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原创稿件】当人们在使用时下流行的各种互联网设备时,可能很少有人想到其实身边有一群人,出于各种原因获取信息存在很多障碍,需要被“特殊对待”。千万别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事实上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有1.3亿、视障者有1300万、听障者有2000万、读写障碍人士有7000万——合计占中国人口数的20%左右。换而言之,有超过2亿名信息获取障碍者被国内互联网大多数产品忽视。面对这类群体,“信息无障碍”变得尤其重要。
“信息无障碍”的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译自“Accessibility”,指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以互联网环境为例,互联网产品通过进行易用性、可用性等优化,可以被老年人、视障者、听障者、读写障碍人士等用户顺畅使用,同时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被所有用户使用。
2017年12月1日,在51CTO主办的WOTD 2017全球软件开发技术峰会主会场上,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技术专家刘彪进行了主题为《前端信息无障碍技术与框架》的精彩演讲,他从技术的角度对于中国信息无障碍的发展现状做了解读与分享。记者也在***时间采访了他,请他谈谈如何满足这类特殊群体的信息需求。
51CTO记者: 随着智能终端越来越丰富,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您认为这对于信息获取无障碍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
刘彪: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之所以有新的信息获取方式产生,就意味着对现在信息获取方式中某种障碍的改善或消除。例如语音交互技术,包括语音的文字录入、语音的识别,它解决的就是过去人们使用上的不便。
当人们通过语音去操控设备的时候,视力障碍者和普通人操作的效率几乎一致的,这对于障碍人士来说是在消除障碍,对于健全人士来说是效率的提升。
当然,在新出现的交互模式里,很有可能产生新的障碍,也需要不断地去改善和解决。
51CTO记者:您在以往的工作过程,您认为信息无障碍获取,目前最主要的难点是什么?您觉得它提供服务最主要的价值在什么地方?
刘彪:这项工作的确存在不少难点,***的问题是很多产品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信息无障碍群体的数量,往往到了产品使用环节才收到大量的反馈,提醒设计者信息获取困难;其次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交互方式不断地在变化、更新,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对信息无障碍也提出了比较大的挑战——如何让这些变化多端的交互方式能够被不同的人群所顺畅地使用。
51CTO记者:您最开始是如何想到要利用各种技术为障碍人士提供便利的呢?
刘彪:我首先本身就是一个视觉障碍人士,所以利用技术去改善这种情况,是属于一种本能。
51CTO记者: 现阶段前端信息无障碍技术主要有哪些?
刘彪:***个是WCAG,它是一个方法论,分四部分内容:可感知、可操作、可理解、鲁棒性,通过它可以用来检查自己的产品在信息无障碍这部分做得怎么样。
另外一个技术,WAI-ARIA这个技术,它提供的是一个针对网页内容增强的无障碍的体验,HTML里面有很多无障碍属性,比如IMG元素的ALT属性,它实际上除了能够被搜索引擎识取图片是什么样的图片,对于使用屏幕阅读器的用户,可以把里面的值作为图片描述播报给用户。Web发展的交互能力很强,比如说一些局部的刷新、动态的变化,这些在现在HTML里面还没有实现,所以有了WAI-ARIA。ARIA在交互性比较强的前端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框架设计而言,信息无障碍只是这个框架其中的一个能力,它并不因为信息无障碍的能力而改变它框架本身的属性,不论它是一个比较底层的还是比较开放的,都不会受到影响。
51CTO记者:未来对于信息无障碍,您有哪些规划?或者你自己有没有一些新的想法正在规划当中,或者也是现在测试当中。
刘彪:我们***的愿望就是让更多的产品能够考虑到信息无障碍这件事情。此外我们也在关注一些新技术例如物联网、人工智能。以物联网为例,在智能家居中,障碍群体的障碍并不仅仅是上网获取信息,而更多地扩展到智能设备的使用,例如空调能不能无障碍操作,洗衣机能不能无障碍地选择洗衣模式,这些都需要去突破。
51CTO记者:人工智能会是无障碍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方向吗?
刘彪: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人工智能一定会出现多感官的交互,比如通过眼神来读取大脑的思维,通过表情来判断人的内心情感等等。但是这个时候,针对不同的障碍人士,比如视障人士,又会产生新的障碍。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不论是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都在不断地缩小障碍,但是在缩小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障碍产生,新的障碍既然产生,它一定还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现它、去探索它,然后去解决它。但是总的趋势来讲,它的障碍实际上是越来越小的。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