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由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主办的“SIFL·网络借贷与个人信息保护”在浙江千岛湖举行。来自国内***高校金融及法律领域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互联网金融业内巨头借贷宝、蚂蚁金服、腾讯的嘉宾,一同围绕“隐私保护和平台责任”这一大数据时代的重要议题同台论道。
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存在着重大的时代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格规范的监管。针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每一家公司和平台都责无旁贷。
借贷宝副总裁曾军亦受邀参加本次千岛湖研讨会,在曾军看来,竞争和创新两大要素促进了个人信息的保护。
会议现场,曾军阐释到,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纠错能力,竞争、创新对个人信息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自发行为,可能比政府监管、舆论监督作用大。
首先来看市场竞争是怎样对信息保护起到至关作用。网贷平台感兴趣的,不是信息,而是信用。一项信息是否采集,取决于以下因素:成本、敏感、相关。假如一项信息采集成本低、不敏感、与信用相关度高,一定会被采集。如果采集成本较高,较敏感,或者与信用相关度较低,就需要权衡。
整体而言,用户是敏感且理性的。就时间成本而言,为什么用户心甘情愿花时间提交敏感信息呢?因为有好处,信息如果与信用有一定相关度,就能获得更大额度、更低利率贷款,平台也能做大规模、减少坏账。
为此,曾军表示,假如市场上只有一家网贷平台,平台为了控制风险,就倾向于多采集,用户也难以说不。现实情况是网贷平台上千,竞争惨烈,众目睽睽之下,平台如履薄冰。由此可以推定,成熟的大平台不会采集不合理、不必要的信息。
其次从创新方面而言,模式的创新,以及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都能够改善过去隐私保护的些许现状。借贷宝就一直走在模式创新的路上,其***的社交金融模式被许多专家津津乐道。
曾军说到,借贷宝应该是采集个人信息最少的网贷平台,社交金融,直接借贷,这样的平台是名副其实的信息中介。判断借款人信用的,不是平台,而是出借人。与借款人信用相关的信息,存在出借人脑子里,平台无法采集,也无需采集。平台只需要验证借贷双方是本人,以保证电子借条与纸质借条法律效力相同。鉴权还是通过银行,平台并不截留敏感数据。
今年3月15日,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移动金融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测评报告》,京东金融***,支付宝第二,小米金融和借贷宝并列第三。
此外,借贷宝的创新,还体现在其征信方式是“强数据征信”。此前“大数据征信”的说法非常流行,这样一来,数据源和个人信用弱相关,却又敏感。世界上没有***保密的数据库,堡垒容易从内部被攻破,要想从根子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就得尽量少采集。借贷宝的“强数据征信”,不采集乱七八糟的大数据,主要记录用户借贷交易明细。没有采集敏感个人信息,也不用承担坏账风险,就对用户信用有了准确评价。“强数据征信”是一种低风险、高效率的征信模式。
***,曾军强调,进入互联网新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变得重要、困难且复杂。严格守住“知情同意”底线,宽容对待业务创新,相信这样才能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