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原创稿件】在信息化时代,金融行业的信息化走在了前端,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金融行业亦是敢于吃螃蟹的。将创新技术能力融入到企业的核心,从而带来新的业务收入和客户增长,成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金融业有个词语叫Fintech,是Finance与Technology的结合。过去,技术在金融企业里属于支撑业务的角色,相对比较被动,业务部门提出需求后,由IT部门实现。如今,在Fintech中,技术不再只是支持,更多的是***或者改变现有业务发展的形态。而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科技已经是***生产力。
在众多金融机构中,都设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帮助其进行IT建设以及数字化转型,而业界还有很多传统IT公司,也纷纷盯上金融科技这块蛋糕,此外,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想要分一杯羹。
蚂蚁金服一直都致力于为小微企业带来普惠金融服务,在推出了支付宝、余额宝、芝麻信用、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后,蚂蚁还启动了技术开放的战略,致力于加速更多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建立更多的连接,并且为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价值。那么,蚂蚁的金融科技开放是怎样开展的,蚂蚁又有哪些独家秘诀呢?
蚂蚁金服金融云升级 强调科技开放
2015年,蚂蚁金服金融云***次亮相,致力于为金融机构提供行业云计算服务,2017年蚂蚁公布了金融云2.0计划,发布了金融级分布式架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构建新一代的技术基础架构平台。过去,蚂蚁金服的科技开放战略,凭借自身对金融业务的理解,开放技术能力,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是蚂蚁金服的定位并不是做金融行业的公有云,而是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技术应用在金融机构最重要最创新的场景之中。
蚂蚁的金融科技开放是双轴驱动的开放策略,将科技开放和业务开放结合,从而为客户带来更多层面的价值,新的技术激发创造新的业务场景,带来更多想象空间,数据和产品运营经验带给客户更多附加价值,真正实现技术对业务的显性推动力,而不是传统IT的买卖交付过程。
蚂蚁金服更加强调:蚂蚁做金融科技开放,背后真正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卖软件,而是希望与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的连接,每一项技术应用的背后都能带来可以量化的商业价值,这完全不同于传统IT的建设,从而真正实现对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通过蚂蚁技术开放与金融机构的顶层战略相结合,将技术应用到金融用户最重要或创新的场景中,推导出技术与业务量增长之间的方程式。这才是蚂蚁科技开放的初衷。
如今,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依赖新兴技术来推动业务发展。然而,单一的技术都不足以支撑业务的完整发展。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表示,金融科技,包括了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风控、云计算、大数据等,是一个完整的支持金融业务的技术堆栈,这些技术集合才是金融科技的真正精髓所在。而蚂蚁也在包括移动优先、人工智能、360度大数据中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一代风控体系、分布式核心系统和区块链等方向,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
强调行业纵深 全栈式架构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蚂蚁科技开放注重的是金融行业纵深度,因此蚂蚁提出了全栈式架构。在底层是分布式技术,包括计算、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平台、移动开发框架以及移动端技术等,这些底层架构是没有行业属性的,但是更加具有金融级别的支撑能力。再上层聚焦具有金融行业属性的技术,比如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级技术,以及智能风控、生物核身等金融级专有技术。最上层则是银行最核心的核心银行系统。
但是在刘伟光看来,如果不将技术与银行最核心平台融合,则不能真正在核心模块加速转型。传统银行中的核心银行系统是支撑传统的柜面交易,而新兴互联网金融核心则是支撑互联网业务,二者必然走向融合,并完整支持业务发展。基于分布式技术架构必将是未来融合核心银行系统的***。
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
过去,在金融业的IT系统建设中,在每一层都有专门的公司来提供技术和服务,例如底层架构要找IOE厂商,风控、核心银行系统、移动端都分别有不同的专业公司来支持,但是今天,蚂蚁可以提供所有的技术,正所谓全栈式的金融技术组合,但是这些并不是最根本上的区别,***区别在于蚂蚁技术栈的背后还有生态的价值和运营的价值,这都是任何IT公司所无法比拟的,因为蚂蚁自身业务的优势以及自有场景的锤炼。刘伟光表示,客户构建新业务,需要自底向上的能力,并且需要敏捷的开发组织和方法将技术与业务结合,以及创新业务运营经验的借鉴,推动业务快速起飞,而这正是蚂蚁的独特价值所在。因此,蚂蚁带给客户的价值不仅是技术,还有来自业务背后的思考和实践。
蚂蚁的优势:技术是被“用”出来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蚂蚁金服是互联网系的公司,怎么能服务好传统的金融企业呢?其实不然,蚂蚁可以算是混合派,既有互联网基因,又具有金融业务,蚂蚁金服有很多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如我们所熟知的余额宝、网商银行、芝麻信用、花呗等等,都是蚂蚁金服自己开发的,因此,蚂蚁金服与传统IT公司***的区别就是,蚂蚁的技术是自己用出来的。
刘伟光表示,银行科技公司对银行的业务和应用系统建设的经验沉淀远超于互联网科技公司,并且在应用以及企业洞察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而蚂蚁的优势在于互联网侧的技术能力,二者的优势不同。第二,传统的IT公司有技术但不运营业务,通过客户的使用来不断更新产品。此外,这些IT公司聚焦在普适性的计算,可以适用于各行各业,虽然技术发展符合***的趋势,但是缺乏场景为王的思路。而蚂蚁金服的每项技术都经过大量的研发与沉淀,并且在自身业务场景下进行打磨,支撑了非常严苛的金融级锤炼。因此,蚂蚁在技术开放的同时还会赋予客户技术和业务结合的***实践。
蚂蚁自身业务的发展,推动了业务的不断创新。蚂蚁金服资深总监娄恒认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也是被国家和业务趋势倒逼所致。在信息化时代的IT服务供应商所做的是信息化而不是数字化,解决的是客户从手工流程到信息化流程,主要面向内部员工。而给客户提供服务,就一定要通过社交化、移动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增强客户的体验和感知。这也是互联网基因公司才可以提供的。因此,在数字化转型潮流中,蚂蚁结合了互联网与金融这两个领域的特色,帮助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快速转型。
数字化转型路径 起点各不相同
在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路径上,每家机构的需求各不相同,切入点也各不相同,他们都会根据自身特色来找到合适的数字化发展和转型路径。蚂蚁的全栈式技术,可以帮助每家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来结合自身特色来设计数字化转型路径。蚂蚁总结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六个起点,即移动前端数字化、体验数字化、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开放平台和分布式后台。
如今,蚂蚁已经与众多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仔细回顾,蚂蚁的每一个足迹刻画的都是这个银行最重要的战略体现,从聚焦互金业务,到通过大数据中台推动数字化影响;从新一代信用卡的升级到移动优先的战略,蚂蚁的身影一直伴随左右。根据每家银行的特色以及战略,设计适合不同银行发展的转型路径。
刘伟光认为,数字化转型需要对路径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路径上每个坐标的内容的定义。但是首先应该从管理层的思维开始向数字化转型、敏捷性企业的方向开始转变,同时管理层所制定的战略的每一个部分都要看到与科技创新紧密的结合,如果管理层思想停留在IT信息化的高度,那么今天靠科技部搭建私有云平台或者建一个大数据系统往往不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方法,这些都是局部有效但是整体有限的工具。因此,数字化转型还应该先转变思想和DNA,做好组织创新或者生态创新或者体验创新的准备,结合自身现状和未来目标,合理选择技术路线,规划好转型路径上的每个节点,从而真正实现在数字化时代的逆袭。
结语:
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然而如何设计转型路径,如何成为敏捷化的组织、如何衡量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量化价值,是每个金融机构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今已经出现很多新兴技术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场景创新,改变金融机构的基础架构以及交互体验过程。科技不仅在多个层面改变着金融业务的运行状态,甚至是颠覆和重塑流程,大大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的体验。科技必将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