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计算、存储和网络的紧密集成,以及由此带来的部署和管理的方便性,超融合系统正在迅速普及。
虽然需要紧密集成,但这些系统与其他数据中心部署具有许多相同的网络挑战,包括对可扩展性、自动化、安全性和流量管理的要求。此外,他们还需要链接到数据中心、远程数据中心和云中的其他数据中心资源。软件定义的网络架构可以减轻一些超融合系统部署的扩展、自动化、安全性和连接性挑战。
超融合系统将存储、计算和网络集成到一个系统(box or pod)中,以降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并减轻与传统数据中心架构相关的部署难题。超融合系统包括管理程序、软件定义存储和内部网络,所有这些都作为单个实体进行管理。多个pod可以联网在一起以创建共享计算和存储池。
预计超融合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迅速增长,从大约10亿美元增加到超过50亿美元。超融合系统提供商包括Nutanix,Dell EMC和VMware以及HPE,专注于将计算和存储集成到单个可扩展资源中。
超融合系统的优势和挑战
超融合系统的网络要求
超融合系统中的网络专用于建立和维护计算和存储元件之间的通信,并且通常是专有的。超融合系统所需的一些关键网络元素包括:
- 内部数据中心网络,例如扩展超融合系统pod或连接两个异构元素,例如,连接HPE和Dell计算组件;
- 通过WAN实现数据中心到数据中心的连接;
- 数据中心到云的连接;
- 分支机构和其他位置的远程访问。
软件定义网络架构
在软件定义的网络架构中,网络控制平面被抽象或与底层网络硬件分离。除抽象外,软件定义的网络还包含以下属性:
- 自动部署、配置和管理,支持多租户,以及使用云资源轻松实现可扩展性;
- 易于适应、可定制和可编程的开放API;
- 开放的、基于标准的、多厂商,以及可与各种网络软件互操作。
软件定义的网络架构的许多方面涉及数据中心中的超融合系统。例如,它可以帮助连接或管理内部流量、数据中心通信和数据中心外的网络。
网络行业目前提供软件定义的网络架构元素,以帮助客户扩展和网络超融合系统集群。其他厂商,包括思科,HPE和VMware,正在支持超融合系统与其他数据中心和基于云的元素之间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