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来这里之前,都会问这么一个问题:“它能将解决我正在遭遇的问题吗?“
“很抱歉,确实不能。“
“那我为什么要来这里?“
演讲者:邵燕(CTO训练营发起人)
你为什么要来这里?
2015年底,我们打算做CTO训练营的时候,是因为老板说CTO太缺了,大马路上也会有人拦住他要CTO,只因为他穿了一件51CTO的T-shirt。既然这么缺,我们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帮助技术人成长为CTO的地方?于是CTO训练营的想法就这么冒出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too young too naïve,因为51CTO也没有CTO,我们也找了很久,当然我们有技术合伙人,还有技术总监。
所以对于很多企业招聘CTO是不是一个伪需求,我们在这里不去探究,但如果你来这里只是为了从这里出去就成为“CTO”,我觉得你跟我一样too young too naive。
那既然这样,大家为什么来这里?这是从训练营创办以来,我们每天都在问自己的问题,相信也是来CTO训练营的每一位同学都问过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是来解决你正在遇到的问题的,可能找个技术顾问、职业顾问更适合你;
如果你仅仅是来学习知识的,我想可能报个培训班更适合你;
如果你是来结交朋友的,可能一顿饭就够了,不需要大家花费5个月的时间来这里。
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开放的心态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里有讲过老鼠赛跑的故事。很多人一生都在老鼠的跑道上奔跑或者打转,越努力,反而花费的时间越久,离目标越远。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你心里想当然的世界,是一个主观的世界,而非客观的世界。你只会关注你在意的东西,而对于未曾关注的东西会视而不见。这就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认知盲区”。
而认知盲区对一个已经具备一定职场经验的人来讲,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他的未来发展。我们对职场小白的要求仅仅是经验和技能,而一个工作经验五年以上的职场人,面临的将是更复杂更综合问题,所以一旦你遇到思维方式的认知盲区,你看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式就是扭曲的,你越努力,反而离目标越远。这也是为什么和你同时进公司的人,可能会有完全迥异的发展轨迹。
所以在这里,不要纠结于老师讲的到底是不是“干货”,如果你对干货的定义是能解决你眼前问题的内容,那这里可能真的没有你想要的“干货“。你自己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别人将更难。不要以为你在这里听到的故事都是对的,可能都是不合适你此情此景的。你只需要记住别人做判断的方式,别人做决定的方式,从而去完善你的逻辑模型。这个过程一定是一个冷静的、质疑的、坦然的过程。
你会在这里收获到什么?
除了我们的学习理念,我们当然也有“干货“。我们从找我们招聘CTO的众多CEO口中,听到了他们对于CTO的期待,也听到了他们对于CTO的不满。我们对技术人员的优势和不足做了这样的总结:
- 简单、执着、纯粹——可以深入研究,但关注面窄,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差;
- 技术性视野——商业能力和行业能力不足;
- 推出试用产品容易,产品迭代快速——坚持下去困难、容易放弃;
- 人脉关系单纯——不擅长的领域获得人脉的难度大;
- 参与创业的机会多——主导创业的决心小。
这些特点,都构成了技术管理者固有的认知通道,这时就需要接触到更多元化的信息,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思维,基于这些,我们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研发出了这样的课程,并且正在出版一本《CTO说》的图书——
关于CTO的架构设计能力,我们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尝试,没有一个课程能够将架构设计讲清楚,将CTO训练营同学们的问题讲清楚,所以我们既然有WOT峰会这样面向架构与运维、移动开发、大数据、云计算、前端、人工智能等人群的峰会,这已经是技术人员提升技术性视野和能力的***活动。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内容,我们也增加了更多的选修课题:
- 每年五月Google I/O大会,***的***技术盛宴,让你看到更多前沿的技术与实践;
- 五月的硅谷“技”划,我们会走访硅谷的知名企业及创业公司,感受世界***科技公司的氛围与文化;
- 对于技术极客来说,没有什么比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技术PK更大快人心的了,所以我们设计了PK Day,由导师带领进行组团PK,亲自组建团队、项目推进。
***一点,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短的五个月的学习,不能改变什么,而仅仅是改变的开始。给大家灌输知识,显然不是我们想要做的,CTO也是无法“训练“出来的。我们只是想给大家看,在你世界以外的另外一种世界。2017年,从这里开始,定义全新的自己。
2017年3月19日,CTO训练营第三季于微软创投加速器正式开营,汇聚了50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CTO以及360、当当、猫眼电影、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技术管理者。感谢微软创投加速器为CTO训练营第三季提供场地支持。
微软加速器,旨在做***、专业的创业服务,致力于为中国早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人、财、策略、市场拓展的全方位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