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需要为42000人师生提供最便捷的网络接入体验、支撑15万个终端设备在线,“毫秒级”认证覆盖有线、无线网络…..这个工程不可谓不难,然而最终需要实现的确实“***简易”。对于西安交大的网络认证这道“难与易”的问题,锐捷用极简网关认证解决方案交出的答卷,映射出来的正是面对创新的“有为”之道。
西安交通大学
无线覆盖遭遇瓶颈 认证难题“锁死”用户体验
“风云两甲子,弦歌三世纪”,西安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在信息化方面,西安交大自1994年开始进行校园网建设,1995年通过CERNET与国际互联网连通。经过20多年发展,在“985工程”、“211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推动下,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积累沉淀,应用管理系统逐渐丰富,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和支撑保障。
目前,学校全网师生用户规模已达42000人左右,并完成了有线、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提高了全校公共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密度。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线校园却面临了进退两难的处境:
***, 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按照限制3个终端来计算,就需要支撑15万终端在线的设备,但原有的x86架构的网关型认证计费解决方案无法突破性能瓶颈,无法满足未来学生接入上网需求;
第二, 存在流量计费不准确的问题,用户上下线不能及时切换,导致用户下线后,用户身份信息仍然在线,造成再次上线无法正常登录,只能由信息中心手动解决;
第三,网络认证页面弹出缓慢,糟糕的速度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
第四, 认证分布在多个AC设备上,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实现统一规划、集中管控,运维成本高。
极简网关认证解决方案的优势
超强网关“简网络” 轻松认证“不断线”
面对上述四个问题,西安交大在与锐捷网络不断交流探讨后,最终决定采用RG-N18010云架构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RG-M18000-MSC-ED网关认证业务模块计费卡组成的极简网关认证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硬件+软件多平面分布式”处理方式、认证与计费分离架构、在性能、可靠、管理等多个方面,解决了校园网准出认证场景下性能不足与流量计费问题,简化运维、提升了用户上网体验。
首先,锐捷认证核心设备RG-N18010云架构数据中心核心交换机支持170K个ARP表项目,完全满足了西安交通大学15万终端环境使用,再也不用担心无线长时间占用ARP表项资源,导致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认证、流量、转发分离,分别采用32核CPU主引擎负责认证、32核CPU支持计费、高速ASIC芯片负责报文转发,为学校提供了40G吞吐的无线综合业务网关。
其次,由于采用三个面的独立分离设计,计费采用专用业务板卡进行,因此计费方面更加准确。由于锐捷网络极简网关认证解决方案包括了多个计费板卡的负载均衡架构,可以将40G流量智能分配到不同的计费卡上,***再汇聚到运营商的链路上,满足学校42000名师生同时并发在线的需求。
再者,RG-N18010云架构数据中心交换机提供了业界***的1000终端/S认证能力,独有的Web降噪技术可以达到低于50毫秒的认证页面弹出,在无须改变网络架构的情况下,顺利完成Portal认证和无感知认证系统的对接。
***,锐捷网络RG-N18010为西安交大提供“无线核心级综合网关解决方案”,既是一台核心交换机,提供数据传输的高速转发,同时也是一台无线认证AC网关,可以轻松管理全校的网络运营。
在西安交大本次网络升级项目中,我们不仅看到RG-N18000系列核心交换机的超强性能,更发现了极简网关认证解决方案中的另一个亮点——RG-M18000-MSC-ED网关认证计费业务模块。这套支持多种部署模式的流量计费业务模块,可以将认证剥离到设备的主引擎,从而实现报文转发交给硬件芯片的处理方式,并具有流控、上网行为、URL审计等功能,这为西安交大无线网络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另外,RG-M18000-MSC-ED网关认证计费业务模块也充分考虑了Radius故障的处理方式,通过故障逃生,恢复重新认证的方式实现了整体可靠性。
“高性能”打造***基础设施,“化难为易”迈向智慧云校园
在整套无线网络升级完成之后,在回顾几个月以来的应用感受时,西安交大的老师表示:“锐捷在这个方案中提供的产品,是我近期接触过业界性能***的产品,我们学校在有线无线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是一个15万终端的环境,高峰期可满足9万终端并发认证。实践证明,只有足够高性能的产品,才能保证后期的用户体验,这也为我校未来迈向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据了解,西安交大的《十三五规划》整体将围绕智慧云校园的建设目标,以“云平台”、“云校园”为核心目标,打造***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以建立统一的PaaS平台为基础,打造实现统一管理、便捷可靠的管理服务体系。基于数据集的服务理念,实现各个业务部门、各个处室之间数据融合,进而实现面向师生、智慧服务的现代大学信息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