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季度追踪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IDC全球以太网交换机(Layer 2/3)收入为67.5亿美元,同比增长7.4%。与此同时,全球整体企业和服务提供商(SP)路由器市场收入为39.1亿美元,同比增长9.4%。
从地域角度来看,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表现突出。其中中东欧(CEE)地区表现最好,同比增长了16.6%。在该季度,表现最初的国家是捷克共和国(同比增长47.3%)和匈牙利(同比增长40.2%)。亚太(不包括日本)和西欧在该季度的同比增长都超过了12%,分别为12.6%和12.4%,该季度表现最突出的国家包括中国(同比增长19.4%)、德国(同增长23.2%)和印度(同比增长18.2%)。另一方面,英国仍然受到脱欧的不确定性影响,该季度同比下滑3.2%。日本同比增长了11.4%、拉丁美洲增长7.7%,与整体市场相当。该季度唯一下滑的地区是中东和非洲(MEA),同比减少了1.2%。
IDC网络基础设施副总裁Rohit Mehra表示:“在边缘和核心位置对应用关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强劲需求将继续补充重要的云建设,保持对网络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此同时,将边缘连接到核心,以及云端要求升级到WAN连接,我们将继续看到企业以及服务提供商不断增长的需求,充分利用来自SD-WAN和移动回程等领域的架构颠覆。”
随着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和云提供商持续采用100Gb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的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还有大型企业部分也在持续加速。100Gb以太网交换机的出货量突破120万个端口,收入为6.08亿美元。100Gb现在占到了整体市场收入的9%,高于去年同期的3.6%。25Gb/50Gb以太网交换机产品也开始获得关注,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突破75万个端口,以及8500万美元的收入。正如此前预期,25Gb、50Gb、100Gb正在对40Gb产生了负面影响。第三季度40Gb出货量同比减少了36.7%,收入同比减少20%。10Gb在该季度表现稳健,出货量同比增长49.6%,收入同比增长5.2%。与此同时,1Gb作为企业园区和分支部署环境的主要连接技术,也在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占据很大一部分。1Gb端口出货量达到1.059亿个端口,同比增长10.6%,在该季度所有出货端口中占比66.6%。在收入方面,1Gb的收入同比增长2.4%,收入占比42.6%。
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市场同比增长9.4%,大型服务提供商细分市场增长14.8%,企业路由市场下滑6.3%。未来几个季度这将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市场,因为软件定义架构开始在WAN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SD-WAN具有颠覆传统路由架构以及WAN传输服务市场的潜力,特别是在网络边缘。
2017年第三季度整个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市场在各个地区表现各不相同,亚太(不包括日本)的增幅最大(31.7%)。MEA也有不错表现,同比增长8.9%。中东欧、北美和日本在该季度都有中间个位数的增长,增幅分别为5.6%.8%HE 4.8%。西欧同比减少4.7%,拉丁美洲同比减少15.9%。
厂商亮点
该季度思科在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同比增长了6.8%,市场份额为56.7%,高于上个季度的54.7%,但是低于去年同期的57%。在竞争激烈的10Gb市场,思科占有53.5%的市场份额,高于上个季度的51.6%。思科在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路由器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该季度市场份额为41.4%,高于上个季度的40.8%,但是低于去年同期的44%。
华为继续在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市场有不俗表现,该季度华为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增长14.1%,市场份额为7.7%,高于去年同期的7.2%。华为的企业和服务提供商路由器收入同比增长44%,市场份额为21.9%,高于去年同期的16.6%。
HPE在该季度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增长7.5%,市场份额为5.5%,低于上个季度的5.6%,但是同比持平。(注:HPE和H3C在2016年第二季度是分开记录的。)
Arista Networks在该季度表现良好,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增长49.6%,市场份额为5.6%,高于去年同期的4%。
Juniper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同比减少4.2%,市份额为3.2%,低于去年同期的3.5%。Juniper的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路由器收入同比减少了5.6%,市场份额为15%,低于去年同期的17.3%。
H3C的以太网交换机收入全部来自中国和中国香港市场,该季度同比增长37.3%,在企业以及中国云提供商中取得成功。H3C的企业路由器业务也有不错表现,该季度同比增长了50.9%。
IDC全球网络季度追踪报告研究经理Petr Jirovsky表示:“在主要地区中,北美在该季度表现出色,增幅有所减少,但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市场增幅均高于市场。对于新兴OEM和ODM厂商来说,他们有获得市场份额的机会,而老牌厂商面临挑战,需要重新思考他们如何面对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