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人工智能时代要来临了,当20年后我们的孩子步入社会,很可能迎接他们的是与机器人pk;而且,很多岗位也会被机器人代替,我们担心孩子在未来会失去工作,失去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
其实,不要说在未来,就现在来说,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引入机器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
01机器领域的人才,大幅缺失
福建晋江的一家纺织公司从2011年开始尝试用机器来代替人工操作,新增加了2000多台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而这些年公司却没有招到多少能熟练操控机器设备的人才。
因为现在的人工智能设备基本都需要用英文指令进行操作,其中还涉及到编程、设计、其他外语等学科。而现在社会上流通的人才,如果他擅长编程,那么不好意思,这位哥们实在不懂外语;如果刚好有日语、德语说得特别溜、外语特别牛的,那么又抱歉了,人家实在没学过编程。
当然,不同的机器往往涉猎到了多门不同的交叉学科,所以应用了不少机器设备的企业通常很难招到这种多学科的人才。
中国在近几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然而不少制造业仍然在招聘维护、操作机器设备岗位的人才时,陷入困境。之前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就预测,到2020年,也就是2年后,国内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万;到2025年,也就是7年后,人才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到450万。
在国内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能适应“工业4.0”发展的机器型人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短缺。而且,现在学校出来的学生大多不愿意去工厂一线工作,更喜欢待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办公,或者是享受身上穿着西装皮鞋带来的愉悦感。
02交叉型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我和机器人先生一直觉得,能适应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绝对不是单在某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而是必定涉猎了多门学科,对多个方向有研究的交叉型人才。
就目前国内机器领域发展的状况来说,企业已经对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要求。他们不再青睐只专注于某个专业的毕业生,而是更偏爱那些有跨学科综合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优秀人才。
然而,现在国内的大学里,学科和院系之间泾渭分明。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通常都只是接触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性并不高。他们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才发现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不能解决工作上带来的问题;更何况未来的社会会增添许多新的岗位,现在的学生又如何去从事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人工智能、机器领域的岗位呢?
所以,兰兰妈相信现在学校的教育模式肯定会面临改革。
就在几天前,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在上海正式发布。这本教材和现有的传统教材不同,它强调“手脑结合”的学习方式,在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会引入这本AI(人工智能)教材,让当代学生能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并教授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能。
看到这个消息,兰兰妈是真的高兴。我一直觉得,人工智能必须与教育相结合,不然离开前沿科技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无法适应未来的科技社会。现在,国务院也明确了要在国内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并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为未来的科技社会培养专业的AI人才。
作为一名现代化的家长,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人工智能时代离我们并不远,它已经开始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培养孩子,让他们拥有能够接受多学科、跨领域的信息的能力,让孩子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学会融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创新力、领导力、团队协作力以及解决开放式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孩子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时代的发展。
03摒除成见,工厂并不low
几年前大家就在说这个事儿,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好的岗位能力不足,普通岗位又不愿意干,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而这些年,国内众多的机器应用制造业也遭遇了一样的问题。
大批工厂陷入了“用工荒”的困境,全靠60后、70后的一些老工人在支撑,但凡是80后、90后的毕业生,几乎没几个愿意去工厂当一名灰领工作者。
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一名本科生怎么能去一线工厂干工人的活,怎么也得找个办公室的工作才显得体面。所以这些年来的毕业生更愿意待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画图或者写代码,而不肯去工厂车间面对轰隆隆的机器设备。
所以,机器领域这块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但在美国,很多孩子反而对工程、机械的操作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喜爱。
他们在4、5岁的时候就开始对机械制造感兴趣,家长也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摆弄小零件。等到孩子稍微大一点,美国家长还会让孩子试着去修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而家长在维修小家电时,也会邀请孩子一同观看,一边讲解原理。
美国的很多孩子都喜欢借助马达、轮子等一些简单的机械用品做各种有趣的实验,他们乐于去发现生活的奇妙,有很多天马行空的大胆想法。
兰兰妈觉得,国内的孩子也可以从小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家长不要嫌脏,要多放手,让孩子能利用一些小工具自由的探索;不要只想着让孩子拼命吸收知识,而是要保持孩子有一个开放的大脑,能给出无限创意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不该对工厂的工人抱有成见。工人并没有低人一等,他们懂技术、懂设备,会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操作;而且,现今制造业引入的智能机器设备还特别需要本科生甚至更高学历的优秀人才。
就说工厂的研发生产这一块,本科生投身到一线工作就比一些低学历的员工更具优势。比如职高、技校出来的毕业生,他们可以干机床的活,但可能并不懂编程,也不会他国的语言;而本科生的领悟力、接受力较高,比较容易实现既会编程又会智能机器设备操作这些工作。
学校教育已经开始对时代的变化作出应对之策,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能懈怠。
兰兰妈归纳整理了几个点,家长朋友们可以参考,这些点在我看来都是决定未来孩子能否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
1.保持思维的开放性,学会跨领域解决问题;
2.培养孩子多学科综合的能力以及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注重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孩子想象力、创新力、解决开放式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孩子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对广大家长来说,我们应该从这些事件中窥见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让孩子可以早做准备,更好地应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
在短时间内,想要填补上百万的机器领域人才缺口很难,现在国内大多数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适应“工业4.0”的时代要求。但人工智能课程开始走进学校,这就是一件喜事,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社会上就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专业AI人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