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云计算就必然涉及到很多东西,为了不至于聊得太散,我们使用一个大一点的概念去聊——微笑曲线。
在制造业中,微笑曲线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是一种制造业价值链的表现形式。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当地性的竞争。
在曲线上,中间的制造附加值低,两端的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产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展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由于互联网的冲击,在一些行业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实现等环节已经发生了变化,然而在云计算行业,价值传递的中间环节并没有减少,云计算的微笑曲线依然存在。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提供成本更低的标准化云产品,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例如资质、专利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研发侧
以虚拟化为代表的云计算技术正趋于成熟,这些技术的采用使得企业每年都能够逐步提高效率。这些技术包括SSA、HCIS、融合数据保护解决方案、数据感知存储系统、分布式文件和对象系统、SDS、存储分析工具和云存储等等。IT部门作为业务部门的服务提供者,他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新技术,并提供一种服务模式,而不仅仅是一个“门禁”模式。
于此同时,开源正在成为一种更节约成本的研发方式,不管是创业企业,还是老牌IT正在享受开源带来的研发红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好的参与到研发的最初阶段。比如,Ceph基于存储、容器基于虚拟化、OpenStack基于管理平台……当然,在开源社区贡献代码更多的企业,理应或者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当然,就像《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分为剑宗和气宗一样,软件世界的开源与闭源之争将会并存很长时间。
在制造侧
虚拟的云计算离不开物理硬件,云服务器依然是服务器,依然需要大规模的技术设施的支持。简单看一下阿里云和腾讯云的产品体系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细分并且紧耦合的产品体系。
作为目前规模较大的两家服务器制造商,惠普与戴尔先后放弃了自己的公有云业务,因为在拥有自家交换与存储业务的背景之下,他们已经无法拿出足以抗衡AWS、Azure的公有云方案。
云被制造出来,但云服务的定价越来越复杂,因为云提供商扩大了他们提供的服务的差异化,并调整了竞争优势和额外收入的定价模式。 IaaS市场的领导者将这个新课程设置为复杂性,其他供应商也纷纷效仿。客户需要管理多个可变成本以充分确定定价。
在营销侧
很多人都坚信公有云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毕竟当初云计算就是这样定义的。但是现阶段,私有云依然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混合云也表现得相当强硬。
凭借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之间的竟合依旧没有停息的迹象,但同时,大家也正在变的务实,毕竟“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才是好猫”。无论是2C行业还是2B行业,游戏规则都不可能是赢者通吃,而是赢者吃肉、输者喝汤。只是很多输者都不愿意喝汤而选择离开。
云计算其实可以看作是IT的爆款模式,是将以往零散的技术以一种产品化的模式进行售卖。毕竟,只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与服务,才能有高获利的潜力,方能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未来,一定会有企业不断退出云计算领域,毕竟如果异构存储、虚拟化服务、网络并与复杂性极高的编排与自动化机制较为复杂的话,为什么不转投于公有云的怀抱中呢?
在一些行业云计算目前仍然是一个极端的做法,业务更乐观,IT更加谨慎,导致战术决策和战略运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云计算市场中的供应商整合持续,从而导致供应商关系重新评估,成本影响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最后在说一下资本。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性的附加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持续的盈利,才能够生存下去。而资本只是将这种盈利能力前置,或者说资本相信“未来可以盈利”,资本永远只会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
所以,如果你问融到的钱怎么花?答案是,马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