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6年云计算市场的发展,云计算已从技术导入阶段,进入到产业蓬勃发展、应用迅速普及阶段,用“爆发式增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来自第三方分析机构的数据足以证明这一点,Gartner日前发布报告指出,2016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可望达到2086亿美元,较2015年的1780亿美元成长17.2%;而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6云计算白皮书》也显示,2015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378亿元,整体增速31.7%。
如果这样的数据还不够直观,我们从几大云计算市场巨头的增长也可以看出。统计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阿里云增速最快,其IaaS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2%,这一增速比云计算IaaS市场整体增速高出69%;而亚马逊的增速为60%,与市场整体增速大致持平,微软和IBM分别比市场整体增速高出34%和11%。
云计算市场的迅速升温和应用的普及,也逐渐暴露了更多的云计算问题,不管是安全故障还是不同云服务之间的选择,对于用户都有不小的困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共同走进真实云计算,来看一看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症结出在哪里。
云服务故障频发 用户上云仍存疑虑
尽管企业对于云计算应用的趋势已经不再怀疑,但出于对物理设备故障、数据滥用、不安全的接口等担忧,企业即便在面对大型优秀云服务厂商时,依然在保持观望态度。这并非全无根据,因为今年以来,用户已经遭遇过多次云计算故障。
最近一起影响较大的故障发生在10月底,一家基于云的互联网性能和域名系统(DNS)提供商Dyn宣布,该公司在遭遇了一次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从而导致许多网站在美国东海岸地区宕机,如Twitter、亚马逊、PayPal、Yelp等,这次故障持续了将近两个半小时;4月底,某数据中心服务商位于北京亦庄的数据中心供电中断,在该机房托管的多家金融机构和73家村镇银行的所有设备宕机,服务全部中断长达7小时……
接二连三的云服务故障也加深了用户对云计算应用的担忧,这在云计算应用逐渐普及的今天着实不是什么好事,甚至一些极端的用户认为,数据中心还是自己建更为合适,即便是上云,能用私有云也绝不用公有云。
是云计算不行还是我们认知有误?
未来云计算就像水和电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须品,用户在有需求的时候可以随取随用。不过生活的常识也告诉我们,即便在水和电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完善的今天,停水停电依然不可能完全避免,更何况如今的云计算还没有完全成为像水和电那样的基础资源。
目前,云计算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技术,一方面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度需要增强,另一方面我们对云计算也不应过于苛责。总体来说,目前市场上对于云计算的误解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层面:
一、云计算将数据和计算交给了第三方,不安全。
这一点其实是对云计算最大的误解,其实,企业自建数据中心,并自己掌控计算和数据,有可能更不安全。企业自建的数据中心在基础设施、用电、节能等方面很难满足苛刻应用的要求;而在安全性上,鉴于技术投入等问题,企业自己构建的网络安全体系也很难拥有更强的安全性。
相比较而言,借助第三方专业云计算供应商的服务更加安全,他们会建立更加专业的数据中心,提供了包括DDoS攻击、自身漏洞的检测等额外防护能力,并在备份、灾难恢复和日常的数据中心运营管理中遵循严格的标准;而且,他们的优势还在于拥有全球顶尖的安全专家、安全设施和安全保障,同样是遭遇攻击,云计算厂商的安全专家能够更快更好地处理。
除了网络安全之外,在数据安全上用户同样要正视一个问题:云服务商会提供一定的安全服务,但最终的数据安全需要用户来负责。用户在选择云服务时,一定要选择那些通过安全认证、承诺不碰客户数据的厂商,使用更高级的安全服务,甚至请有专门认证的专职运维服务人员。
不管是网络安全还是数据安全,都需要云计算服务商和云计算客户携手努力、共同应对。
二、云计算厂商应提供全能服务,且服务质量一致。
正是由于云计算的特性,企业用户往往企业期望云服务企业提供除了计算资源和安全防护外,还会期望他们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比如数据隐私的保护。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企业来说,采用了云计算并非是将所有的问题都甩给云服务提供商,企业同样也要参与到云运维、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等环节中来,比如,用户有义务管理密码、防范身份欺诈和防止设备丢失或被盗等,并建立起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接受云服务的企业看来,他们往往认为不管选择哪家服务商,不同的云计算企业都应该提供一致的服务,而且,他们认为云服务本来就应该是无差别服务。事实上,不同云计算厂商所提供的云服务也有着巨大的差别,这就如同银行一样,不同的银行尽管提供的服务产品基本一致,但在服务质量、用户体验等方面却有着不小的差别。
三、云计算意味着廉价、低成本。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相比较购买设备自建IT基础设施确实比采用云计算的初期投入成本要高很多,而且企业如果自建IT技术设施,还需要在人才储备、后续运维服务等层面都需要做相应的投入,这意味着长期的持续投入。
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相比较大企业更倾向于云计算的应用,不过这并非意味着云计算应用就是廉价的,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云服务也不例外,你不能指望一个中心的云主机帮助一家大型企业负担起所有的应用,而且不留任何冗余,很多时候,由于用户业务的快速增长,一旦云服务的冗余不足,甚至会造成服务延迟甚至中断等问题,如果把这些都归结为云计算厂商的问题,就有失偏颇了。
不过,云计算还有另外一个特征:规模越大采购成本越低。这是因为研发新技术的成本均摊用户越多,其性能不断增长的同时价格反而越低,这与科技行业的摩尔定律如出一辙。
四、云计算必须做到100%的可用性。
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保障云服务安全性比保障云服务的100%可用性要容易得多。云计算厂商不是神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让所有的云服务的可用性都能达到100%,以阿里云上使用量最大的产品云服务器ECS为例,其可用性的官方数据为99.95%,就是说在一年中大约有0.1825天,即4.38小时的时间,云服务器ECS是可能会出问题而导致服务中断;事实上,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AWS、微软Azure的云服务器承诺的可用性都是99.95%。
但日常我们在使用支付宝、微信等工具时之所以没有出现故障,是因为为了把这4个多小时的故障去掉,他们又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不同的可用区进行部署、做好自己的架构等。对于用户来说,同样也要学会按照最坏的可能来安排自己的业务。
为了提升云服务的可用性,用户需要在云服务购买时进行合理配置,比如,采用支持部署多可用区的负载均衡SLB,结合分布在同一地域下的不同可用区内的多台云服务器ECS,再加上数据库服务RDS、对象存储OSS、缓存服务OCS等,用户可以进一步提升应用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