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原创稿件】最让企业IT工程团队紧张和激动的时刻莫过于IT项目的交付与验收。过去,在交付网络类项目时,企业的验收人员往往需要携带多个设备去验收网络性能,包括测试网络性能、覆盖情况、干扰状况,还需要一个设备去测试POE供电情况,当然还要再加一个手机用于联络,有时候甚至需要带上相机去拍摄现场状况。能不能有一个多合一的设备,可以帮助网络验收人员轻松完成测试工作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日前,领先的业务保障服务提供商(在服务保障、网络安全和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方面拥有强大组合)NETSCOUT,宣布推出LinkRunner G2智能网络测试仪,这是全球首款基于 Android 操作系统的智能网络测试仪,专为互联世界设计。记者在会前采访了NETSCOUT高级产品经理蔡昌信先生和高级工程经理陶舒婷女士,由他们讲述了LinkRunner G2智能网络测试仪的诞生背景、研发初衷、等幕后创新故事。
互联世界入口的守护者
蔡先生将NETSCOUT的价值比喻成“互联世界入口的守护者”。据悉,预计在2020年将有300亿联网的设备,联网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以及网络流量都在成倍增加,对网络维护人员来说,这意味着网络复杂度也在增加,如果投入更专业的运维人力同时也增加了维护的成本。
“代表着资讯网络的IT和运营网络的OT正在加速整合,过去网络运维人员是NETSCOUT主要服务对象,但是现在则不同了。” 蔡先生表示,OT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接入网是每一个服务互联世界的专业人员所关心的,因此在智能楼宇、公共生活设施、能源、交通、智慧城市、教育、医疗、金融等众多领域,都需要对网络测试工作的支持,“NETSCOUT手持式网络测试工具被称为是守护者是实至名归。”
LinkRunner G2的创新很实用
在听完蔡先生的介绍之后,记者认为LinkRunner G2智能网络测试仪的很多创新点都非常实用,几乎全部是从用户角度出发进行的改进。其中以下两个创新点尤为新颖:
首先这是全球首款支持Android 操作系统的网络测试工具。过去,许多技术人员都使用个人智能手机来使用供应商的App,或者进行检查故障工单、查找技术文档、计算IP地址范围和配置网络设备等操作。这样行为的弊端是使用个人设备执行与工作有关的任务可能存在安全风险,而且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访问网络基础设施信息,更无法对有线以太网基础设施实施验证,例如无法测试 PoE、电缆、 链路协商或网络服务。
当G2支持Android以后,技术人员无需再用智能手机进行操作,而是直接在G2上进行接收故障工单、查看pdf文档、自动记录测试结果等多种操作,而且还内置摄像机,技术人员可以扫描二维码/条形码,还可以直接拍摄转发给负责人,记录已安装的设备。更让人惊喜的是,G2不仅能测试POE供电,还搭载了 IoT 设备,如安保摄像机、AP 、照明、暖通空调,这就是上文提到的“多合一”一机多用的解决之道,重点是它规避用私人终端来做网络检测,安全性更高,操作性更强。
其次是G2自动化测试的强大功能。由于不论用户部署任何种类的网络互联设备,最终都要从终端设备连接至网络的节点验证链路和网络服务。G2把众多的测试汇聚成简单但完整的AutoTest中并自动实施,这样一来,执行人员便不需要具备特定的专业知识来理解网络连接的基础要素,即使是毫无经验的网络技术人员也可以胜任。据了解,AutoTest 能在数秒之内完成默认的关键网络连接测试,这样便可以实现测试流程的标准化,帮助网络技术人员快速而准确地确定问题是因互联设备、网络,还是因为RJ-45插口缺乏合适的PoE造成的。
四点特征让G2与众不同
当记者问及NETSCOUT手持式网络测试工具与其他同类产品的主要区别时,NETSCOUT上海研发团队的负责人陶舒婷女士告诉记者,全球500强内移动运营商的IT监测系统几乎全部在使用NETSCOUT的产品,以G2为例,之所以能够得到业界的认可,主要在于其具备四点特征:
一是开放性更好,蔡先生补充道,过去网络测试工具大多都是封闭环境使用,但是G2具备很好的开放性和延展性,更符合用户的需求;
二是接入更全面,G2可以支持以太网接口、光纤各种类型的媒介,快速查看最近的交换机和交换机详情;
三是测试更快速, 陶舒婷女士阐述到,经过性能优化之后,只需要15秒,G2就可以验证网络1-7层,并将结果发送到云端。
四是对安卓系统的支持,众所周知,安卓系统让产品的版本更新更加方便,NETSCOUT可以直接将更新推送给用户,实现快速迭代。“我们还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开发出更具针对性的版本。” 蔡先生给出了这样的总结。
网络测试环节作为验收和运营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涉及到前期网络的设计能力、用户的体验、运维的可操作性等多处细节,对测试产品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NETSCOUT在这个领域开疆拓土多年,他们对产品性能的高要求,尤其是从用户使用环境角度出发进行的创新设计,十分值得同行借鉴。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