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下,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创业大军,“何处创”和“创什么”成为大量创业者思考的问题。政府通过创业大赛和众创空间搭建创业舞台解决创业者“何处创”的问题,“创什么”则需要市场来选择。以赛促创新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各类创业大赛又将如何应对以及更好的为创新创业者服务成为关键。
政府搭台以赛促创新
创业的道路始终是上坡,需要有人在前面拉动项目,也需要有人在后面推一把。创业者打磨出优秀产品是创新项目的拉力,政府的支持就是***的推动力。政府部门主动做好创新创业者的后援,不仅需要搭建众创空间等孵化平台,解决创业者“何处创”的问题,还要搭建创业者成长的“高速路”。
要让创业项目迅速获得成长,则要更多人们了解其项目,创业大赛就成为挖掘优秀创新项目的有效方式。政府对创业大赛的支持,就像是给所有创业者的“强心针”,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服务是以比赛的形式促进创新的活力,为创业项目尽快发展提供机会。
不过,也要看到不少初创团队前期以产品为主,往往缺乏人力资源、会计事务、法律事务、公司或产品证件办理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投资创业项目就是看创业团队”是不少投资机构决定是否投资的思维,难免会遇到创业者参加创业大赛,因为缺乏比赛经验等问题,让好项目错过发展的好时机。
先进制造行业赛选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的责任是创造更好的环境。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全国规格***的创业赛事,地方赛覆盖3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共有22277个企业和12064支创业团队报名参赛,从覆盖地域、涉及行业、报名创业项目数量来看,都堪称是国内最全面的赛事。大赛还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诊断、行业沙龙、赛前培训等内容,让创业者在赛事中获得成长,能够在政府搭建的创新舞台上更好地展现项目优势。
电子信息行业赛选手
市场主导以需求为核心
政府完成“搭台”的任务,要有市场参与才能把“戏”唱得更好。毕竟创新的项目和需求是由企业和创业团队提出,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检验。从找政府走向找市场,才是创业项目未来健康发展的保障,由市场主导的创业大赛,也就成为各行业创新的风向标。
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创业大赛,就选择各行业资深投资人担当评委,让市场来判断创新项目是否具备良好的生命力。从目前市场的选择来看,现阶段受市场青睐的创新方向就出现两大趋势。***,从重商业模式变成技术导向。2014年的第三届赛事上,西少爷肉夹馍获得团队组***名。当时,正是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思维席卷全国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商业模式创新显然是最被市场看好的创业方向。而在2016年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仅依靠商业模式创新难以获得评委的认可,拥有前沿技术且短时间无法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创新项目更受青睐。
互联网行业赛半决赛场外选手休息区
由商业模式转向技术导向显示出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在资本寒冬下,投资人捂紧了“钱袋子”,过滤出非理性的盲目创业者,让拥有独特优势的创业项目更易获得支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给传统产品附加上网络的功能,再选个有新意、吸引人的名字,虽然能够获得一定关注度,但是决定产品未来的,还是市场定位和用户需求。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双创”正激活精英阶层的创新活力。优秀创业项目的核心人物大多是各行业中的优秀人才,海归、高学历人士,或者是对某个行业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才都开始加入进来。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数据显示,参赛选手覆盖大学本科生、硕士、博士,还有留学生、两院院士等,这类优秀人才创业需求更明确,对产品的定位、市场的需求了解更深,而他们的成功也都是市场的选择。
自2012年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举办以来,参赛企业和团队由首届的4411个企业和1557支团队,迅速增长为22277个企业和12064支团队。创新方向也出现从商业模式到技术壁垒,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等变化,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为代表的创业大赛由政府“搭台”解决“何处创”的问题,导入市场资源完成“创什么”的指导,已经成为现阶段各行业“双创”的风向标和重要推手,未来还能给“双创”再带来哪些改变令人期待。
创业英雄汇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