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帆:构建企业级私有云持续交付平台

企业动态
9月,HDG成都站如期举行,林帆是HDG成都站最后一位发言的讲师,他作为ThoughtWorks高级DevOps技术顾问,带来的是《构建企业级私有云持续交付平台》的主题演讲,讲解了如何通过整合开源社区中的优秀软件,使其匹配企业级应用的场景。其中涉及的一些方案细节等都是第一次在外部活动中进行展示。

华为开发汇(Huawei Developers Gathering)简称“HDG”,旨在为广大开发者分享华为内部、合作伙伴以及社区成员的干货,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分享的技术交流平台。是华为今年一个重要的技术交流活动,计划将在全国各个地区举办。

9月,HDG成都站如期举行,林帆是HDG成都站***一位发言的讲师,他作为ThoughtWorks高级DevOps技术顾问,带来的是《构建企业级私有云持续交付平台》的主题演讲,讲解了如何通过整合开源社区中的优秀软件,使其匹配企业级应用的场景。其中涉及的一些方案细节等都是***次在外部活动中进行展示。

 

[[173337]]

 

现场实录如下:

我今天的话题主要有下面几个部分,首先我想简单过一下关于持续交付概念基本的价值,和它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说一说在企业级的应用当中能够使用开源的工具,做这种交付的话,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具有缺陷的。***一点是想用一些开源的工具做一个全流程的持续交付平台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持续交付的概念到现在也有五六年的历史了,在座的多少都听过持续交付这个概念吧,大家半数以上都听过。持续交付,这本书是在2010年时候英文版就已经出来了,国内的中文版稍微晚一些。持续交付的想法是,我们始终将我们已经开发好的工具保持在一个可交付、可上线的状态上,当我们支持的人说这部分完成了,是没问题的,可以立马上线,这样就以最快的速度来实现这部分的功能价值,并且在***时间把我们的软件功能走到一个反馈,它是不是我们想要的。

到现在来说很多时候我们对软件交付周期比较有要求的企业,特别是互联网创业企业,对持续交付理念的追求度是比较高的。因为它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它从实践层面上去提出一些工具和方法,能够将这种快速迭代的方式实践落地。这些方法包括我们更加频繁的做交付,更加频繁的做周期反馈,相关情况的具化,主要是关于自动化的工具。通过这些持续交付的工具能够很好的帮助开发者,包括帮助团队去实现更好的交付流程的自动化,交付流程的打通。当流通出问题的时候,能够***时间把出问题的地方反馈出来,比如说代码出问题了,提交了一个有问题的功能之后,***时间进行自动化设置,这样可以最快的得到问题反馈,最快的把问题解决。

通过这种开源的工具,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帮企业解决所有这个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呢,答案是不一定,这个要看我们实际团队的规模和我们团队对持续交付概念的诉求。如果是对一个比较小的团队来说的话,很多小团队是一个互联网团队,基本的交付***的诉求就是我能够多快的把这个软件,通过一个稳定可控的方式把它上线。因为对于这样企业来说的话,软件交付的速度不单单是软件的价值回馈的速度,更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产品,甚至是一个公司生与死的问题。像这样子的产品它主要帮助解决的是,我怎样去构建这样一条可视化的通路,我把代码编译之后,***时间对代码进行检查,***时间进行反馈,没有问题之后我会***时间把这个功能上线,给用户使用,得到用户的反馈。对于这种需求点的话,大部分的开源工具已经能够比较好的满足小团队、个人开发这样的一些需求。

当我们把产品放到一个更大的团队,对于一个企业级的用户来说,企业级的用户是比较大的,所以它的交付周期会比较长,它的交付团队是跨团队进行合作的。从任何一个点上都很难一眼看出所有团队的交付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很多的指标,来告诉我们这个项目当中的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部分的地方有问题。不像是我们很轻松的一眼望尽所有的上面有几百个路线,几百个项目,很大型的一个产品。这样的话我们会需要对这个产品提出很多指标性的诉求,从上层往下看的时候能清楚的看到整个产品交付的状态。这个指标就包括我们在代码提交之后,可以看某个子项目上面代码提交的频率,代码成功的比例,以及进行代码扫描,进行测试的时候,测试的够不够。进行代码扫描的时候,扫描出来的问题多不多。这些问题都可以反映出这个产品的质量是否会延迟交付,是否会有一些问题。同样的当我们把这个项目进行布置的时候,同样也可以获得很多,包括每个子产品部署的周期,这个子模块或者这个子项目是否匹配,是否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一些指标性的东西才能提供出来。除此以外,除了指标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需要很多的实践,就是更多的实践的东西,去配合这些沟通合作。比如我们需要一些统一的分制策略,怎么去管理我们代码的分解。怎么去通过一些文件的机制,去保证非常差的提交,不能够进入正常的运行,在做测试的时候,一旦有其中一个模块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测试的结果。这个保证如果代码扫描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的时候,这个提交整个会部署。部署打包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通过一些实践来保证它怎样***进行自动化,并且是一个比较统一的自动化的关系,去完成整个产品的部署,这样对于后续的运维和运营有比较大的收益。

所有这些事情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可能需要一些国外的指标,国外的实践,来保证我们大型企业项目的交付过程。包括后面从正常运营到延迟需求的回馈,这部分已经超出了持续交付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确实也是从企业级交付的时候必须要做的一个部分。

刚刚提到的这些是说我们这些开源的持续交付工具,可能不能非常好的满足企业级需求当中所需要的这么多,包括有指标性的,包括有实践性的东西。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数据的集成,刚才说在企业的应用当中我们更需要关注一些指标性的东西。因为对小团队来说的话,可能我们***眼就能看到这个项目当中每一部分的状态是什么样的,是不是现在已经部署过了,这个我们都能计算出来。但是对于大型项目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数据进行支撑,这些数据的整合,对于开元的工具来说也是没有的。这些数据就包括过去的数据,包括我们做代码测试,做产品测试时候的测试数据,包括我们对项目进行部署的时候会有一个部署周期,两点要匹配模块之间的部署的API的性能。假设我做了hos相关的,一般从1.0到2.0之后会升级,是否会存在问题,这些问题是通过数据可以暴露出来的。但是对于开源组建来说的话,它对数据这块的集成是缺失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刚才说到对于小型团队来说的话,它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交付,我们把这个软件开发出来之后,把代码提交,我用自动化工具,把所有的东西进行测试,测试没问题之后,把测试内容看一下,没问题就自动化的部署上线,这样就是一个非常流畅的过程。但是如果对于比较大型的企业级应用,需要对软件质量,对软件的一些部署流程做更多的控制。这时候我们需要去集成很多额外的第三方工具,帮我们完成这些事情。对于这种开源社区里面,现在其实有非常多的工具,能够把这一点点的,逐个逐个的绑定,我们不需要去重新做连接,我们需要把这些一个个的能够平衡起来,并且用户体验上有可能不一致,能够接入一些企业级的系统,有的可能是单独一个系统,需要一些账号,本身能够接入的一些东西,我们直接就接入了,没有问题。但是上面没有插件的话,我们还接入不进来,就有这些问题,这是第三个比较大的问题。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做比较大型的软件应用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考虑它的软件高可用,是不是一个崩溃掉了,我们全部的平台都不可以用了,这样整个团队的研发进度一耽搁就不是钱的问题了。

现在除了刚才讲的开源的工具以外,我们还有很多企业级的持续交付的工具,比较常见的话像teamcity、bamboo这些比较常见的,一些比较老牌企业的话可能还会用过IBM的Bluemix,Cloudbees是一个企业级方案,这套方案我个人认为不是特别好。这些工具就是解决了一些开源工具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性能的问题。但是当我们去使用这些工具做一些web集成的时候,可能它里面已经内置一些我们常用东西的集成,但是有的东西是我们企业用过的,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些特殊的东西,比如说资源审查的时候需要切入一些企业内部的东西,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企业级产品在解决开源产品问题的时候,也引入了更大的封闭性。如果我发现一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它就真的不能解决。它是开源工具的话,可能有一些社区方案,社区会提供一些插件,你不用干活,你拿过来用就可以。当你使用企业级方案的时候,它这个支持没有。我们有一个想法是,如果我们现在想要选择企业级的平台,但是我们又想让它能够具有这个定制性,具有这个性能的话,我们能够通过一些开源的工具,组合起来,让这个工具变成一个平台,变成一个企业级的平台。

刚才王老师讲的就是集成了各种各样华为内部开发者工具的云,包括持续交付,包括代码的构建、打包、部署等等这一系列的平台。答案肯定是可以的,包括像现在华为应该也是使用了一些开源组建,没有必要把数据全部重新存,这样会造成很大的完全没有必要的消耗。如果要做这件事情的话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刚才讲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是性能问题,数据的集成问题,集成工具的问题,还有刚才提到的很多很多其他需要解决高可用、审计、权限、登录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去解决的,它确实是有这个麻烦。以及一点我们信息要考虑现在比较流行的现代化的部署方式,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方案考虑进去。

我们现在看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有什么比较简单的方式,或者是不会太费事的方式,把这个问题解决过去。首先说性能问题,由于大部分开源工具本身都不是为了这种大规模应用设计的,它本身是确定存在的,但是它的规模上来之后,就会出现这种响应速度慢,不可用的问题。我们要么去改原代码,把它变成高可用的。

刚才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是数据的集成,数据集成很简单,所有的构建,所有的测试,所有的部署,都在平台上面做的,什么数据都有。但是从实际实践来说的话我们可能会有多种思路,怎么去算这个数据。***种最简单的,我们在代码里面写一个服务,每小时算一次,每天算一次,把报表算出来。这样实现非常简单,但是它的一个缺陷是,我们预定要算什么样的数据就算什么样的数据。它的数据算出来只是在你的数据库里面的,如果持续算的话,对于数据库来说的,这种大量计算的压力很大,真正来做的话肯定是提前算好,大家让我查谁就去查谁,提前做成一个表。第二个方式,我现在知道这两年大数据这一块的生态是非常多的,有很多这方面的高手,每个企业多少都会有一些做数据的人。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数据接入到平台来,无非就是一些数据表,我们可以分析具体到每一个人,具体到每一个子团体的变化,***可能是一个比较邪恶的平台,讲出来就不行了。但是这个方式成本会比较高,它能够实现的是实时的预算,也能够提供一个基于这个数据深层次的挖掘,提供很多从外面很难看出来的一些存在的问题。

下面一个方式是我们在座其中一个尝试当中去做的方法,在数据库里面进行操作性是比较低的,但是我们可能通过一些专门做检索,专门做搜索的工具,去做做搜索。

第三个是平台集成,平台集成对于开源来说是最最友好的事情,开源为什么叫开源,我们现在有大量可用的东西,是社区其他人开发出来贡献出来的,我们可能只需要找到这个组建能够用的。但是这个集成,如果这些东西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都是一个,都是来自一些开发者,你去用,这个相当于增加了开发者的学习困难,他需要知道每个工具里面怎么用,甚至他可能会对这个不满意。

这边一般来说推荐一个做法,在我们真正的项目沟通需要集成的平台之间做一个服务的索引,这样的好处主要是为了方便升级,在这个上面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现在这种做法是比较推荐的接入第三方工具的一个做法。

其他的话,刚才提到的还有我们考虑高可用,需要考虑操作审计,权限等问题。高可用刚才提到了如果本身这个开源工具设置上就是高可用,我们要去做到高可用的话,就必须代到源代码。我们现在有一个团队在做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并不是没有人都去尝试的,因为从成本上很划不来。如果说我们把每个项目都做了一个性能之后,我们系统本身做的是统一的,但是对于高可用的点,我们可以把它的,比如说每个(32:02),和具体的项目进行对应。当我们出现故障的时候,可能是单个的项目发生了问题,快速的重启一个(32:17),这样只要把故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隔离,不会把这个故障延伸。这样从使用的组织方式来避免这种故障发生,故障出问题了,我把它锁定在一个项目组里面,或者锁定在一个子项目组里面,把它做一个关联,这是我们的事。

单点登录的话,如果我们前端做一个界面,去屏蔽比较复杂的其他软件的话,前端尽可能的把细节都屏蔽掉,屏蔽不掉的时候,当它暴露集成系统的时候,尽可能实现它的维护。就是它能够不用(34:00%,或者如果不能单点登录的话,就要账号统一。构建产物管理主要是为了部署做准备的,就是每个构建出来的包我们需要把它管理起来,需要知道这些管理的包是不是一个。当我们去进行后续部署的时候,才知道是这一个包,这样就能够实现部署。这些功能确切要求我们知道去布哪个包,但是对于用户来说的话,如果让用户来选择哪个包是你要做回购,他是找不出来的,就需要平台进行管理,这样比较节约时间,得到构建的序号,能够追溯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测试报告管理,测试报告主要是提供数据,提供后面的报表,或者是提供一些跟指标相关东西的内容。

***一点是关于部署的逻辑化,这个逻辑化展开说的话会有很多,但是普遍上来说使用逻辑化的思路就在于,对于企业级的这种产品我们肯定不会单独的使用,会在一个集群上使用。

我今天讲的主要就是一个纯技术的东西,不涉及到任何产品,也不涉及推荐任何东西的使用。这边顺便说一下,这个大家要做的话成本会比较高,虽然是我们低成本的开元工具的组合,但是如果你想要用这套工具的话,可以考虑刚才王老师提到的平台划分。谢谢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

责任编辑:蓝雨泪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18-06-07 08:20:51

自动化测试移动技术云平台

2011-12-13 20:08:54

云计算BMC

2014-05-12 11:00:42

红帽

2014-09-09 14:10:01

企业级HadoopSpark

2015-10-15 17:17:33

云应用平台系统构建实践

2020-12-16 20:07:18

容器技术

2021-10-11 14:28:25

TypeScript企业级应用

2018-02-02 11:21:25

云计算标准和应用大会

2009-07-28 09:33:51

云计算平台

2012-02-20 13:35:23

Radware应用安全应用交付

2012-06-21 09:51:42

虚拟化

2019-07-29 09:37:44

海量数据企业级私有云

2011-01-26 20:21:57

惠普云计算瞬捷企业

2021-08-26 17:29:13

网易数帆轻舟低代码低代码

2009-01-03 14:54:36

ibmdwWebSphere

2009-06-03 14:24:12

ibmdwWebSphere

2013-09-30 10:19:46

SAP

2011-11-25 09:51:28

云计算私有云软件

2016-12-14 14:00:53

2020-03-26 17:39:26

戴尔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