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com原创稿件】从去年开始,阿里云就加速了国际化的进程,先后在迪拜、德国、澳洲、日本等地区开服,将中国的云计算推向全世界。目前,阿里云在全球已经13个地域设有节点,形成了“日不落”结构的云计算格局。
但是,国际化的路程并非一帆风顺,阿里云副总裁孙炯于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一直致力于开拓日本和海外市场,对于日本的开拓,他表示苦不堪言,日本市场相对保守,怎样让日本企业接受阿里云,着实费了一番工夫。
保守的日本市场
日本是工业化产品出口的制造大国,不同于中国,日本以制造、研发为主,也更加注重匠人精神。日本的信息化进程相对比较慢,因为国人比较保守,以安全为主,不想创新,宁愿走得慢也不愿意激进。虽然日本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垂直领域发展的比较深,但是范围并不够广,相互之间也很少联通。比如在物流行业,菜鸟网络可以将40多家物流公司信息系统全部打通,但是在日本的物流企业却是各自为政,只能查询自己物流公司的信息。
据统计,日本上云的企业只占到了三四成,并且大多是使用的私有云,并且处于基础阶段,很少有企业愿意将业务上到公有云。此外,在日本市场,也没有本土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基本上也是像亚马逊AWS、微软Azure这样的国际企业。2016年底,阿里云在日本开服,那么,保守的日本市场,阿里云是如何撬动的呢?
开拓日本市场苦不堪言
阿里云开拓日本市场,也是通过合作伙伴的方式来落地的。2016年5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和日本软银公司宣布成立合资公司SoftBank Cloud(缩写SB Cloud),其中软银公司聚焦在市场层面,阿里云则聚焦在技术和产品层面,双方共同为日本企业提供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
但是,孙炯表示,阿里云在日本的征程上遭遇了很多困难,可以用“苦不堪言”来形容。“由于文化、商业习惯等方面都有差异化,在日本市场,阿里云没有知名度,没人相信阿里云,包括软银,直到支付宝在日本市场迅速落地,阿里云带领日本的企业到中国参观后,大家了解了阿里云的技术,才相信阿里云的实力。”这也才有了阿里云在日本的正式落地。
去年12月15日,阿里云宣布日本区正式开服,同期上线日文版阿里云官方网站,将为该区域市场提供本地化服务。据了解,该数据中心位于东京,部署由阿里云自主研发的大规模通用计算操作系统“飞天”。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区域的账号与日本区域的账号并不是一个,记者在阿里云官网注册的账号无法直接在日本官网登陆,但是可以直接购买日本区域的产品和服务。在阿里云官网的地域和可用区的说明中明确指出,不同地域之间的产品内网不互通,云服务器不能跨地域部署负载均衡。
日本的本地化进程
由于地域、用户习惯、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云生态的构建尤为重要。在阿里云的国际化战略中,首先是要把全球的云计算中心网络建起来,其次是在全球建立起来本地的市场和服务体系,第三就是在本地建立起合作伙伴生态体系,最后才是建立本地的市场。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构建何等重要。
而在阿里云打入日本市场的时候,为了应对本地化的需求,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造。阿里云海外技术架构总监王宇德表示,由于时区、字符集、本地使用习惯等差异,阿里云的技术人员做了很多改造,例如官网页面、本地货币支付系统等。
此外,日本市场也更加重视数据以及安全性,因此阿里云还改进了管理体系,也是全球独创的双中心。双中心即阿里云服务的调控中心和监控中心。过去,阿里云在杭州设立了调控和监控中心,为了国际化的战略,阿里云还在新加坡建立了调控和监管中心,海外业务的管控都是通过新加坡中心来完成的。
阿里云海外技术架构总监王宇德
合规要求迅速获得认可
除了寻找合作伙伴,建立数据中心,进行本地化以外,一个云计算厂商的国际化还需要合规性。阿里云一直相信,合规性是阿里云发展的基石,阿里云将和客户一起,共同承担所在行业的合规性责任,并努力推进各行业安全标准的完善。
为此,阿里云一直致力于取得相关合规资质,从2012年到如今,已经获得了10个资质认证,其中包括阿里云通过新加坡国家标准MTCS T3级认证,此认证是新加坡国家标准的最高等级。相信这些资质也能证明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能力,迅速获得海外市场的认可,也是情理之中。
阿里云海外业务拓展高级专家宋子暨表示,阿里云希望在日本通过独特的方式提供其他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不了的价值。目前,日本节点的服务主要服务两类客户,一是中国企业在日本的分支机构,另一类是日本本土企业,而这个比例也是五五分。日本企业希望通过阿里云打造一个中日互通平台,为日本企业提供无缝的服务;阿里云除了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外,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安全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能力,希望阿里云帮助日本用户达到业务腾飞。
【51CTO原创稿件,合作站点转载请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为51C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