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行业竞争生命周期正在缩短,巨头乃至独角兽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
2013年的千团大战只坚持了一年多,美团、糯米、大众点评等胜出得以三分天下;2014年互联网金融火爆,据不完全统计P2P理财先后出现数千家平台,却在不到两年内就倒的七七八八;2015年O2O成为热门,外卖大战、打车大战闹得全民狂欢,很快大部分都消失了,饿了么、滴滴等坚挺到***;2016年直播、共享单车等兴起,现在也进入洗牌和并购期,最终格局也会很快成型。
在这些事实背后隐藏着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以BAT为主的互联网巨头,以及政府调节市场的无形的手,在悄然推动着一切,它们总能用***有力的手段在关键时刻出击以加速行业的竞逐,避免持续的恶性竞争导致伤亡过度,进而让市场格局快速成型。这一事实在近期、在云计算行业再度发生,只不过这一次BAT等互联网巨头不只是站在背后,而是处在风口浪尖。
一、互联网巨头领衔出击,云产业马太效应提前凸显
先是阿里、腾讯、华为等大举进军云计算,他们不只是做简单的云厂商,而是在技术研发、资源整合和市场推广上全面布局,搭建起庞大的产业生态链,这些大企业优势明显,很快就把传统的IDC公司,和新的云计算中小型创业者甩在后头,它们通过几乎无底限的价格策略快速抢占市场。
之后,国家工信部发布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9年我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4300亿元的发展目标,并指出争取2019年前国内涌现出2~3家***有竞争力的云计算企业。二者结合使得云计算行业最激烈的竞争局面提前到来,准确的说这一次的竞逐不只是局限在基础云服务IAAS层次,而是会延伸到PAAS、SAAS等多层次。
大型互联网巨头全面参与,中小型创业公司很难有抵抗之力,除了倒下、夹缝求生和被兼并外暂时没有太好的出路。当然,不少的基础云厂商也未必是为了真正做好云计算,它们更热衷借云计算概念参与资本市场的炒作和变现,这其实是“双赢”的。这些云厂商创业者通过概念包装从风投那里取得资金,投机者借用云计算概念再去资本市场变现,这是一笔不错的交易,和利益有关与人性也有关。
话说回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携巨大优势打造产业生态,越来越强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马太效应提前凸显了。当然,从发布的行动计划来看这样的局面也似乎被管理层所认可,由此不难判断,云计算产业的生态***战已经开打,孰胜孰负一两年内就会有最终答案。
二、云计算垂直领域提早进入创业,乃至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机
生态***战是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巨头的事儿,它们是统帅,那么全行业的参与者则是统帅们可以拉拢、收买和运用的兵将。在这一轮产业资源整合中,各家都开始发力了。以阿里云为例,整合了优酷之后,它获得了全球超过一千个节点的CDN资源,阿里云顺势而为宣布海外市场CDN大幅度降价。腾讯云则在一分钱赢得厦门政务云之后继续在政务云领域发力,不惜血本抢占高端市场,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任正非甚至亲自出马连续拜访了多个省份的高层,以达成华为云与这些地方在云产业的全面战略合作,丝毫不落腾讯下风。其他参与搅局的巨头也各自拿出了本领,总而言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一轮的资源整合事实上只能算是牛刀小试,对于巨头们来说更重要的资源争夺战会聚焦于垂直领域。我们不难发现,阿里云等厂商尽管占据了很大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市场份额,但是它们的主要产品还是停留在基础云服务领域,在需求更为精细化、个性化的垂直领域这些巨头并没有展现出很大优势。以协同办公市场为例,阿里砸巨资打造的钉钉回报差强人意,可替代性也很强。反而传统的办公管理软件巨头金蝶通过云转型,不仅很快取得了可观的利益回报,而且依旧霸占着办公管理软件的头把交椅。
这种现象在云生产业还有不少其他案例,以云计算资源管理为例,阿里云提供的配套管理模块过于分散,无论是基础的云主机、对象存储、CDN还是云安全,阿里云都没能在用户后续的管理服务上下大力,这一需求的市场挖掘反而被中小型创业者捷足先登。行云管家是新三板挂牌企业傲冠软件推出的第三方云计算管理平台,它对阿里云的各项基础云资源进行了管理功能的重新梳理,不仅能帮阿里云的用户对云资源进行成本优化,还部署了监控预警、运维审计、协同管理、云堡垒机等阿里云用户十分需要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行云管家将云资源管理范围扩大到了腾讯云、Ucloud等,让用户得以实现一个后台的多云统一管理。查看这家平台的数据得知,其2017年2至4月的时间内入驻企业从1000家快速突破到5000家,月均增长率达到60%。金蝶、行云管家以及其他云服务垂直领域的创业者正进入发展的黄金周期,更多的创业者也逐渐在产业演变的舞台登场。它们通过精细化耕作,挖掘企业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属解决方案,获取发展的机遇。
事实上,对于巨头们来说,云计算垂直领域的竞争要考虑到两点:一是阿里、腾讯等巨头是否具备优良的细分领域,尤其是企业级云服务竞争基因。这点很容易知晓答案,它们并不具备,钉钉就是实例。腾讯更是做过多次尝试,然而腾讯一贯擅长的社交天赋并不能在企业级云服务领域有所斩获,从最近大力推广的小程序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二是阿里、腾讯等巨头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推动垂直领域的发展,显然也是不够的,2019年是高层定下的时间点,阿里、腾讯等已经没有时间等下去了,它们必须另想办法才能达到全面领先的目的。
三、生态***战进入大鱼吃小鱼的阶段,独角兽即将登场
国内云产业已经进入生态***战,孰胜孰负就看谁的生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型和完善,并且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和充足的资本火力。至于具体做法,他们很可能会参考全球云计算巨头。我们知道,亚马逊云之所以领先,除了先发优势以外,还在于亚马逊云判断准确,敢于出手,用最快的速度兼并收购了一大批能完善其生态的中小型创业公司。当然,亚马逊云的做法正在被微软云和谷歌云所复制,以微软云为例,仅在最近两三个月内就完成了多起投资和并购案例,比如投资云计算初创新贵Mesosphere;完成了对容器技术公司Deis的收购,完成对以色列云监控和分析创业公司Cloudyn,等等。
所以,接下来的一年多,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阿里云、腾讯云等将很有可能开启大规模的投资、并购策略,那些在云计算垂直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要么成为巨头们的口食,要么最终被消灭,大鱼吃小鱼是自然法则,在市场竞争中亦是如此。从比拼产品价格到比拼资本兼并,除了先期建立的生态优势,最终还是要看谁的钱准备的最多,谁的意志更坚定,以及用户最终选择谁。所以,云产业的***生态战已退无可退,笑到***的那个或者那几个就是独角兽,也是高层在发展计划里所描述的那2~3家***云计算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