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轮的3GPP会议、漫长的技术论证,5G***阶段的确定标准至今已经基本确定。5月21日至25日,3GPP工作组在韩国釜山召开了5G***阶段标准制定的***一场会议,确定3GPP R15标准的全部内容。而按照3GPP的议程安排,预计6月在美国召开的全体会议上,3GPP将宣布5G***阶段的确定标准。
而据行业专家预测,截至当前,中国力量(包括华为、中兴及其他5G参与厂商)大概拥有150项5G的关键技术专利,占目前已确定的总体的5G专利数量的10%,这个比例似乎与国人心中“5G标准中美分庭抗礼”的5 v 5局面相距甚远。要知道,仅美国高通一家就拥有有15%的5G专利,而其他包括诺基亚占了11%,而爱立信占有8%。
是什么造成了真实数据与人们心中印象相差迥异的问题?首先,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是部分存在的,这方面主要是由于华为等国内企业有意识地进行偏差引导,加上媒体的过度宣传造成了国内社会大众的认知偏差有关。而另外一方面,这中间的差距只是阶段性的状态,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事实上,5G的应用一共分为三个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大连接物联网mMT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不同的场景代表着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技术标准。而这些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一件非常复杂事情,一方面是需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另一方面,复杂度还体现在世界各国利益的分配和势力的角逐,因此5G整套的技术标准并不能同时确定,而是分阶段逐步确定。按照3GPP的时间表,5G标准***阶段重点是确定eMBB,也就是增强型移动宽带,毕竟当前从应用层面上看,“人联网”依然是移动网络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所以,当前中国力量在已经确定的5G技术标准专利中占有10%的势力,主要还是围绕eMBB场景,后面还有mMTC、uRLLC,这两个场景就当前而言可能还算不是最重要、最主流的场景,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5G技术的推进,这两个场景的发展空间将远远超出“人联网”场景,毕竟以人为主体的连接是有限的,而物与物的连接在某种程度上是***的。
因此,如果说中国当前在5G发展上处于落后的位置,那后面中国力量还有很长的一段赛程去追赶。中国政府和中国业界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在积极想办法去推进5G发展。比如,在5月28日召开的中日韩信息通信部长会议中达成了一个一致意见,中日韩三国将在国际机构的5G频率谈判中开展合作,共享部分5G波段,共同研制5G通信设备,共享实证实验成果,共同推动亚洲各国的5G走向标准化。这算是中日韩这三家“邻居”***次在国际通信标准上共同联合去谋求共同利益,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去争取更大的利益。
而要追赶、逆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先撇开财雄势大、基础牢靠的美国不说,在我们心中一直在5G发展中处于落后局面的欧洲其实也毫不示弱,光是诺基亚和爱立信两家加起来就占有19%的5G专利,而后续它们的发展势头甚至会更快,如,日前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表示,欧洲投资银行已经与爱立信签署了总额达2.5亿欧元的贷款协议,爱立信在欧洲战略投资基金框架下获得这笔贷款,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5G)相关技术研发,以提升欧洲在电信领域的竞争力。
所以,就5G的竞争而言,中国的发展形势并不如国内人们想象中乐观,困难很多,形势很严峻,但中国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国内三大运营商的积极配合,以及国内世界***的用户市场,中国当前5G的商用进度已经位居世界***,未来如何利用这种优势去争夺更多的5G话语权、更大的发展空间,这需要国内业界的齐心协力,也需要政策层面的战略引导,毕竟,未来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