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17中关村大数据日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会在北京召开,从数字安全、数字治理、数字经济三大要素内涵和联系出发,系统阐释“数字中国”的背景、意义和总体实施原则,提出要建设自主可控的下一代大数据基础设施——数联网。
这是行业内第一个系统、全面解读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会议。第一个提出数字中国总体实施建议的会议,第一个给出实体经济和数字技术融合方案的会议。知以审行,行可兼知。联盟在大会上发布了数联网核心工程——数据标识互联平台,标志着数联网开始进入实质性的运营阶段。
一流智库前瞻判断,助力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地
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联盟一直以来奋斗的方向。 会议主办方,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一直坚定的认为 “大数据只有来自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才能真正形成改变经济格局的力量,实现数字重组产业”。
早在年初,联盟就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酝酿合作并最终签订协议,共同开展下一代大数据基础设施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试点建设与应用示范等工作,从而推动国家大数据总体工程顺利实施,助力国家大数据战略顺利落地。
解析发展脉络,把握大数据与国家总体目标相关性和内生性
大会分为数字生态与治国理政、数字生态与人工智能、数字生态与区域经济、数字生态与产业均衡、数字生态与资本赋能五大板块,通过全面解读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内涵与意义,全面深入解析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轨迹,引导与会人员准确深刻的把握大数据与国家总体目标相关性和内生性。
国家大数据战略有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组成部分,即数字安全、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数字安全论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安全观,全面系统地阐释了我国在数字安全领域的思想;党建中心论是未来社会实现数字治理的组织保障理论;而数字生态论则是数字经济领域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发展理论。
发布《数字生态论》,解决传统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快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企业和行业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标 准。但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主要体现 在 4 个方面:第一,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 二,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三,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产方有业,有业方有家,有家方有城。产业发展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当今信息 时代,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破解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根本问题的突破口。
大会现场发布的《数字生态论》,从构建数字经济生态体系的角度给出一套现实可行的路径和逻辑严谨的方法。利用大数据,把体量大,发展步伐缓慢的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赋予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国家大数据体系必须有利于打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打造生态型、平台型、融合型的产业集群。
发布“数联网”,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万物数化的背景下,每一个人、每一个物体、每一张票据、每一个事件、每一张批文,都会有不同的“标识”。每一个标识都代表了不同的维度的数据。这些不同维度的数据,则由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企业分别产生、独立使用。如果我们把这些不同的“标识”,都能关联起来,事实上,就是具备了融合大量的社会数据资产的基础,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社会资源。
大会现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和联盟会员TalkingData,共同发布“数据标识互联示范应用”,把分散的数据孤岛,链接成为广阔的数据海洋。杜绝网站存储个人的隐私数据,同时还要满足网络实名制的要求。 数据标识互联示范应用,同时也是国家大数据战略数联网总体工程的基础性示范工程。
全面准确的理解国家大数据战略,需要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远大使命,跟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配合、支持“一带一路”,积极拓展我国网络空间、维护国家数字主权,在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个经济体,进一步开放、融合,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