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目前不适宜实施“流量全国一个价”

网络 通信技术
目前流量套餐资费的关键问题并不在本地和全国的不同定价,而是一些已经极端不合理、没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资费项目。还有与新套餐相比,“畸高”的老套餐资费,以及不允许老用户选择优惠的新套餐等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提速降费迎攻坚战 “流量漫游”时代将终结》。知情人士透露,“工信部正在研究消费者讨论较多的‘流量漫游’事,这是工信部2018年提速降费的重点。”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包含全国流量和本地流量的不同套餐,例如北京电信推出全国版和北京版的不限量套餐。资费如下:

北京电信“天翼不限量”套餐全国版:

北京电信“天翼不限量”套餐全国版:

北京电信“天翼不限量”套餐北京版:

北京电信“天翼不限量”套餐北京版:

199元可以全国不限量+3000分钟语音,99元可以北京不限量+3GB全国流量+500分钟语音。在全国跑的用户可以选199元的全国版,主要在北京活动的用户可以选北京版。

为什么出现两个套餐,两个说法是错误:

1. 因为运营商内部结算。移动语音之前的漫游费,确实是因为结算的原因,因为固话和移动语音最开始的计费就是“本地+长途”的,把每一个区号化成了独立的一块。但流量资费并非如此,从2G时代,流量的计费3分钱1KB就是全国流量,运营商3G套餐开始时也是全国流量。后来推出本地流量套餐,是因为运营商发现,部分用户希望降低流量资费,同时流量漫游需求也较低,因此,在全国流量的基础上推出了本地流量套餐。以中国联通为例,同样的资费,本地流量套餐包含的流量是全国流量套餐的150%,而且这样的套餐,从一开始就是由集团公司制定的。

2. 因为成本差异。通信服务与机械制造不同,并不适用成本加成定价法,而应该采用成本摊销法。因为通信服务的主要成本来自网络建设费用摊销、网络运营维护(包括设备维护、电费、租金以及员工工资等等),这些费用是几百亿的固定费用,而具体每一分钟语音、每一条短信、每一GB流量的成本都很低,或者说都接近于零。但运营商必须把巨额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具体的语音、流量、短信中,不同套餐分别适用不同的人群,共同承担了这部分费用。二十年前的本地话费、长途资费,现在的本地流量、流量长途流量,就是不同的分摊方式。因为这样的分摊方式,用户、运营商都是受益者。

有人说,我就想用本地流量套餐的价格,享受全国流量套餐的服务,99元含全国不限量+3000分钟语音,多好。运营商为什么没有推出?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运营商的成本没地方摊销,就要赔钱了。

目前运营商流量平均资费已经连续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降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低价本地本省流量套餐的推出。从目前的趋势看,2018年流量平均资费的降费仍不会低于30%,除非政策有变化,否则本地本省流量仍是重要降价来源。

去年年中,电信联通主推199元全国不限流量套餐时,我曾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如果资费进一步下降,运营商有两种方式,一是推出“139元的全国不限流量套餐”,二是推出“99元本地流量套餐”,结果选择两个方案的用户差不多。也就是说,两种资费都有不少人选择。可以想象,选择前一种的人,经常到外地,而选择后一种的人,主要在本地活动。将目前本地流量套餐中流量全国化的条件并不成熟,如果不允许运营商推本地流量套餐,而必须统一推全国不限流量套餐,那在全国套餐降价的同时,很可能意味着,那些每月通信费较低的本地套餐用户不会成为资费下降的受益者,甚至他们每月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通信费。

下图为北京联通99元本地流量不限量套餐。

北京联通99元本地流量不限量套餐

实际上,本地流量不限量套餐包含了3GB或4GB的全国流量已经适合大部分用户。

下图中北京联通官网的这个宣传,会引起歧义,你可以告它虚假宣传。但其能将全国流量不限量套餐和本地流量套餐放到一起,就说明,不怕用户比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套餐。

北京联通官网的宣传

如果不允许包含本地流量,下图北京移动这样包含本地流量资费的日租卡就不会推出。***,谁是受益者?

目前流量套餐资费的关键问题并不在本地和全国的不同定价,而是①一些已经极端不合理、没有适应行业发展的资费项目。如,每MB国内流量超过0.20元的资费,每分钟超过0.2元的语音资费(不幸的是,上图中北京移动的日租卡都包含了)。还有②与新套餐相比,“畸高”的老套餐资费,以及③不允许老用户选择优惠的新套餐等等。

政府监管的重点应该是瞄准那些运营商激烈竞争波及不到的用户和套餐,而不应该是鼓励运营商通过推出更低资费的套餐以降低平均资费,尤其是50元以上的“高价”套餐,因为“高价”套餐带来的高ARPU值用户,历来都是电信运营商争夺的重点。

从这个角度看,取消手机的国内长途费、漫游费,受益的是约30%使用运营商老套餐、平均月通信资费较低的老用户,这是一个好政策(虽然媒体记者、专家们大都不是受益者)。而目前环境下,取消本地流量资费,受益人群正好相反,是那些每月通信费用较高的人群,这些人本就是运营商争夺的对象,而***享受到通信技术进步的人群,而像农民工老葛这样的用户并不是受益者(参见《农民工老葛蹭网走红,猜到了开头,你肯定猜不到结尾》),这并不是一个好政策。

重申我在《流量分本地、长途,这些理由都不成立》中提出的四点建议: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创事记
相关推荐

2013-09-04 16:27:23

云计算安全云安全

2013-09-05 09:15:29

云安全

2021-01-26 18:39:05

IPTV运营商广电

2021-02-21 13:52:44

程序开发互联网

2011-07-22 09:34:33

蓄电池组线缆线损

2015-05-15 09:56:26

程序员代码

2015-05-13 13:59:02

码农拒绝

2012-03-21 21:17:16

Android

2020-04-07 10:52:36

分布式数据库场景

2011-05-05 08:51:18

PHP

2022-05-13 07:31:58

数据库连接池druid

2022-04-29 08:00:06

Linux目录网络

2020-06-28 07:42:19

云主数据管理MDM混合云

2012-09-03 09:52:39

虚拟化

2018-08-26 05:16:19

互联网LoRa网络运营商

2021-06-24 12:46:40

数据管理模型

2019-12-20 09:22:12

垃圾分类微信城市服务

2018-05-08 06:12:51

2009-01-13 08:49:57

3G北京入网

2020-12-20 17:37:38

Java开发代码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