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信仰兴起,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适合我的人!

大数据
影视剧里的经典场景是:主角坐在教堂里,双手合十,因不知如何取舍而烦恼:上帝啊上帝,请告诉我,我应该和谁在一起。也许再过几十年,事情会变得容易很多:人们坐在电脑前(如果那时还有电脑的话),双手合十,默念:数据啊数据,请告诉我,哪个人更适合我,我应该和谁结婚?

数据信仰兴起,谁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适合我的人

影视剧里的经典场景是:主角坐在教堂里,双手合十,因不知如何取舍而烦恼:上帝啊上帝,请告诉我,我应该和谁在一起。

也许再过几十年,事情会变得容易很多:人们坐在电脑前(如果那时还有电脑的话),双手合十,默念:数据啊数据,请告诉我,哪个人更适合我,我应该和谁结婚?

[[218186]]

不要认为这样的场景是天方夜谭,也许实现它都花不了几十年。新的宗教——数据宗教,正在慢慢崛起,并拥有了最早的一批信众。

  • 如果你健身的话,那想必会算一下今天运动减掉多少卡路里,一顿火锅增加了多少热量,你的体脂率又降低到了多少;
  • 如果你为某个新媒体工作,那你肯定免不了在选题时就绞尽脑汁想着什么选题才能十万加;
  • 如果你是某个电视剧的选角导演,相信你也会看看大数据来思考哪个明星更适合成为你的主角人选。

既然数据可以指示这么多东西,那未来,为什么不用它来做我们的结婚指南呢?

互联网公司:新宗教的诞生地

两年前,我从报社跳槽到了互联网公司,做内容版权合作。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通俗来说,就是内容买手,负责买买买,给平台引进优质的内容。

一开始我以为我要搞定的,是预算,以及老板。但如今我慢慢发现,我***的朋友、***的敌人,乃至真正的老板,是数据。

互联网公司的空气里,跳动的都是数据。

下一步内容拓展的方向如何?让数据说话,看看什么样的内容***?热度***?

这一年的业绩如何?让数据说话,内容进来多少条,贡献了多少点击?

明年的目标是什么?让数据说话,先定下个总数,然后逐项一一拆解,***每个人头上都有好多数字在跳动:1万个作者,3000万播放,5000万阅读等等等等。

我一开始错误定位了我和数据的关系:我以为我是主帅,它是参谋,它为我提供军情,供我参考,助我决策;后来我慢慢感觉它是个觊觎主帅之位的野心家,它要更多的权重,要主导决策而不仅仅只是供人参考;现在,我终于认识到,它哪里是想当主帅,它要当的,是神。它要的是绝对的臣服、崇拜,被人提起时如《圣经》里那样不容置喙的权威。

它已经成功了。至少在互联网公司里。

如果你问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真理在哪里?

超过90%的人会说,在数据那里。数据是离真理(上帝)最近的地方。

或许可以说,今日世上最活跃的宗教圣地大概不在耶路撒冷,不在麦加,而在硅谷,在北京的中关村。21世纪的新宗教——数据宗教,正在这些地方诞生。数据宗教相信,只要拥有足够的数据,和足够的计算能力,我们就可以解析整个世界、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秘密。

所有传统宗教给人们的许诺——内心的力量与方向、平静喜乐等等——数据宗教几乎都同样许诺给他的信徒。而且它许诺的并非来世,而是今生。

互联网公司里有最多数据宗教的信徒。他们之间无需通过佩戴十字架等圣物来表明自己的信仰,但只要一开口,一做事,他们就会认出彼此。数据所指示的,就是《圣经》,就是他们的行事准则,就是他们要去的地方。

互联网公司里年轻人多,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态度。相持不下的时候,只有一句话,永远可以立刻终结所有的争论。这句话一说出来,就如同倚天屠龙剑合体,再无可以争锋者。这句话就是:让我们用数据说话。

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一位同事曾在公司内网发帖探讨年假今年不休、年底清零的做法是否合理。

同事A在下面跟帖回复,据我所知,硅谷的互联网公司都不会清空年假。

同事B反驳,“那就用数据说话。腾讯,年假如何如何;百度,如何如何;Facebook,如何如何;谷歌,如何如何……”

其实重要的不是他在此处引用的这些数据是否准确,或者他的数据能否支持终结这个讨论。重要的,是数据所彰显的权威。

不是Title,不是经验,不是直觉,不是敏锐的判断,而是数据。只有数据,在互联网公司里具有绝对的、不可置疑的权威。

数据是神,是无所不能的神。

整个宇宙皆为数据

  • 你问互联网公司的人最怕什么?只有一件事:数据掉了。
  • 你问互联网公司的人最信什么?也只有一件事:数据涨了。

互联网公司的鄙视链很长,老牌可能看不上新贵,阳春白雪的瞧不上下里巴人;但如果一家公司跳出来说,嘿嘿,我们数据最多;那毫无疑问,这家公司就可以站在鄙视链顶端傲视群雄了。

其实数据宗教并不是什么新词。因《人类简史》而闻名于世的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他的《未来简史》一书中已经提出了这一概念,并认为我们正处在从人文主义到数据宗教时代的过渡阶段。在他看来,宗教不是天堂来的东西,它诞生在地球上,宗教其实是一种权威。在人文主义时代,我们相信的是感觉,人的自由意志和感觉是权威,即做事情要followyourheart;而在数据时代,这种权威要让位于数据。

数据宗教相信,整个的宇宙是一个信息流,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算法。人类成为这个地球的统治者,是因为人类的算法比其他生物要先进。对于人类自己,我们当然也可以创造一套外部算法,做到比人类还了解人类。这事一旦成真,权威就会从人类自身转向算法,从“相信你自己”,转向“相信数据,相信算法”。

所以数据宗教的***个基本教义是:整个宇宙皆为数据。与其说数据是神,毋宁说,神也是数据。所有事情都是数据处理的过程。

数据宗教的第二个教义是:越多越好。

数据越多,我们就能获得更多、更不一样的洞见,甚至最终,拿到水晶球,预测未来。

普遍来说,数据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其身价也就越高。在几十年前,投资者们还不愿意为看不见的数据投入真金白银,但如今,数据就是价值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投资者们愿意为拥有数据富矿的公司一掷万金,而人们也都相信这些富数据公司将会在行业内占据垄断地位。***人才愿意来到富数据公司,即使这个公司暂时还没有那么强大。

我记得在公司的会议室里,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科学家,谈起公司的数据时那掩饰不住的激动和喜悦,如同一个贫瘠的人,走进了一座金山。

我所在的公司,拥有的用户数据以TB计,每日处理的数据以PB计。我想象不出这些数据到底是有多少,据说如果换算成光盘,大概可以绕地球好好好多圈。

但,这远远不够。

如同所有的宗教一样,数据宗教也有其传教使命。数据要越多越好,所以数据宗教的信仰者,就必须要去连接最可能多的数据,产生和使用越来越多的数据,让一切都接入数据系统,让一切都成为数据。一切,不仅是人,不仅媒体,还包括我们家里的冰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我们穿的鞋子、农场里的鸡鸭,最终是整个宇宙。

要获得更多数据,就必须人人贡献数据。

也许你自己未能意识到,但当你在吃饭时先拍照上传,当你在浏览新闻时留下自己的足迹,当你和好友——其实也就是全世界——共享你的生活点滴的时候,你已经是数据宗教的信徒了。

传统宗教向你保证,你说的每个字,上帝都会知道,都在看着你,上帝与你同在。而数据宗教则说,你说的每个字,你的每个举动,算法都在看着你,在意你的所有想法与感受。所以数据最欢迎你的反馈,你的点赞、转发、分享、踩、反对,你注意力停留的时间、你上网的时间,你所在的位置,城市的天气,乃至你用的手机型号,都是具有价值的数据,其价值并不亚于、甚至高于你通过明白表述所留下的数据。

数据宗教在互联网公司的布道如此成功,乃至于互联网的权力结构都由它来决定。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发现掌握数据的部门,通常是互联网公司里最有话语权的部门。而经验在互联网公司大幅度贬值,因为经验只是来自于个体的知识、体验的积累,在和数以亿计的数据相抗衡时,往往显得那么力不从心。——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刚开始我把数据用作参考,但慢慢地,我想讨好它、得到它的认可:听到内容表现不好,我会忐忑;听到内容成了爆款,我会自得。中间也反抗过几次,根本不可能赢过它。就这样,在关系的动态斗争中,我们慢慢失掉了主动权,承认它的厉害,服从它的权威,顺从它的喜好,接受它的指示——我们成为了数据宗教的信徒。

而且跟所有信教的人反驳不信教的人说辞一样: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的确,跟服膺数据所带来的高效相比,它的弊端还不太显著。

反抗和反思只是零星出现。

一个从互联网公司离职的朋友感慨到:“互联网公司里人与人的交流,就像是两段数据在交互,交换了一下数据,然后,拜拜!”

跟他有同感的,是谷歌的前***设计师道格·鲍曼(DougBowman)。2009年,鲍曼因为受不了互联网公司里随时随地的量化而愤而辞职。他在《再见谷歌》一文中大发牢骚:“当一个公司充满了工程师时,它就只会用工程师的观点解决问题。将所有决策都简化为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丢掉所有的主观性,而只看数据。数据比较好?那就做。数据显示不好,那退回来。数据成为了一切决策的主宰,束缚住了整个公司。”

他承认,将一切量化,用数据来指导一切,是很高效,但却没有给人类的那种灵思妙想留下空间,令谷歌再也不酷了。

还有人指出:过分看重数据是短视的行为,只能带来短期的收益,无益于产品的长远发展。

这里暗含的一点其实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就是数据是否配得上如今它所得到的膜拜?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数据时代》中提醒到:

  • “我们比想象中更容易受到数据的统治——让数据以良莠参半的方式统治我们。其威胁就是,我们可能会完全受制于我们的分析结果,即使这个结果理应受到质疑。或者说,我们会形成一种对数据的执迷,因而仅仅为了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或者赋予数据根本无权得到的信任。”

我从这段话当中感受到的是切肤之痛。

以内容为例,我的任务是尽量为用户引入好的内容。但什么叫“好的内容”呢?十万加、百万加叫好,阅读量低、播放量低的内容,就是不好吗?我们对数据顶礼膜拜,将它奉若神明,但当前的数据维度如此单薄单一,根本配不上它所得到的这种礼遇。

但这种警醒的声音,在数据宗教高歌猛进的态势中,实在是太微弱了。

从数据宗教的教义延伸开去,人类便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只不过算法比其他物种先进了一些。只要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用数据指导我们的一切生活,当然包括决定你和谁结婚。

想想吧,过去人们向神明求取意见,我应该和谁结婚?现在,我们问自己的心、倾听自己的感觉;而未来,我们可能会问计算机:数据啊数据,请告诉我,我应该和谁结婚?

虽然听起来很极端,但是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投入了用算法为你匹配约会对象/结婚对象的市场中。国内目前比较火的一款社交应用,其主打口号就是“定制推荐算法”,“为你而生的匹配算法,也为你精确定位懂你的TA”。上线半年之后用户已过百万。我们难道不是在用行动加入数据宗教?

我和一位朋友认真地聊过这个问题。他做着人工智能的研究,观点和“宇宙皆为数据”论很相似,他认为:“世间万物皆可建模。”

“根据概率论,所有事情都可以看成随机变量,只要有足够的数据,这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就可以预测。所以,未来是可预测的,人的行为,本质上来说,只要数据够多,也是可预测的。”

“所以人没有什么特别的?”

“是的,”他斩钉截铁,“人从本质上说和宇宙间的其他生物没有什么不同,神经接收到信号,经过各种算法处理,最终输出。”

我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但却总是没有办法像他那样斩钉截铁,“那么,灵魂呢?人的自由意志呢?”

他对此却也不能回答。我换了一个问题:如果谷歌拥有你从出生以来的所有数据,并据此推荐给了你一个特别合适的恋爱对象,你会接受吗?

“自己去探索,也是恋爱中好玩的地方。”他说,“但是,如果推给我的女生特别适合我,为什么不呢?”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腾讯《大家》
相关推荐

2009-01-19 16:54:50

数据挖掘CRM孤立点

2018-12-04 15:46:53

编程语言Python

2017-02-15 16:24:03

2020-03-17 15:55:12

Redis数据库命令

2013-07-22 10:48:54

2021-02-14 10:09:04

数据目录数据元数据

2016-01-26 09:58:28

云存储云服务云安全

2017-06-09 10:20:17

数据库表设计

2015-09-23 13:28:01

大数据分析软件

2012-03-20 09:32:24

Linux服务器

2017-03-09 13:30:13

Linux游戏AMD

2013-03-14 10:05:57

2010-04-15 14:46:17

服务器

2018-09-07 06:30:50

物联网平台物联网IOT

2018-07-16 08:50:31

固态硬盘内存

2015-03-17 10:25:42

IoT物联网链接传感器

2018-10-22 14:00:12

数据数据插补数据科学

2023-01-13 10:46:42

2015-03-17 16:02:16

大数据混合云云模型

2012-05-16 11:53:39

虚拟化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