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接受还是拒绝,大数据时代已经呼啸而至;不管你恐惧还是欣喜,大数据金融正在悄然临近。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大数据金融多彩的曙光,已经灿烂闪现。
大数据时代
在过去的一年,仿佛一夜之间,大数据时代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相关的论文和著书可谓汗牛充栋。甚至在中国大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专门开辟一个分会场,激辩大数据论题。其实,早在2007年,人类制造的信息量有史以来***次在理论上超过可用存储空间总量,近几年两者的剪刀差越来越大。2010年,全球数字规模***达到了“ZB”(1ZB=1024TB)级别。2012年,淘宝网每天在线商品数超过8亿件。2013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超过6亿户。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传感器、物联网、社交网站、云计算等的兴起,我们这个社会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已数字化,产生了大量新型、实时的数据。无疑,我们已身处在大数据的海洋。
有两个重要的趋势使得目前的这个时代(大数据时代)与之前有显著的差别:其一,社会生活的广泛数字化,其产生数据的规模、复杂性及速度都已远远超过此前的任何时代;其二,人类的数据分析技术和工艺使得各机构、组织和企业能够以从前无法达到的复杂度、速度和精准度从庞杂的数据中获得史无前例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大数据是技术进步的产物,而其中的关键是云技术的进步。在云技术中,虚拟化技术乃最基本、最核心的组成部份。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技术,使得大数据在数据存储、挖掘、分析和应用分享等方面不仅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也可接受。
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一直执着探索我们处的世界以及人类自身,一直试图测量、计量这个世界以及人类自身,试图找到隐藏其中的深刻关联、运行规律及***答案。大数据以其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庞大容量、极大的复杂性、快速的生产及经济可得性,使人类***次试图从总体而非样本,从混杂性而非精确性,从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来测量、计量我们这个世界。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社会生活的诸多形态(当然包括商业活动)正在开始发生新的变化。或许是一场革命性、颠覆性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运动,更是一次哲学创新。
大数据金融
正如诸多文献所谈到的,大数据对许多行业的影响和冲击已经呈现。例如,商业零售、物流、医药、文化产业等。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枢,其实也已透出了大数据金融的曙光。
过去的2013年,中国金融界热议最多的或许是互联网金融,更有人指出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确实,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余额宝、微信支付等发展迅速。众多传统金融业者也或推出自己的电商平台,或与互联网企业联手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金融,无论是业界、监管者或理论界,都在试图给出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概念。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切的概念,也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严格说来,所谓互联网金融只是大数据金融的一种展现或形态。换言之,前者是表,后者是里。
这是因为,无论是互联网还是金融业,其实质都是大数据(信息)。首先,对互联网企业而言,流量、客户等数据(信息)是其涉足金融业的基石。对金融企业而言,提供中介服务,撮合金融交易也是以数据(信息)为基础。其次,没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所谓互联网金融也难以快速、持续成长。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浪潮的蓬勃兴起,至今已近二十年。但从世界范围看,所谓互联网金融却发展缓慢。当然,其中原因很多,但其主要原因则是大数据技术是近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从金融企业来看,在数据中心建设,软硬件系统建设,数据(信息)挖掘、分析等方面也是做得有声有色,其庞大的客户数据、海量交易记录及众多信息源,使其在大数据应用方面也做了许多积极探索。因此,要准确反映近年新金融趋势,“大数据金融”比“互联网金融”更为贴切。
大数据金融有以下七大特征:
网络化的呈现。在大数据金融时代,大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网络来展现,包括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其中,移动网络将会逐渐成为大数据金融服务的一个主要通道。随着法律、监管政策的完善,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加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网络呈现。支付结算、网贷、P2P、众筹融资、资产管理、现金管理、产品销售、金融咨询等都将主要通过网络实现,金融实体店将大量减少,其功能也将逐渐转型。
基于大数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工具。在大数据金融时代,风险管理理念和工具也将调整。例如,在风险管理理念上,财务分析(***还款来源)、可抵押财产或其他保证(第二还款来源)重要性将有所降低。交易行为的真实性、信用的可信度通过数据的呈现方式将会更加重要,风险定价方式将会出现革命性变化。对客户的评价将是全方位、立体的、活生生的,而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客户构图。基于数据挖掘的客户识别和分类将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动态、实时的监测而非事后的回顾式评价将成为风险管理的常态性内容。
信息不对称性大大降低。在大数据金融时代,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大降低。对某项金融产品(服务)的支持和评价,消费者可实时获知该信息。
高效率性。大数据金融无疑是高效率的。许多流程和动作都是在线上发起和完成,有些动作是自动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同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将金融业务做到极高的效率,交易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金融企业服务边界扩大。首先,就单个金融企业而言,其最合适经营规模扩大了。由于效率提升,其经营成本必随之降低。金融企业的成本曲线形态也会发生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其底部会更快来临,也会更平坦更宽。其次,基于大数据技术,金融从业人员个体服务对象会更多。换言之,单个金融企业从业人员会有减少的趋势,或至少其市场人员有降低的趋势。
产品的可控性、可受性。通过网络化呈现的金融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是可控、可受的。可控,是指在消费者看来,其风险是可控的。可受,是指在消费者看来,首先其收益(或成本)是可接受的;其次产品的流动性也是可接受的;***消费者基于金融市场的数据信息,其产品也是可接受的。
普惠金融。大数据金融的高效率性及扩展的服务边界,使金融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大大扩展,金融服务也更接地气。例如,极小金额的理财服务、存款服务。支付结算服务等普通老百姓都可享受到。甚至极小金额的融资服务也会普遍发展起来。传统金融想也不敢想的金融深化在大数据金融时代完全实现。
大数据金融图景
尽管大数据技术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大数据金融已透出了一片曙光。我们结合多方面的文献和事实,试图勾勒出大数据金融图景。
泛金融化。金融供给也许不再是传统金融业者的专属领地,许多具备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企业都会或多或少涉足、介入金融行业。在未来的某一天,也许银行与非银行间,证券公司与非证券公司间,保险公司与非保险公司间的界限会非常模糊。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间的跨界融合成为常态。同时,金融企业在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同时,其服务范围、内容也会泛金融化,会提供综合的、社会化的服务。
多层次的行业格局。大数据金融时代,金融服务层次将***丰富,既有行业寡头,也有区域金融服务企业。同时,也存在大量的地方、社区金融企业,也会出现无实体店的金融企业。行业市场更加细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特定的金融服务。在此过程中,会催生许多与大数据金融相关的行业和企业。
网络化加新型实体店。大数据金融将网络化呈现和线下消费者体验相互融合,以满足金融消费者不同需求。网络化尤其是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金融服务场景会发生很大变化,所谓“3A”(Anywhere、Anytime、Anyhow)金融将在许多金融产品领域实现。线下实体店既是网络化的节点,也会以高度智能化的形态呈现。也许传统柜台不复存在。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定制、体验式服务、更多社会化服务会成为金融实体店的主要内容。
高度个性化金融。大数据金融时代,客户已被高度数据化。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使成千上万的客户都能被精准细分与定位,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金融企业的服务将是高度个性化的,能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