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不是大数据第一生产力,数据交易才能带来应用爆发

大数据
我从事大数据工作10余年,很多时候和圈内朋友谈及大数据,大家首先谈到的都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或是hadoop的架构。我也曾深陷这样的误区,认为“只要会写算法、实现架构就是大数据的全部”;但我这些年的应用实践中,越来越发现,阻碍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而是高质量数据源的获取、提供和交易环节没有被打通。

[[169815]]

导言:我从事大数据工作10余年,很多时候和圈内朋友谈及大数据,大家首先谈到的都是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算法,或是hadoop的架构。我也曾深陷这样的误区,认为“只要会写算法、实现架构就是大数据的全部”;但我这些年的应用实践中,越来越发现,阻碍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技术,而是高质量数据源的获取、提供和交易环节没有被打通。

技术不是关键,高质量的数据源永远是第一位

大数据行业很多新人,甚至业内多年从业者都有这个误区:认为算法、模型很重要。而我认为,即使技术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它依旧不是大数据价值引擎,高质量数据源永远是最重要的价值来源。

模型的成功必须依赖于高质量数据源和对商业的理解能力。有没有数据,数据质量如何,这是最为前置的条件。要有数据才能够建模;模型也必须经过数据应用,才能促进其完善。其次,模型往往是要基于商业目标的,要思考如何用既定的数据解决现实商业问题,不是为建模而建模。一个模型质量和效果,从某种意义来讲,取决于数据源的运用、宏观的架构能力以及对于商业的理解,并不是技术本身。

生产大数据价值的原料是数据源本身,模型是工具。脱离了工具,数据源不会因此而失去价值,但脱离了数据源,模型的价值荡然无存。这就是为什么在黑市里面交易的是购房者、贷款者和企业主的个人资料,而不是数据挖掘模型。

没有数据交易,高质量数据源的潜能被禁锢

目前能够做大数据实践的,都是自身拥有大数据的部门或企业。最优质、最有价值的数据源往往掌握在政府、运营商、银行以及像BAT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高质量数据源拥有者总是缺乏开放的必要性和动力,甚至希望对数据进行垄断。但由于内部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和场景往往较为单一,数据拥有者往往也没有很好的变现产品和手段。

再加上数据获取困难、缺少数据采集意识造成的数据缺失,以及信息安全、信息归属权等敏感性问题,大数据仍然非常小众,看起来很高深,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的。

但是,高质量数据源偏偏是需要流动和使用,才能激发其巨大的价值潜能。在封闭环境下,数据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以运营商数据为例,运营商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解决其自身的生产运营、精确营销等问题,在商业选址、城市商圈规划、制定企业营销策略等很多领域都大有可为。

假设我们要为一家高级女装店铺进行选址,现有的选址方法只能够告诉你周边的人流量,却不知道你周围到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潜在客户。当我们借助运营商数据,把客户画像、位置信息等数据能力输出到这个场景中,便能依据周边人群的特征、年龄、消费力等数据,作出精准决策。

但实际上现在的商业选址是很粗放的。问题在于数据的交易环节没被打通,数据能力无法输出,导致需要用数据的人没有数据,甚至也不知道数据能带来什么价值。只有实现数据拼接,才会带来数据价值的裂变式增长。因此,未来的IT时代向DT时代的转变,关键在于打通高质量数据源的获取、提供和交易环节。

打通交易环节,才能带来应用爆发

打通交易环节,一方面能让没有数据的人用上数据,让数据在更多地方发挥价值;另一方面,数据拥有者有更多的途径去输出大数据能力,实现变现。数据的价值不会因为开放和应用而减少,相反,应用与数据的价值是相辅相成的,用得越多,数据越多;而所产生的数据,又会反哺更多的应用。

再者,高质量数据源的跨行业、跨领域流动,必定会带来是带来应用创新。金融征信已经应用大数据进行创新。且看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涵盖了在线购物、与他人资金往来、还信用卡、资金理财、公用事业费缴纳、房屋租赁或买卖、跳槽情况、婚姻状态、社交关系等。

以往如果一个人没有房产,没有固定职业,会被认为偿还能力低。而现在把社交关系、与他人资金来往、跳槽情况等等不同领域的数据整合,可能会发现有的人虽然没有房产,但租的是高档住宅;虽然没有固定的聘用方,但经常出没于CBD写字楼和高端消费场合,显然有相当的收入与偿还能力。数据的跨领域应用,对于拓展信贷、分期付款业务都有很高的价值。

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要统筹国家大数据资源,推动共享开放,释放数据红利。这里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表示数据资源将逐步放开,利好数据流动。

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打通数据交易环节,会迎来数据应用的爆发。而基于整合数据的跨行业、跨领域数据应用创新,将会是大数据未来又一个风口。

结语

我们虽然希望数据交易能够带来应用的爆发,但是在现阶段高质量的数据源仍普遍缺失。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大数据讲究的是“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即有什么样的数据,就做什么样的事。在信息安全敏感程度较低的领域,逐步试错,去尝试对接数据资源,才能在数据交易即将带来的应用爆发时代抢占先机。

本文作者简介

江颖,帷策智能、原力大数据创始人兼CEO,大数据应用实施领域资深专家,中国大数据商业实践先行者。自2003年起,一直致力于大数据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实践,深度涉入通信运营商、移动互联网、零售、服装、教育等多个行业,拥有大量的行业经验和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赵宁宁 来源: 36大数据
相关推荐

2013-07-26 10:08:35

创业创业心得

2018-04-02 10:02:44

新零售

2024-01-15 13:32:00

AI训练

2014-04-16 14:10:35

QCon2014

2019-11-08 15:27:56

2015-12-15 16:36:00

华为企业云/华为

2010-03-16 20:03:19

VPN技术中国人寿深信服科技

2020-07-10 08:34:45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

2017-10-22 15:56:10

学习开发iOS

2022-01-10 10:45:16

大数据大数据动向数据技术

2022-03-07 23:51:10

科学技术人工智能5G

2018-09-26 10:22:30

2017-09-20 14:42:44

2010-07-29 17:24:59

2017-01-18 20:24:52

科技趋势虚拟现实

2017-02-16 13:26:30

Windows 10Windows技巧

2022-03-16 09:27:29

ICT

2016-07-29 11:11:33

Fintech智慧银行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