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入门指南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本文将探索 AI 的一些重要方面和它的子领域。我们首先会分析 AI 的时间线,然后深入介绍每种要素。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认知计算入门指南

几千年来,人们就已经有了思考如何构建智能机器的想法。从那时开始,人工智能 (AI) 经历了起起落落,这证明了它的成功以及还未实现的潜能。如今,随时都能听到应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新闻。从癌症检测和预测到图像理解和总结以及自然语言处理,AI 正在增强人们的能力和改变我们的世界。

现代 AI 的历史包含一部伟大的戏剧应具有的所有要素。上世纪 50 年代,随着对思维机器及阿兰·图灵和约翰·冯·诺依曼等著名人物的关注,AI 开始崭露头角。尽管随后经历了数十年的繁荣与萧条,并被寄予了难以实现的厚望,但 AI 和它的先驱们仍然一直在努力前行。如今,AI 展现出了它的真正潜力,专注于应用并提供深度学习和认知计算等技术。

本文将探索 AI 的一些重要方面和它的子领域。我们首先会分析 AI 的时间线,然后深入介绍每种要素。

现代 AI 的时间线

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现代 AI 开始专注于所谓的强 AI,强 AI 指的是能普遍执行人类所能执行的任何智能任务的 AI。强 AI 的进展乏力,最终导致了所谓的弱 AI,或者将 AI 技术应用于更小范围的问题。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AI 研究被拆分为这两种范式。但在 1980 年左右,机器学习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研究领域,它的目标是让计算机能学习并构建模型,以便能够执行一些活动,比如特定领域中的预测。

图 1. 现代人工智能的时间线

 

点击查看大图深度学习于 2000 年左右出现,建立在 AI 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成果之上。计算机科学家通过新的拓扑结构和学习方法,在许多层中使用神经网络。神经网络的这次演变成功解决了各种不同领域的复杂问题。

在过去 10 年中,认知计算兴起,它的目标是构建能学习并自然地与人交流的系统。IBM Watson 通过在 Jeopardy 比赛上成功击败世界级对手,证明了认知计算的能力。

在本教程中,我将探索每个领域,解释一些促使认知计算取得成功的重要算法。

基础 AI

1950 年前的研究中提出了大脑由电脉冲网络组成的理念,这些脉冲触发并以某种方式精心组织形成思想和意识。阿兰·图灵表明任何计算都能以数字方式实现,那时,距离实现构建一台能模仿人脑的机器的想法也就不远了。

许多早期研究都重点关注过这个强 AI 方面,但这一时期也引入了一些基础概念,如今的所有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都是在这些概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图 2. 1980 年前的人工智能方法的时间线

 

AI 即搜索

AI 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暴力搜索(比如深度或广度优先搜索)来解决。但是,考虑到普通问题的搜索空间,基本搜索很快就会招架不住。AI 即搜索的最早示例之一是一个下棋程序的开发。Arthur Samuel 在 IBM 701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Machine 上构建了第一个这样的程序,对搜索树执行一种名为 α-β 剪枝技术(alpha-beta pruning)的优化。他的程序还会记录特定某步棋的回报,允许应用程序学习每一场比赛(使它成为了第一个自主学习的程序)。为了提高程序的学习速度,Samuel 将它设计为能够自己跟自己下棋,提高了它的下棋和学习能力。

尽管可以成功地应用对许多简单问题的搜索,但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该方法很快就会行不通。以简单的井字棋游戏为例。在游戏开始时,有 9 种可能的棋着。每步棋着会导致 8 种可能的对抗棋着,以此类推。井字棋完整的棋着树(未进行旋转优化来删除重复棋着)有 362,880 个节点。如果您将同样的思维试验推广到象棋或围棋,很快就会看到搜索的缺点。

感知器

感知器是一种用于单层神经网络的早期的监督式学习算法。给定一个输入特征矢量,感知器算法就能学习将输入划分到特定类别。通过使用训练集,可以更新线性分类的网络的权值和阀值。感知器最初是针对 IBM 704 实现的,随后被用在定制硬件上,用于图像识别。

图 3. 感知器和线性分类

 

作为线性分类器,感知器能线性地分离问题。感知器的局限性的重要示例是,它无法学习一个异或 (XOR) 函数。多层感知器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更复杂的算法、网络拓扑结构和深度学习铺平了道路。

集群算法

对于感知器,学习方法是监督式的。用户提供数据来训练网络,然后针对新数据来测试网络。集群算法采用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叫做无监督学习。在此模型中,算法基于数据的一个或多个属性,将一组特征矢量组织到集群中。

图 4. 二维特征空间中的集群

 

可通过少量代码实现的最简单的算法之一称为 k 均值。在此算法中,k 表示您可向其中分配样本的集群数量。您可以使用一个随机特征矢量初始化一个集群,然后将其他所有样本添加到离它们最近的集群(前提是每个样本表示一个特征矢量,而且使用了一种欧几里德距离来标识 “距离”)。随着您将样本添加到集群中,它的质心 — 即集群的中心 — 会被重新计算。然后该算法会再次检查样本,确保它们存在于最近的集群中,并在没有样本改变集群成员关系时停止运行。

尽管 k 均值的效率相对较高,但您必须提前指定 k。根据所用的数据,其他方法可能更高效,比如分层或基于分布的集群方法 。

决策树

与集群紧密相关的是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预测模型,对可得出某个结论的观察值进行预测。树上的树叶代表结论,而节点是观察值分叉时所在的决策点。决策树是利用决策树学习算法来构建的,它们根据属性值测试将数据集拆分为子集(通过一个称为递归分区的流程)。

考虑下图中的示例。在这个数据集中,我可以根据 3 个因素来观察某个人何时的生产力较高。使用决策树学习算法时,我可以使用一个指标来识别属性(比如信息增益)。在这个示例中,情绪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依据 “good mood” 是 Yes 还是 No 来拆分数据集。No 分支很简单:它始终导致生产力低下。但是,Yes 分支需要根据其他两个属性来再次拆分数据集。我给数据集涂上颜色,以演示何处的观察值通向我的叶节点。

图 5. 一个简单的数据集和得到的决策树

 

点击查看大图决策树的一个有用方面是它们的内在组织,您能轻松且图形化地解释您是如何分类一个数据项的。流行的决策树学习算法包括 C4.5 和分类回归树。

基于规则的系统

第一个根据规则和推断来构建的系统称为 Dendral,是 1965 年开发出来的,但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这些所谓的 “专家系统” 才得到大力发展。基于规则的系统可以存储知识和规则,并使用一个推理系统来得出结论。

基于规则的系统通常包含一个规则集、一个知识库、一个推理引擎(使用前向或后向规则链),以及一个用户界面。在下图中,我使用一段信息(“苏格拉底是一个凡人”)、一条规则(“凡人终有一死”)和一次关于谁会死的交互。

图 6. 一个基于规则的系统

 

基于规则的系统已应用于语音识别,规划和控制,以及疾病识别。上世纪 90 年代开发的一个监视和诊断坝体稳定性的系统 Kaleidos 至今仍在运营。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 AI 和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子领域,起源于统计学和数学优化。机器学习涵盖应用于预测、分析和数据挖掘的监督式和非监督式学习技术。它并不仅限于深度学习,在本节中,我将探讨一些实现这种效率奇高的方法的算法。

图 7. 机器学习方法的时间线

 

反向传播算法(Backpropagation)

神经网络的真正威力在于它们的多层变形。训练单层感知器很简单,但得到的网络不是很强大。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训练有多个层的网络?这时就会用到反向传播算法。

反向传播是一种训练有许多层的神经网络的算法。它分两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是通过一个神经网络将输入传播到最后一层(称为前馈)。在第二阶段,算法计算一个错误,然后将此错误从最后一层反向传播(调节权值)到第一层。

图 8. 反向传播简图

 

在训练期间,网络的中间层自行进行组织,以便将输入空间的各部分映射到输出空间。通过监督式学习,反向传播识别输入-输出映射中的错误,然后相应地(以一定的学习速率)调整权值来更正此错误。反向传播一直是神经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计算资源消耗得更快和变得更廉价,反向传播会继续被应用于更大更密集的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卷积神经网络 (CNN) 是受动物视觉皮质启发的多层神经网络。该架构在各种应用中都很有用,包括图像处理。第一个 CNN 是 Yann LeCun 创建的,当时,该架构专注于手写字符识别任务,比如读取邮政编码。

LeNet CNN 架构包含多层,这些层实现了特征提取,然后实现了分类。图像被分成多个接受区,注入可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的卷积层。下一步是池化,它可以(通过下采样)降低提取特征的维度,同时(通常通过最大池化)保留最重要的信息。然后该算法执行另一个卷积和池化步骤,注入一个完全连通的多层感知器。此网络的最终输出层是一组节点,这些节点标识了图像的特征(在本例中,每个节点对应一个识别出的数字)。用户可以通过反向传播训练该网络。

图 9. LeNet 卷积神经网络架构

 

深层处理、卷积、池化和一个完全连通的分类层的使用,为神经网络的各种新应用开启了一扇门。除了图像处理之外,CNN 还被成功应用到许多视频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任务中。CNN 也已在 GPU 中获得高效实现,显著提高了它们的性能。

长短期记忆

回想一下,在反向传播的讨论中曾提到过,该网络是用前馈方式进行训练的。在这个架构中,用户将输入注入网络中,通过隐藏层将它们前向传播到输出层。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神经网络拓扑结构。此处分析的拓扑结构允许在节点之间建立连接,以便形成一个定向循环。这些网络被称为递归神经网络,它们能反向馈送到前几层或它们的层中的后续节点。该属性使这些网络成为处理时序数据的理想选择。

1997 年,人们创建了一种名为长短期记忆 (LSTM) 的特殊回归网络。LSTM 由记忆细胞组成,网络中的这些细胞会短期或长期记住一些值。

图 10. 长短期记忆网络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包含控制信息如何流进或流出细胞的闸门。输入门控制新信息何时能流入记忆中。遗忘门控制一段现有信息保留的时长。最后,输出门控制细胞中包含的信息何时用在来自该细胞的输出中。记忆细胞还包含控制每个门的权值。训练算法通常沿时间反向传播(反向传播的一种变体),可以根据得到的错误来优化这些权值。

LSTM 已被应用于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文本到语音合成、图像字幕和其他各种任务。我很快会再介绍 LSTM。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组相对较新的方法,它们正从根本上改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本身不是一种算法,而是一系列通过无监督学习来实现深度网络的算法。这些网络非常深,以至于(除了计算节点集群外)需要采用新计算方法(比如 GPU)来构建它们。

本文目前为止探讨了两种深度学习算法:CNNs 和 LSTMs。这些算法的组合已用于实现多种非常智能的任务。如下图所示,CNN 和 LSTM 已用于识别,以及使用自然语言描述照片或视频。

图 11. 组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来描述图片

 

点击查看大图深度学习算法也应用于面部识别,能以 96% 的准确度识别肺结核,自动驾驶汽车,以及其他许多复杂的问题。

但是,尽管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取得了这些成果,但是仍有一些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最近,深度学习在皮肤癌检测上的应用发现,该算法比获得职业认证的皮肤科医生更准确。但是,皮肤科医生能列举促使他们得出诊断结果的因素,而深度学习程序无法识别其在分类时使用了哪些因素。这就是所谓的深度学习黑盒问题。

另一种应用称为 Deep Patient,能根据患者的医疗记录成功地预测疾病。事实证明,该应用预测疾病的能力比医生好得多 — 甚至是众所周知难以预测的精神分裂症。所以,尽管这些模型很有效,但没有人能真正弄清楚庞大的神经网络行之有效的原因。

认知计算

AI 和机器学习都有许多生物灵感方面的示例。早期 AI 专注于构建模仿人脑的机器的宏伟目标,而认知计算也致力于实现此目标。

认知计算是根据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来构建的,正在应用来自认知科学的知识来构建模拟人类思维过程的系统。但是,认知计算没有专注于单组技术,而是涵盖多个学科,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视觉和人机交互。

IBM Watson 就是认知计算的一个示例,在 Jeopardy 上,IBM Watson 证实了它最先进的问答交互能力,但自那时起,IBM 已通过一系列 Web 服务扩展了该能力。这些服务公开的应用编程接口可用于视觉识别、语音到文本和文本到语音转换功能,语言理解和翻译,以及对话引擎,以构建强大的虚拟代理。

结束语

本文仅介绍了 AI 发展史以及最新的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方法的一小部分。尽管 AI 和机器学习的发展跌宕起伏,但深度学习和认知计算等新方法仍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科的标准。有意识的机器可能仍无法实现,但帮助改善人类生活的系统目前已存在。 

责任编辑:庞桂玉 来源: 36大数据
相关推荐

2020-09-07 11:28:09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AI

2021-04-16 09:53:45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2023-05-29 15:58:25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2015-10-10 09:32:24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2017-03-18 16:28:40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2022-06-01 14:33:59

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机器学习

2021-02-26 10:02:13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机器学习

2017-04-18 15:49:24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

2020-05-12 15:00:51

教育人工智能学习

2020-10-16 10:19:10

智能

2019-03-06 09:00:00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2020-12-28 14:59:46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

2019-09-09 10:00:09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

2017-11-17 08:17:48

2017-11-29 12:01:03

AWS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2021-04-08 15:42:13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2021-03-30 13:45:00

人工智能

2021-12-01 22:55:45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2021-12-02 10:18:12

计算智能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2022-08-18 09:42:02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