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重新考虑数据存储环境以及从中所能获得的收益?这对今天的IT决策者而言已经不再是问题,他们所要考虑的是应该在何时开始着手执行。在这背后,更大的趋势是原本构筑起存储世界的,以传统硬件为核心的产品正逐渐为由软件和通用硬件组成的方案所取代。
新兴的平台旨在用更简单灵活的方式取代复杂的存储系统。在本篇之中,我们将探讨你的企业组织如何做到灵活敏捷,在由软件定义的存储与数据中心建立起的全新时代保持竞争力。
我们曾不止一次的提到“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但天性让我们在潜意识中避开改变。这会让人感觉不舒服。无论传统存储系统多么糟糕,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学会了对之妥协,各种缺陷包括了:
成本。传统存储通常是数据中心内最昂贵的资源之一。但是将存储预算变成动态的方式则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存储本身。
复杂性。众所周知,存储并不便于管理,而整个IT行业的目标则是简化操作。以前,我们必须建立起RAID组、定义存储卷和其它复杂的构造,而***的数据中心架构则能够更为简单方便地使用原始存储。在大多数情况下,复杂性并未完全消失;但供应商则已经开始淡化这方面的概念。
欠缺扩展性。首先要说明的是,大多数存储都能够以某种方式扩展,不过传统系统在可扩展性和难易程度上有所局限。伴随着存储容量需求的增长,现代的存储基础架构更要求能够快速、轻松地进行扩容,同时要兼顾经济性和性价比。
难以融合。传统的存储系统仍在大多数数据中心内占据一席之地。但是伴随着存储价格的下降和市场上更多选择的出现,这些系统终将被取代。现代IT环境已经从定制化硬件转变为以软件为核心,基于通用硬件的方案。今天各种的基础架构,包括存储在内,已经可以通过编程,融合成为工作流程的一部分。
扩展你在存储上的投资
今天市场上有许多种存储方案,在这其中,数据中心融合被严重低估了。不论你想扩展现有投资的使用时间,或者计划交替更换,这都是一种不错的方案。
由于存储是数据中心最为昂贵的一部分,大部分企业都会尽其所能来提高其利用率。但是,当在IT转型以适应现代数据中心所需时,传统的存储往往会缺乏转变的能力、性能和灵活性。当然,还是有些方式可以扩展现有的存储环境,并在存储基础架构中实现原本难以支持的现代化功能。
缓存
你想要达成的目标和目前所运行的环境决定了所采取的缓存类型。例如,要解决在VMware环境中遇到的性能问题,可以选择在每个主机上部署软件的存储加速器或缓存工具。这些工具有两种工作模式:
RAM redux磁盘模式。在每个主机上划分出一部分RAM构成高速读取缓存。缺点在于,这部分缓存容量有限,且只能加速读取操作。在某些情况,例如部署小型的虚拟桌面基础架构,这样的限制并没有什么影响。
服务器端闪存。利用服务器端部署的闪存来取代昂贵的RAM,可以轻松实现读写操作的缓存,使其成为读写密集型工作负载的强大加速器。缓存大小的唯一限制是安装在服务器中闪存的容量。
存储的抽象与虚拟化
缓存不能满足所有的存储需求,你可能还会使用到许许多多的存储供应商不同类型的方案,由磁盘、混合或全闪存系统构成的存储阵列,使用iSCSI、光纤通道、SMB和NFS等不同连接方式。部分系统支持数据服务,例如重复数据删除、压缩和加密,亦有不支持这些功能的产品。
你手头已有的一些老旧的磁盘系统可能仍然运行良好,但是缺乏关键的数据服务和安全功能,例如在今天并不安全的IT和业务环境中实现快速数据迁移所需的加密功能。
对于这类应用场景,以软件为核心的方案,例如Infinio Systems,让你能够保留原有存储空间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并简化管理工作。这种方案用软件方式实现前端控制,取代传统的存储控制器。在物理层面你并不需要实际换掉控制器,而是将一系列高度可用的软件控制器部署在更前端,与服务器直接通讯。
例如,vSphere主机原本直接通过iSCSI连接到阵列,那么现在其连接将指向新的软件控制器。然后这些软件控制器管理前端流量,然后与后端的现有存储相连。在下图中,橙色框代表了新存储的前端,这被描述为高可用性集群。
在现有的存储网络中,这些新的控制器带来了额外的存储功能。例如,假如原本的存储不支持重复数据删除,那么可以这些部署在存储路径上的控制器实现。其负责数据存储在当前阵列前的重复删除操作。加密、压缩等其它所需但尚未实现的数据服务同样如此。
这类集中化的软件存储前端控制器还可以使你轻松管理复杂的存储环境,同时大幅提升灵活性。复杂的IT环境中通常运行着各种存储服务,在这背后需要一些特定的技能提供支持。通过将这些系统抽象为虚拟化资源,你可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免去各种麻烦,将更多精力专注于存储的使用上。此外,一般来说这类产品还可以无缝地衔接到云存储服务。
存储的增强与更换
用缓存来增强现有的存储产品固然很好,不过许多用户会喜新厌旧。对他们而言,市场上可以找到大把方案,从融合到超融合存储,甚至是完全基于软件的存储系统。
融合系统看上去与传统的基础架构相差无几,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虽然其或许基于现有的产品,但是采购模式却截然不同。你不必逐一购置包括存储在内的各项组件,而是采购经过预先验证、测试的完整基础架构,只需将其放入数据中心即可使用。否则的话,你需要参考现有的体系架构、配置硬件清单——包括存储,需要集成、管理和不断扩展。在以硬件为中心的场景下,数据中心融合技术解决了服务器、存储与通讯结构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
在超融合基础架构(HCI)中,情况越发有趣。超融合技术将服务器、存储和虚拟化管理程序整合为一块块高度扩展的单元。HCI系统更以软件为核心,硬件只作为应用设备进行销售。
超融合技术提供了细颗粒度的构建模块,可以让你在构建本地数据中心过程中得到云端的经济效益。假如要更多容量,你只需额外增加一个节点。超融合技术消除了单独管理存储服务的复杂性。集群的各节点上形成存储池,供主机上运行的各虚拟机直接使用。
操作的简便性是HCI的标志,但并不局限于此。与软件定义存储系统中的许多产品类似,供应商通常会提供强大的REST API来实现整体数据中心的自动化运行。这对于正在考虑类似DevOps之类框架的企业组织特别有吸引力。今天,你可以用软件领域的方式来处理基础架构,用编程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自动化,获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比。
举例来说,通过这些API,开发人员可以完全自动地刷新测试环境,节省下手动建造、撤销测试环境所需时间。此外,作为生产的一部分,软件可以密切监控计算和存储资源,在需要时自动创建出新的虚拟基础架构。
启动超融合技术相当容易。不同供应商提供不同方案,你可以从两个节点着手,在平台上用一块测试驱动器使用单一的应用。在验证方案之后,你可以添加更多节点,直到拥有足够的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来满足实际业务应用环境所需。在此之后,你可以将原有环境中的工作负载迁移到全新的架构之上。
不论你在存储容量、性能、成本,或是复杂度上面临各项挑战,你都能找到适合的数据中心融合方案来加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