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都若克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新都区的厂房,右侧是油田钻探设备部件生产车间,生产看板上写着当天的生产任务和进度,工人们在一旁上料、下料、操控、检测,跟传统的制造企业没有什么两样。
左侧的高铁动车组刹车片组件智能化生产车间,则完全不同。生产控制中心里的四台液晶显示屏上,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执行状况、设备运行信息、生产线实时影像监控等,显示得一清二楚。车间里的生产看板,也被五台液晶显示屏取代,出勤统计、订单交付进度、质量分析等数据全部实时更新。而加工流水线上,全部由机器人操作,现场不见一个工人。
“原先每天需要6个人操作4台设备,现在除了码料,其余全部由机器自动完成。”成都若克总经理何兵告诉记者,智能化改造***的变化是,不仅所有设备都接入了云端,生产控制中心和车间生产看板上的设备运行、生产管理等数据,也实时上传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能为企业匹配合作商、寻找商机,甚至实现产能共享……
总投资600多万元的智能工厂运行半年来,成都若克的产能提升了80%,产品合格率由***的82.5%提升到了99.8%,利润率则***提升了13个百分点。
成都若克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得益于航天云网为其度身打造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更离不开航天云网INDICS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
“2009年航天科工提出了云制造发展理念,并于2012年启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这也是世界首批工业互联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跃介绍说,全球制造业已全面进入平台竞争时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通过与国内基础云平台供应商战略合作,已经吸纳了一定数量的国内机器设备、产品、企业和数据接入。
李跃坦言,越来越多的我国企业向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数据、符合其平台标准,可能形成对国外工业巨头的从属关系,进而可能丧失产业主导权。“作为具有综合信息技术水平和制造实力的中央企业,航天科工有责任主动担起这个重担,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工业互联网主平台。”
基于这一愿景,2015年6月,航天云网正式上线。2017年,以INDICS命名的工业云平台正式对外发布。逐步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等为核心的20种业务和产品。对于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航天云网就像是一座连接供需的“桥梁”,又像是位无所不能的“老师”。
——共享平台市场信息。截至目前,航天云网平台用户已经达128万,基于平台发布金额接近3500亿元,整体成交额超过1400亿元。
——共享软件资源、知识资源、配套支持能力资源。平台向线上企业开放了300多款大型高端工业软件、3000余项设备设施资源、1.37万项专利、3.58万份标准、上百位专家构成的云资源池。
——累计接入各类工业设备超过5万台,为工业企业提供覆盖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全生命周期管理。
——构建基于平台的工业软件应用开发生态环境,催生新的商业模式。航天云网已汇聚近200家各类企业的300多款APP应用,涉及32个专项领域,累计下载总次数100余万次。
“航天云网已经完成了在贵州、四川、浙江、江苏、广东等10个国内区域落地。”李跃说,到2020年,航天云网将搭建完成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新平台,形成智能制造、工业软硬件、工业大数据、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和行业标准,争取实现上线用户超过1000万家,平台年交易规模达到万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