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是一盏电灯,可是却得到一款更方便使用的蜡烛。
- 历史的教训 -
相比于几年前的互联网百家争鸣,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新闻和爆点,当下的互联网圈,经历了小厂商的厮杀、成长、收购亦或者合并,很难再有曾经那每天都在颠覆历史的感觉,注意力的突然过剩导致大App的一点风吹草动就可以引爆整个互联网的朋友圈。
这不,昨晚开始发放内测的微信·小程序,刷遍了互联网圈成为今天的热点事件,坊间纷纷热议,应用号一出是否可以一统江山,打造一个信息、应用服务的航空母舰,就叫『微信-小程序号』
App是一定要被取代的,就像曾经风光的PC端软件一样,但是轻App形式么?
我觉得一定不是,甚至连延长App寿命的效果都实现不了,最多也只是***的狂欢。
那,会是什么呢?我们慢慢来看。
有关轻应用的尝试,微信不是***个,也必然不是***一个。
2009年,谷歌推出Chrome OS,想要用浏览器的方式,让用户不再需要下载应用就可以使用,同时电脑会变得更轻,更久的续航,以及更便宜的售价,可是现状呢?靠着便宜的售价切入了一些教育市场,但并没有预想的颠覆PC,问题在于网络环境并不流畅,以及稍微重一点的软件(PS、游戏等)均不能使用。
2014年,搜索依然是互联网***大的入口,用户想要了解信息,获取服务,想到最多的还是搜索。基于此,百度想让用户在搜索的时候,就能连接到App内的服务,从而无需下载App,如我搜索快递,就直接在搜索结果页呈现出寄送快递或是查收单号的小界面,听起来是不是很酷?完全不需要App了?结果是依然没能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而选择19亿美金收购了91手机助手去分发应用。
同样依靠强大流量想要做轻应用的微信,比百度的优势,又会有多少呢?
包括UC,腾讯自家的Q+,都尝试过轻应用,可是都折戟归来,那微信小程序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
- 微信的坑 -
1、体验不好
先不说游戏的体验根本无法在轻应用完成,淘宝类的超级APP,也会因为商业关系等原因压根不会接入小程序。这么看来,目标群体应该是中小型的低频应用。
就交互简单、内容浅显的应用来说,启动速度和交互的流畅是必须要考虑的,虽然从泄露的视频来看,这个问题解决的还不错,但如何做到与微信互不干扰工作呢?
想想我们现在阅读订阅号的时候,根本无法阅读微信的消息,想要阅读则需要退出重新来一遍,当阅读变成了使用程序,这种体验必将制约丰富功能的App接入使用。
2、苹果的限制
今年的发布会上,库克说苹果的App Store累计为开发者发放了500亿美元的收入,可想这同时苹果也有不小的收获,当应用都走向了『小应用』的圈子,那应用市场的收入萎缩苹果能坐视不管?
现在得到的消息是,正是因为苹果的干预,应用号这个名字才变成了『小应用』,同时一个用户最多只能添加20是小应用,这只是开始,接下来呢?
3、其他产品的模仿
轻应用的模式,如果不好,『小程序』就死了,如果好,那同样具有流量的大应用市场,大平台,为什么不能也做个『小程序』呢?微信因为自身的约束与限制,必定会审核一些App而不能上架,这就会给应用市场转型成为一个超级轻App启动器留下机会。
什么是未来的App展示形式呢?其实苹果的ios10更新后已经给了我们一些提示。
- 打败微信的,一定不是另一个微信 -
首先是Siri可以接入更多的应用服务,你不需要打开『滴滴』,只需要说一声我要打车去哪里,你不需要打开QQ,只要说一声用QQ打电话给谁,系统就会自动调用QQ并使用QQ电话拨打。
等下一步,连软件都不需要下载而集成在Siri中,手机的大多数功能,只需要一个语音秘书就好了。
其次,iMessage app的出现,不是一个简单的轻应用,而是企图更方便的利用社交,利用关系链去推广App,毕竟很大一部分的App,能加入社交互动,会变得更加有趣。
当我们从服务的本身属性来看,App本身就是一个妥协之作,我们需要各种服务,但是提供服务的人却不能直接领会到我们的意图,我们也不能彼此快捷交流,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带界面、带交互的App作为这个桥梁,传递彼此的信息。
当我们有更好的交流方式的时候,App自然就会沦为一个过时的产物,现在看来,最有可能革命的,是自然语义搜索+AI。
我想要的是一盏电灯,而不是一根更便宜的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