它意味着可以随时终止。

健康的身体和生活习惯

无须多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坚持锻炼并杜绝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身体维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水平,才会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持续拼搏的身体本钱。

扩散人脉及影响力

人作为社交动物,人际关系是必需品。而人脉和社交上的优势绝对会让你受益匪浅。

这包括内部与上级下级之间的关系,外部的交际圈等等。内部关系决定你的团队管理难易度、职位升迁;外部交际圈受制于你的能力和影响力,“抱大腿”被很多人所不齿,但反过来想“大腿”为什么会让他抱而不是你?

本质上说人都有功利性,你没展现出让“大腿”看得上的实力,他最多出现在你的朋友圈里而已,但绝对不会是你人脉。

所以如何展现自己的实力很重要,比如现在的自媒体这么发达,不管写博客还是公众号,能把你的沉淀通过这些渠道发散出去,先让大家看到你。

所谓“你若盛开,花香自引蝶相来”,慢慢的打开你的影响力和交际圈,你不再满足于偏安一隅,会发现另一方崭新世界。

理财和保险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其升值,若 [35] 对理财还一无所知的话,真的是前途堪忧。

另外为自己和家人购置一份意外险或者重疾险,确保基本的保障,而且一定要趁早,年龄越大购买的成本就越高,所以越早越好。

理财和保险不能带来新的财富,最多保证不贬值。周期天王周金涛的有句名言叫“人生发财靠康波”,而以康波周期的跨度来推断,人一生可以发财的机会理论上只有三次,一个都没抓住这辈子就歇菜。

所以 [35] 应该多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否则机会在你眼前都识别不出来。对我来说比特币的机会已经错过一个了...o(╥﹏╥)o

找回初心/兴趣/激情

先给大家一份调查问卷:你目前的工作是否是以自己的兴趣做出的选择?现在是否还饱含热情?

让我预测一下的话,***个问题回复“是”的人应该不超过半数,而第二个问题回复“是”的人更少,应该不超过两成。

注意我说的分母上的数字是所有的职场人员数量,那如果把分母换成 [35] 的所有人数,我再冒昧预测一下,比例应该只会更低。

所以 [35] 不要再逢事必谈危机,你对工作已兴趣索然、失去热情,剩下更多是对生活的妥协、无奈和随波逐流,你看起来的进步只是被压力裹挟的自欺欺人的产物罢了。

找回你对工作生活的初心(好奇心于做事/同理心于做人/匠心于***)、兴趣和激情,上面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你热爱生活,就会坚持运动健身,坚持接触新事物,保持精神饱满、乐观向上;你热爱工作,就会关心团队关心公司,勇于承担责任,持续的学习充电,为工作注入新活力。

如此的良性循环,自我价值可以得到***的展现,自我成就可以***叠加,你的世界里将只剩不断的辉煌。

总之

[[240590]]

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不知道说明白一些事情没有。万言汇成一句:35 岁不用当成洪水猛兽,只要应对得当,不过小波澜,甚至扭转为另一条绚烂旅程的起点亦大有可能。

经营之圣稻田和夫的“敬天爱人”送给大家,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一切自然而然美好起来。

作者:曲健

简介:斜杠青年“80 后架构师”,江湖俗称“书记”、“大爷”,曾供职 Infosys、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目前任职米么金服 IT 负责人兼***架构师。喜好一切对专业知识有追求的人,好为人师,运营着个人的公众号“曲水流觞TechRill (geniusiandev)”。

责任编辑:武晓燕 来源: 自曲水流觞TechRill
相关推荐

2018-09-03 13:07:56

架构技术栈微信半月刊

2020-01-20 09:49:58

华为腾讯百度

2020-03-19 08:55:56

中台数字化企业

2021-11-29 08:07:07

微服务驱动设计

2011-10-21 11:08:38

Ubuntu7周年

2020-02-25 17:55:53

程序员代码35岁

2019-04-16 14:12:29

AI机器学习TensorFlow

2018-07-20 09:24:37

人工智能创业人才

2012-09-24 13:20:13

Firefox浏览器

2019-06-06 15:00:25

手机iPhone摩托罗拉

2012-11-21 11:14:06

Windows 1.0

2017-11-06 15:50:29

中年程序员工作

2023-07-23 19:31:15

AI裁员

2021-09-26 10:15:44

离职程序员复盘

2020-05-25 09:20:10

职场技能互联网

2024-01-12 07:07:59

2020-08-25 09:01:05

Windows 10Windows微软

2016-01-08 16:26:10

苹果浏览器Safari

2019-10-24 13:56:24

2020-07-30 07:33:30

程序员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