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弹2017的几种广告技术

企业动态
从AdTech的角度来看,流行的广告技术包括数据(Data),交易(ADX),媒体(Supply),广告主(Demand)这几个层次。

本来想把文章取名为《2017年的广告技术趋势预测》,写着写着,觉得压力山大,生怕自己预测不准,害怕误导读者。干脆取名叫乱弹系列,想到哪写哪而已。

2016年对自己来说,是补课的一年。业务发展太快,自己不断的填补技术债,学习算法和系统技术,理顺产品核心逻辑,分解广告主核心诉求。很多时候,我也利用烂笔头(“互联居”公众号)来弥补我的慢思维。

2017年,有很多广告技术都会诱惑我们,其中不少技术像《红楼梦》的大观园,外表光鲜华丽,却离萧条不远了;也有不少技术像《西游记》中的花果山,富饶灵性,却未必真实;还有技术像《三国演义》的草船,混混沌沌而来,走了才知道其真正意义,例如大数据。也有些技术是因为官(钱)逼民反,逼上梁山而来的,例如Header Bidding。另外,就算同一种技术,对于不同的角色(媒体,广告主,交易平台),意义也可能完全不同。

有三种视角(View),分别来自于Supply/媒体视角,Demand/广告主视角,Service&Tools/服务技术视角。它们代表三种角色,Supply通常是有媒体资源的广告平台例如谷歌,Facebook等,它们会将AdTech的说法进行到底,优质媒体&高效转化ROI是追求的目标;MarTech更多是广告主的联盟,很多时候特指品牌广告主(包括CMO等),他们希望Marketing能够有特色的传播,可控的自动化,敏捷的团队;Service&Tools对应那些没有预算,也没有广告媒体的玩家,它们可能卖艺为生,也可能卖数据和服务为生等,那些DSP和Marketing Cloud都算是走服务路线吧,这一块市场龙蛇混杂。

三种视角(View)

从这几个角度看到的流行技术可能会不同,我尽量从AdTech的角度,看看一些流行的广告技术吧。

从AdTech的角度来看

从AdTech的角度来看,包括数据(Data),交易(ADX),媒体(Supply),广告主(Demand)这几个层次。 脑子的技术有些多且乱,先按照这个层次分类一下这些技术,未必清晰和准确。

一、数据层

数据是大规模广告的核心动力。广告的展现形式可以不断创新(例如富媒体),但是这种创新是很容易被模仿。举例来说,对于信息流广告,全世界的应用都可以复制Facebook的信息流模式,但是Facebook后台的精准用户理解,这一点是难以复制的。而这一点帮助Facebook对于广告主ROI的把控上有主动权,从而形成广告主预算的把控。

1.DMP 数据管理平台

毫无疑问,没有DMP的公司,一定不是广告技术公司。DMP是一种以人(数据)为中心营销的技术基础框架。对用户的深度了解,可以帮助提升品牌广告主ROI;对用户的短期意图的理解,可以帮助提高效果广告的。

数据积累和加工是DMP发展的***阶段。当这一模式趋于成熟后,DMP会以更加开放的方式与***,第二,第三方数据进行合作。但是,数据合作依旧面临很多技术,隐私和价值评定等方面的挑战。

DMP 数据管理平台

2.Predictive Marketing(预测性营销)

预测性营销是一个新瓶久酒的说法,更多的是从MarTech的角度来看机器学习驱动的营销指导。它强调通过数据驱动/程序算法来对营销进行预测和分析,并且给出可操作的方案。

这几年不少2B的广告技术公司获得资本的青睐,包括Mintigo,Lattice Engine, Everstring, 6Sense, Infer, LeadSpace,Radius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这种技术的价值定位非常清楚:面向CMO服务,解决他们的决策问题。

这些问题的一些例子包括:

  • 寻找新的潜客来源(人群扩展)
  • 为潜客线索打分(Leads scoring)
  • 产品推荐
  • 优化客户接触方式
  • 客户流失预警
  • 销售应用
  • 客户服务和支持
  • 财务风险预警
  • 营销效果预测

Predictive Marketing(预测性营销)

3.Multi-Touch Attribution

多触点归因在广告技术中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包括分析理论,分析工具支持,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归因分析在移动营销世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了。随着人群的分化,时间的碎片化,多种设备和应用的交叉使用,归因中的线索能够帮助更加有效的品牌和效果推广。

Multi-Touch Attribution

可以参考不久前我写的一篇文章;

【参考文章】 互联网广告的归因分析(Attribution Analysis)

“哲学是用来解释世界的,而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马克思

4.AI (人工智能)

最近,深度学习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人机大战中熠熠发光。大部分科技界的***们都满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应用在营销行业,确实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从两方面看这个问题。

(1)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用户生活方式,包括时间消费的习惯

例如,智能推荐使得人们越来越少的使用搜索,新型的社交让人们更加沉溺,基于图片和视频的应用真正更多的打发人们的时间。这些改变都可能导致媒体属性的变化。

(2)人工智能推动的广告技术

广告实际上是最需要大数据,大算法,大计算的地方,原因很简单,所有的投入都可以通过收入来直接衡量效果,技术变现路径最短。因此,很多新技术实际上都会首先应用在广告技术领域。不少大公司也都在尝试使用深度学习(DNN)的方法解决点击率预估问题。另外,对于图片的理解可以提高对于用户或者上下文的理解。在视频中的一些广告模式,深度学习的技术可以帮助一点一滴的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参考文章】: 广告点击率预估是怎么回事?

5.RTIM(Realtime Interaction Management)

RTIM也是一个新瓶旧酒的技术,更多的是从如何提供个性化的营销服务。例如,如果将一个广告主与消费者的所有接触都能够记录下来(例如网站访问,相关搜索,APP使用,点击了广告,参加了活动等等),管理起来,提高消费者的体验。

可能每一个独立的渠道(触点)都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但是如何打通所有的渠道,让渠道整合起来为品牌/效果推广服务,并提供更佳的消费者体验,实现in-bound Marketing,这就是RTIM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交易平台(ADX)

毫无疑问,没有人在怀疑程序化交易的政治正确了。程序化交易也正在让广告交易的分工更加明确。

1. PDB :

iAB的OpenRTB确实帮助各个广告平台进行技术打通。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品牌广告主自由投放在各个广告平台,包括带有返还比的投放策略。

PDB

2.Header Bidding:

Header Bidding 有很多同义词:Pre-Bidding, Advance Bidding,Holistic yield management ,tagless integration。我的一句话解释:媒体网站在调用广告服务器获取广告之前,通过页面的JavaScript进行若干Bidder询价,而后再调用广告服务器,实现收益***化。这个技术在PC/HTML上发展不错,在移动端目前还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我的一篇文章

【参考文章】 拒绝垄断,走向开放的Header Bidding

3.SSP/ADN合并

在前几年的程序化生态图中,SSP和ADN是两个领域,SSP是Supply Side Platform,帮助接入各种媒体,***化媒体的价值。 ADN是之前的Ad Network,它能够对接各种媒体,并且也接受广告主的直接投放。随着SSP也渐渐提供更多的广告主服务能力,因此在功能上SSP正在包含了ADN的大部分功能,而且通过OpenRTB对接ADX和Supply也更加开放和标准。

三、媒体(Supply)端

1. 视频化/动态化

视频化是移动广告的一个趋势,这种趋势有点像过去10多年,广告从文字发展成图片为主的创意。移动在视频化正在助力品牌广告,特别是贴片广告,OTT电视开机广告,都是广告主非常受欢迎的广告形式 。移动视频有几个趋势3V(垂直,全屏,视频)。

我之前有一篇文章,有讨论过:

《折叠北京》后的垂直世界(Vertical Video Ads)

从最近的各种媒体来看,无论是朋友圈中,还是信息流中。移动设备上的静默播放的小视频还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2. 全民原生(Native Everywhere)

原始广告的普及无需太多解释,原始本质上就是展现形式上的植入广告,移动体验的保护。我有一个简单方法,区别原始和非原生很简单,位置动态变化,且与内容融为一体的广告即为原始广告。位置固定的,让人形成广告的影响,而行为非原生广告。

下面是展示广告中,原始广告的比例。

展示广告中,原始广告的比例

搜索广告本质上也是原生广告。搜索结果中的推广越来约隐晦。 Bing也越来约百度了。

搜索广告本质上也是原生广告

3. VR/AR

VR/AR是一个新鲜的技术,目前还没有形成媒体属性,因此这种技术更多是配合一些营销活动,而常规的营销投放。

4. Chatbot/个人助理

Chatbot是我喜欢的一种技术,正在一点一滴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客服等,甚至支付宝也可能推出理财的机器人。一些营销可以以更加原生的方式存在,当然前提是Chatbot需要解决流量和商业意图的问题。

Chatbot

另外一个刚刚上线的星巴克官方chatbot,用于点餐,再也不会混淆在"大杯"和"Grand"之间了。

Chatbot

5. OTT/IP营销

OTT应该是增长相当快的领域,OTT的发货量和用户消费时间都在明显。据统计,中国是智能电视普及率***的地方,家庭覆盖率高超过38%。非智能电视主要是老年人的时间,而年轻人基本都转移到智能电视,点播网络视频节目。

OTT视频广告也是广告主非常喜欢的广告形式,广告效果相比电视来说,更加容易可度量和可跟踪,“没有度量,就没有改进”。

OTT的市场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目前变现模式也比较零散,虽然一些IP服务商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整个利益分配的模式还在积极的演化。

6. Deeplink

DeepLink是打通App之间调用关系的技术桥梁,很多人认为它会成为移动时代的HyperLink。我观察了一下App真正有效互通场景,以下几个是非常有效率的场景:

  • 图片的分享
  • 文本的Copy/Paste场景
  • 电商商品的详情页打开 (帮助显著提升转化率和用户时间)

【参考文章】

移动深度链接(Deep Link)的价值

移动DeepLink的前生今世2---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繁荣?

四、营销(Marketing)

1. 移动优先(Mobile First)

不解释了,地球人都知道。

2. 营销云(Marketing Cloud)

营销云是提供营销解决方案的软件平台,国外比较大是Saleforce, Adobe, Oracle ,IBM等。看到这些公司的名字,很多人以为它们不务正业,其实营销云虽然不是这些公司最出名的核心业务,但Marketing Cloud帮助它们更加了解客户和行业,并且创作不少利润。

  • Saleforce : 基于其CRM可以直接做精准营销推广。
  • Adobe:利用收购的Ominture广告跟踪公司,结合Adobe广告创意设计工具。
  • Oracle :有钱和任性的收购了不少数据公司如BlueKai,打造了不错的DMP平台

3. Location Based Marketing(本地化营销)

很多时候,本地化营销对广告平台来说是一个鸡肋,市场很大,机会很多,但是不容易切入其中。广告主获得成本过高,投放和管理更加复杂,并且不容易规模化,常规的全平台推广资源,对于本地广告主来说,往往负担不起。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机会往往就隐藏在这些问题中。

  • 手机给LBS营销提供了技术基石(蓝牙,GPS,NFC,Beacon等)
  • PokemanGo的成功也让大家对LBS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
  • 当搜索和传统本地广告效果/流量下降时,广告主会开始新的尝试,例如,很多外卖广告主,都极端依赖LBS相关的投放。

【参考文章】

两分钟搞明白Beacon,iBeacon和EddyStone

NFC技术除了支付,还可以这么玩营销

5.结束语

好了,罗哩罗嗦不少内容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小整理。下面也附上Gartner 2016年中整理的关于数字营销的Hype Cycle图,供大家参考。

Hype Cycle图

【本文为51CTO专栏作者“欧阳辰”的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获取授权】

戳这里,看该作者更多好文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51CTO专栏
相关推荐

2010-08-24 11:03:43

2012-06-06 09:49:52

技术面试

2022-08-19 14:06:56

前端架构技术

2018-01-03 11:05:58

AngularJSPython代码

2010-05-04 11:48:10

2013-09-03 10:32:50

移动广告PC

2013-03-04 12:58:09

原生广告移动广告

2014-05-29 11:09:52

无线通信技术

2010-12-15 11:22:49

移动广告平台

2011-12-09 15:44:29

服务器DIY机房

2022-02-10 15:07:13

区块链广告技术

2022-02-18 11:23:11

区块链数字广告技术

2017-09-08 17:22:49

互联网

2010-05-28 16:03:35

IPv6技术

2009-12-25 15:01:43

ADSL宽带接入技术

2016-11-22 19:04:37

MarTech广告主视角营销

2010-07-06 15:48:46

UML图形

2017-01-19 15:07:08

展望2017网络技术

2019-11-26 10:31:43

运维微博体系

2017-07-31 09:57:52

CRN网络技术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