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迅猛发展,全球数据量正以每两年翻倍的速度激增。据IDC数据统计,企业的数据量每6个月就会增长1倍,对于绝大多数依靠网络运行关键业务的企业而言,数据不仅是其发展的重要命脉,更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战略资产”。
随着企业数据量持续暴增,企业级存储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近年来,全球企业级存储市场风云变幻,从传统存储架构再到SDS(软件定义存储),再到SDDC(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几乎整个IT架构的环节都发生了变化。以全闪存储、软件定义存储、分布式存储、超融合架构为代表的创新存储领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
一、全闪存与混合阵列迅速普及
混合存储阵列的卖点就在于非全固态。可以混合使用固态硬盘和价格更为廉价的、速度较慢的机械硬盘。虽然全闪存阵列厂商只推固态存储,但是他们却悄悄引入了自动分层技术,使用了不同级别的固态硬盘,甚至也演变成混合阵列,进而拖慢了整台存储的性能,也包括云存储或者对象存储。全闪存阵列的初衷是加快现有SAN环境的处理速度,但部分厂商为了迎合市场而将产品延伸为混合阵列,使全闪存成为一个噱头。
全闪存阵列是完全由固态存储介质(通常是NAND闪存)构成的独立的存储阵列或设备,这些系统是用于增强可能包含磁盘阵列的环境的性能,或者用于取代部分传统的硬盘存储阵列,在大多数业务场景下,都能带来性能飞速的提升,这完全归结于闪存介质的特性(请参考文末链接),但是因为闪存颗粒的产出达不到市场需求量,因此价格也居高不下,使客户只能望而生畏。随着闪存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价格接近平民化的时候,未来全闪存阵列将会取代数据中心很大一部分传统阵列。
全闪存阵列的优势就是读写速度要比磁盘阵列快很多。全闪存阵列读或写操作大概只需要50微秒,而传统磁盘阵列至少需要3毫秒。应用在全闪存阵列上运行的速度更快,业务层面减少存储层的IO等待时间,因此整体性能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小文件、随机读写的场景中,全闪存阵列表现得尤为突出,是数据库、邮件、ERP等系统的最佳方案产品。
闪存普及:价格急剧下降,厂商控制整体成本;
混合阵列:为多样化工作负载,提供最经济的解决方案;
二、软件定义存储成为发展必然趋势
简单地说,在任何存储上运行的应用都能够在用户定义的策略的驱动下自动工作,这种理念就叫软件定义存储(SDS,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企业采用SDS主要有两个原因:灵活性和成本。SDS可以让存储硬件的存储控制器功能抽出来单独以通用化的软件呈现。这为组织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包括自由地改变供应商的视野,并选择低成本的硬件。SDS解决方案还能够提供管理优势,帮助企业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
软件硬件剥离:软件管理存储,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异构平台互通:消除数据与专用存储设备之间的隔阂;
三、分布式、横向扩展系统
支撑云计算、大数据应用
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存储节点上。传统的存储系统采用集中的存储服务器存放所有数据,存储设备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也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焦点,不能满足大规模存储应用的需要。分布式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分布式技术:智能化资源调度与管理,实现海量、高性能、弹性扩展;
大数据存储:PB级海量数据存储,多样化数据处理分析;
四、创新超融合,IT架构新趋势
超融合系统是包含存储管理软件和商用服务器硬件,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将存储管理、数据存储与保护和虚拟机管理等功能集成到一个平台中,甚至可以整合网络部分的功能,实现整个IT平台融合到一起,进行集中平台管理。
随着闪存的崛起以及计算和存储层的商品化,近年来出现了大量超融合基础架构。在这种环境下,存储与计算(服务器)已融合为单一基础架构,有效取代了昂贵而复杂的SAN环境。
超融合基础架构帮助企业轻松管理及扩展数据中心环境。这种架构简化了数据中心管理,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最终用户的满意度,实现了企业效益最大化。
融合系统:计算、存储、网络、服务器虚拟化融合,作为一个整体紧密协作;
整体方案:同一供应商将不同厂商资源和技术组合在一起,应用于一套设备;
对于企业来说,存储系统是为了支撑业务发展而存在的,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业务环境中,企业IT系统通常必须快速调整以促进业务发展。当然,企业在顺应IT发展趋势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