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测量好城市中的一切,就能靠数据吃饭了。
你有没有试过在交通拥挤时让谷歌地图重新规划路线,或者让City Mapper告诉你该去哪里玩?
如果试过,那你就为某样东西的诞生做出了贡献。这样东西会像当年的电力一样改变城市。它举足轻重、无处不在、悄无声息。
请想象以下情境:你有一张会动的地图,地图上显示着所有汽车、巴士、火车、自行车和行人的实时位置。你能在卡车路过时看到污染指数升高,在雨云散开后看到人群四散。更酷炫的是,它还像模拟城市(Sim City)一样,如果你在某个地方放置一所学校或一个购物中心,周围的街道也会随之弯曲。
如果有一张这样的地图,可以想象城市会变得多么有条理——火车不再拥挤,空气不再肮脏,医院和学校的分布不再乱糟糟。
你可能觉得本该如此,但你得明白,政府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暗地里进行。城市的结构一环扣一环,改动后会有怎样的结果,政府也只是一知半解。
举一个虚构的例子:如果你是城市管理者,你将市中心某条购物街改成了步行街,因为那里污染太严重。那车流会往哪儿走呢?哪些辅路会变得拥挤不堪?人们会改走哪条道?会不会有哪所几公里外的学校突然发现,校门口莫名其妙出现了比平时多一倍的交通?有多少孩子会在10年后被科学研究发现患了肺病?
这就是城市规划的现实。要事先预见到某项措施的带来的所有结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实我们可以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碰壁,其实我们可以看清前方的道路。
有个好消息:某样东西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成为现实。
[图片来源:Unsplash用户Joe Beck]
巴塞罗那已经开始测量公园土壤的湿度,并自动派遣人员给干裂的土壤浇水;阿姆斯特丹会记录晚上有多少行人上街,如果没人上街,路灯就会自动变暗。
这就是有史以来名字最无聊的革命——开放数据、大数据、智能城市、物联网——但它最终是一场信息的革命,等人们开始缓过神来,改变将接踵而至。
这次革命将发生在城市,因为城市生成的数据量与数据密度无可匹敌。开放数据运动也主要是从一个城市开展到另一个城市,而不是在不同国家之间开展。开放数据运动的领头组织有开放政府合作协会(Open Government Partnership)和开放数据机构(OpenData Institute)等。
如果你觉得,原有的系统已经够好了,现在只是一帮没事干的人在吹毛求疵,那你就错了。数据革命还和腐败、暴力、失业等有关——事实上,和一切能采集到数字信息的领域都有关。
为了根除腐败,首先,关于新墨西哥城机场(全球***的基建项目之一)的所有承包合同都已在网上公开。等系统功能完善后,每个承包商的名字、每一笔花费及其用途都可被公众查看。公众就能发现有没有哪些承包合同有猫腻,有没有过高的花费。如果查得仔细,甚至还能知道买砖头和沙袋花了多少钱。只要实时更新,每一分钱花在了什么地方都一清二楚。
最经典的例子来自瑞典。瑞典政府做了个网站,详细记录着每一笔外国援助资金的去向。最厉害的一点是,网站还贴出了各种报告,详述花出去的钱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样就能保证纳税人的钱不但花得合法,而且花得合理。
在美国,巴尔的摩将犯罪统计数据和万事达卡(Master Card)的交易记录组合到一起,发现犯罪高发的地区商店数量会减少。这似乎显而易见,但这意味着犯罪的成本不仅仅包括花在监狱系统的纳税人金钱,还包括商店因被迫关门而少交的那笔税。
也就是说,合理的做法是,在犯罪高发的地区设置紧急中心,并花钱去帮助惯犯,特别是弱势群体、瘾君子、精神病患者等。有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如果数据显示这笔钱值得花,有惯犯就会得到帮助。
至于就业问题,首先可以在City Mapper或谷歌地图等软件上直接创建工作岗位的数据。在墨西哥城和伦敦,Labora(墨西哥与英国之间的某合作组织)和开放数据机构(ODI)正在培养一系列初企,充分利用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发现可开发的土地、解决商业纠纷、预测机器什么时候会损坏。
数据还能让已有的企业变得更专业,从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纽约已经开始印发一份“商业地图”,帮助小型企业与星巴克、沃尔格林(Walgreens)等大型企业竞争。如果你想开店,“商业地图”就会告诉你店址附近有多少人居住,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年老还是年轻、富人还是穷人、房子是买的还是租的,还有人流量、纳税额等数据。
负责监管这份“商业地图”的公务员麦克·弗劳尔斯(Mike Flowers)表示,对小型企业来说,要得到这些信息一直都难上加难,这个问题“也许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帝国开国君主奥古斯都在罗马鼓励小型企业发展的时期”。
数据将动摇一直稳如泰山的传统根基,但会让变革者感到失望的是,大多数人永远都不会记录身边发生的事。不会有“数据革命纪念碑”,也不会有游行,甚至连国家数据部都不会有。它就像电一样。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电是怎么来的,但他们回家后,打开开关,电灯、音乐、电影,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