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原创稿件】2018年5月18-19日,由51CTO主办的全球软件与运维技术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峰会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12大核心热点,汇聚海内外60位一线专家,是一场高端的技术盛宴,也是***IT技术人才学习和人脉拓展不容错过的平台。
在“IoT开发技术解析”分会场,中国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主席史扬带来了《边缘计算参考架构2.0实践与思考》的主题分享,会后,51CTO记者根据史扬在WOT2018全球软件与运维技术峰会的演讲内容进行了整理。
【讲师简介】
史扬,华为网络产品线***产业规划专家,边缘计算产业联盟需求与架构组主席,是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核心设计者,活跃于ECC,AII,IIC等国际国内的产业组织。从事通信与信息技术领域16年多,涉及WLAN、网管等多个产品与方案领域,经历了战略与产业规划,标准与生态,产品管理,软件架构师,系统架构师等多个角色实践。在国际标准领域发表过多篇IETF/RFC,获得过IEEE802.11WG的杰出贡献奖。
行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边缘计算
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它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产生数据,通过网络化实现价值的流动,通过智能化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行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四个关键转变,即: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从割裂转变为协作融合;运营决策从模糊的经验化转变为基于数字化、模型化的科学化决策;流程从割裂转变为基于数据的全流程协同;行业单边创新转变为基于产业生态的多边开放创新。其中,连接+数据+模型是基础,联接物理和数字世界的技术是关键,ICT(信息、通信和技术)指数性突破可以释放物理世界的潜能。
然而,物理世界与云数字世界联接存在诸多挑战,例如:时延、带宽、安全隐私、可靠性。边缘计算是一个开放分布式平台,在靠近数据源的网络边缘,就近提供网络、计算、存储等服务,满足了行业数字化转型在联接、智能、实时、数据优化和安全方面的诉求,可以作为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使能智能资产、智能网关、智能系统和智能服务。边缘计算通过水平解耦与纵向集成协作,实现ICT域和OT域融合。
水平解耦与纵向集成协作
边缘计算架构设计理念
边缘计算架构是模型驱动的架构,目的是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协作,完成跨产业的生态协作,减少系统异构性,简化跨平台移植,有效支撑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活动。边缘计算是OT和ICT的融合产业,涉及到SDN、NFV、业务编排、微服务、虚拟化等技术的迁移,以及TSN、AI算法优化、CCF、低功耗OS、低功耗芯片等技术的创新。
华为在边缘计算领域持续发力,在数字世界有企业智能(EI)的集中云服务,在物理世界,提供边缘云的服务。华为的Edge Core,是无服务器架构实现快速响应本地事件、简化设备编程的模型。它实时地响应本地事件,将Serverless函数服务简化成模型,可以在边缘设备核心与中心云断链的情况下保持运行,降低了边缘设备应用构建成本。边缘计算服务SmartMesh提供了服务注册发现等能力,并引入设备孪生的概念,大大简化了边缘侧的编程模型。
史扬以华为自身的电子制造良品率提升为例,介绍了华为云基于工业的EI应用: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AI)中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机器视觉系统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经过图像识别系统,提取结构化的特征。机器视觉用于质检场景,可以大幅提高准确率和质检效率。边缘计算可以在边缘实现图像抓取、回传或直接实现模型预测。传统的工业生产制造主要采用人工肉眼来检测产品表面的缺陷,这种方法不仅使检测产品速度慢、效率低下,而且在检测过程中容易出错,导致误检、漏检等问题;分拣方面,目前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大多运动模式单一,机器人只能完成点到点的任务动作,对于较为复杂的任务,如堆叠物品识别和分拣等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利用华为EI服务,进行云边协同,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智能判定,以及AOI无人化模式,使误检、漏检概率、单故障识别率都大大降低。
边缘计算产业化三部曲
识别关键需求与技术,定义水平参考架构与平台,定义面向特定行业的垂直参考架构是边缘计算产业发展的三部曲,三者互相协同,循环演进:
1. 通过多行业场景,识别行业的关键需求和关键技术。
2. 基于跨行业的共性需求,定义边缘计算跨行业的术语、水平参考架构、视图等。通过边缘计算参考架构牵引构建开放的边缘计算软硬件平台,支撑测试和商业案例部署。
3. 基于面向行业的应用实践并遵循行业的标准与规范,在水平参考架构基础上,构建面向特定行业的垂直参考架构。
***,史扬总结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是边缘计算应该奉行的理念。
以上内容是51CTO记者根据中国边缘计算产业联盟主席史扬在WOT2018全球软件与运维技术峰会的采访内容整理,更多关于WOT的内容请关注51cto.com。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