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加码云计算,出现了这四个微妙的现象

云计算
一直对B端市场抱有野心的互联网巨头们,终于按耐不住内心对云计算的兴奋。或是已经奋战了近10个年头,或是刚刚发力云计算,几乎所有上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试图置身其中,并成为角逐云计算的主流力量之一。不过,按照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特点和互联网厂商一贯的风格,云计算市场出现了诸多看似微妙的现象。

[[174279]]

互联网巨头们在云计算方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动作。

先是谷歌正式用“Google Cloud”为自家的云计算业务命名,随后传出苹果正计划加强云计算业务的布局,以摆脱对谷歌和亚马逊服务器的依赖。

与之同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也没有停止在云领域的动作,网易日前发布了场景化的云计算战略,腾讯开始在云服务领域的疯狂投资,而在国内云计算领域一家独大的阿里刚刚落幕了又一届云栖大会。

一直对B端市场抱有野心的互联网巨头们,终于按耐不住内心对云计算的兴奋。或是已经奋战了近10个年头,或是刚刚发力云计算,几乎所有上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都试图置身其中,并成为角逐云计算的主流力量之一。不过,按照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特点和互联网厂商一贯的风格,云计算市场出现了诸多看似微妙的现象。

行业云成互联网巨头进军云计算的契机。

大多数互联网巨头宣布进军云计算的时间发生在最近三年内,这也印证了另一个说法,国内云计算落后于美国5年以上,如今仍处于蛮荒时代。当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在云计算领域小有成就的时候,国内的创业者和互联网巨头们开始蜂拥而上。

不同于创业者的是,互联网巨头在推出公有云服务之前大多有过私有云的经历,在完成内部产品上云之后,最终以行业云的姿态进入云计算市场,即便是阿里、腾讯等早期的优势也集中在行业云上。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在IaaS市场上,互联网公司并没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数据中心的匮乏、存量IT资源少等等。相比之下,类似于三大运营商、华为、浪潮等企业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看起来更有先天的资质。也正因如此,国内云计算市场出现了四股势力,即互联网厂商、通信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和创业公司。

不过就目前来看,亚马逊、谷歌乃至国内的阿里云,在规模上已经超过设备厂商和运营商。在云计算的初级阶段,硬件出身的云计算厂商选择了私有云作为突破口,而互联网巨头选择的是有一定门槛的行业云。

其次,企业客户需求决定了行业云的大有可为。对于云计算的愿景,业界普遍接受的是云计算将像水煤电一样成为一种公共服务。

可实际来看,相比于国内万亿以上的IT市场规模,2015年国内378亿的云计算市场规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来看,2015年国内专有云市场规模为241.6亿元,在整个行业中的占比超过三分二,无疑为行业云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以2016年火爆的视频直播为例,近300家直播平台带动了网易视频云、网宿、金山云等视频云相关服务的崛起。

互联网巨头在云市场碰到的还是“老对手”。

或许是云计算的互联网阵营在营销上太过凶猛,或许是基于行业云战略的共同选择,媒体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将这些互联网巨头放在一起对比。比如亚马逊和谷歌在数据中心上的竞争,阿里云也成为腾讯云等对手标榜的对象。

不过从IDC公布的《2015年中国公有云技术报告》来看,阿里云在2015年的市场份额在31%左右,电信和联通两大运营商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3.1%和7.6%,腾讯、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厂商尚未出现在榜单里。

考虑到谷歌、微软对亚马逊的追赶来看,媒体将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一概而论”也并非没有道理。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份表格。

 

不难发现,不同阵营的云计算厂商在销售模式上大同小异,但在推广模式和客户类型上出现了不同的思维,阿里和腾讯表现出了典型的互联网思维。

这一点在刚刚进入公有云市场的网易身上尤为明显,在推广上提出了“秋实计划”、“内容安全联盟”等和阿里和各项扶持如出一辙,且在客户类型上同样针对于互联网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推广模式和客户类型的相似与重合,决定了互联网巨头的“同台竞技”。

此外,从产品体系来看,阿里云已经涵盖了弹性计算、域名与网站、数据库、存储与CDN、应用服务、网络等百余款产品。截止到目前,腾讯云的产品也覆盖了计算与网络、存储与CDN、数据库、数据与通信等9个类别的产品。

云计算领域的创业公司Ucloud也涉及了计算、网络、数据分析等9个大类。还有一个更直接的例子,2015年12月份上线的网易蜂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提供的产品从数款增加到了几十款。

不难想象其中的逻辑所在,云计算在本质上仍属于互联网服务,借助行业云打开市场后,势必要不断满足客户新增的一系列需求。

常见的做法是,云计算厂商积极梳理上下游资源,对内整合自有资源,又通过战略合作的形式整合外部资源。也就是说相同的客户类型决定了云计算服务的趋同,这种自下而上产生的影响还远未结束。

国内云计算领域的象限式格局。

我们不妨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对云计算服务产生需求的内因,很多企业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转型需求,云服务似乎成了实现互联网+的“绿色通道”。

一些客户出于对数据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的考虑,混合云的需求越来越多;也有一些企业希望由一家云计算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以获取更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这些不同需求,决定了互联网巨头进入云计算市场时选择了不同的象限。

象限1:应用市场模式

OS厂商习惯于把开发者集中在应用市场中,对云计算而言似乎也适用于这种形式,只不过云厂商更希望用生态这个词来包装。亚马逊将合作伙伴的技术解决方案托管在AWS平台上,微软基于Azure云平台提供计算、数据、应用、网络等服务,国内的阿里云、腾讯云、Ucloud等也选择应用市场模式发展云生态。

IaaS提供商希望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集中在自己的基础设施平台上,以实现一站式的服务并扩大云计算的边界。

象限2:跨界融合模式

觊觎云计算不只是互联网阵营,但互联网服务正在融合到越来越多的云平台中。

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华为、浪潮等以销售硬件的企业成为IT领域的领跑者,而在云计算兴起之后,这些厂商普遍采用了软硬件一体化的生态路径。华为针对智能终端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个人用户的云服务,智能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业者也通过和云计算的融合探索到可能爆发的契合点。

象限3:场景化云服务

云计算在国内的兴起已经有七八个年头,客户对云服务的需求也从早期的计算服务升级到应用场景的构建。相比于技术同质化的基础设施服务,场景化云计算服务仍处于蓝海市场。

不过,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互联网巨头也越来越多,网易“一口气”上线了云信、七鱼、蜂巢、云捕、易盾、易测、视频云等七款场景化云服务产品,京东推出了金融云,此外还有七牛、环信等创业者,这个市场越来越热闹。

象限4:传统云服务

类似于SaaS、PaaS的服务模式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早期的企业邮箱就属于SaaS的范畴。而当云计算之风袭来之后,很多企业级软件厂商也想要搭上云计算这趟快车,毕竟Salesforce的成功摆在那里。于是,八百客、CSIP、金蝶、用友、XTools等SaaS服务商相继出现,“软件+服务”的模式也开始成为主流。

而在国外,为了加强对互联网服务市场的抢夺和用户的占领,Oracle已经通过资本运作来迅速争取SaaS领域的地盘。或是收购或是合作,未来这个市场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参与进来。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的共同追求,而应用市场模式最为符合生态的特点。场景化云服务在尝到甜头之后势必会加强在基础设施上的布局,传统云服务会增加更多的互联网和云计算元素,而跨界融合的云计算也将越来越互联网。

新技术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核武器”

云计算的发展有没有捷径?答案并不清楚,IaaS服务也好,SaaS和PaaS服务也罢,自身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痛点。但云计算的技术仍在不断迭代,且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会达到前代云服务所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新技术成为互联网巨头进军云计算时乐于炫耀的“核武器”。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就是Docker技术。2015年被称为Docker野蛮扩张的一年,先后通过了OCI和CNCF 两大标准组织的确立,而在国内Docker则被一些互联网巨头视为弯道超越的秘密武器。

比如说网易蜂巢选择了以Docker为核心的容器云为切入点,借助DevOps和微服务架构两大优势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云服务。

不过,阿里、腾讯等堪称巨头的云计算厂商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或许在去年还只是阿里百川在TAE的基础上使用了Docker技术,但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Docker亮相的次数已经十分频繁。

没有什么技术是***的,随着云计算的高速迭代,新的技术或新的架构总会对旧技术产生致命性的冲击,就好像谷歌推出Kubernetes在开源社区的受欢迎程度已经有超过OpenStack的趋势。

另外,分布式技术、虚拟化技术、并行编程技术等任何一个云计算技术被颠覆,都有可能重塑云计算的格局。毕竟云计算厂商们彼此之间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规模上而非技术上,特别是在新技术解决了某些弊病的情况下。

云计算正在快速从“建设期”向“普及期”过渡,押注新技术或能够为互联网厂商们在云计算领域制造弯道超车的可能性。遗憾的是,国内的云计算厂商仍是技术的搬运工,不管是互联网阵营还是IT阵营,都没有改变这一事实。

结语

不同于C端市场用户的快速获取和流失,企业用户的迁移成本会更大,这也是很多专注于企业市场的老牌巨头“僵而不死”的原因之一。云计算正在结束市场教育的时期,敏感的互联网巨头们也看到了这一机遇,云计算或许是其进入企业市场的***机会。

尽管各家的动作和布局总是有那么多的相似性,这个市场的空间很大,彼此擦枪走火的机会也远小于C端市场,最终总能找到野心和利润的平衡点。(文章首发钛媒体)

责任编辑:未丽燕 来源: 钛媒体
相关推荐

2016-10-26 14:03:05

互联网云计算云市场

2019-11-26 14:47:32

互联网云计算云服务

2016-09-23 18:28:00

2016-08-10 10:07:50

云计算

2009-05-05 17:13:01

2016-12-15 15:26:17

与计算

2017-04-12 18:17:08

华为

2016-07-07 10:35:49

云计算

2018-01-04 12:27:05

2012-09-24 09:14:01

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北京

2010-03-16 15:28:22

云计算

2017-05-31 14:42:03

云计算云业务互联网

2013-03-18 13:31:28

2018-01-09 20:44:18

云计算私有云企业

2019-03-15 15:17:11

金融云互联网巨头上云

2019-04-10 14:16:41

云计算腾讯阿里云

2016-12-07 12:48:55

2015-05-04 13:57:20

SDN腾讯华三通信

2013-07-30 09:11:01

云计算互联网

2016-06-16 17:31:10

云计算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