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用友公司内部的研发干部与专家交流会上,提出了“做专业的奋斗者”的理念。要求用友员工尤其研发人员,要积极拥抱企业互联网,做专业的奋斗者。
这是用友人的一种情怀,那么在实际的研发工作中,他们是如何来体现这种“专业”情怀的呢?今天就以用友iUAP运维平台的研发团队为例,分享下他们在开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
iUAP运维平台是iUAP企业互联网开放平台的一部分,旨在提供完整高效、可持续的运维解决方案。它以DevOps为理念,能够促进开发和运维工作紧密合作,保证软件产品和服务按时交付,同时为交付应用的高可用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iUAP运维平台的研发团队,可以说是一群走在企业互联网技术前端的人,因为他们不仅要深切了解用户的互联网开发和运维需求,还要懂得当前***进的互联网技术。
他们也都做到了用友对“专业的奋斗者”的要求:
***,做专业奋斗者,不畏艰难,勇于攻关、有突破精神;第二,做用户之友,做“实用、先进、好用”的产品;第三,面向客户,紧贴一线(项目、伙伴、实施/服务/销售人员);第四,快! 有执行力、务实、高效。
首先,他们对企业互联网化有着自己的理解:
传统模式大多是在卖东西,而互联网模式是在卖情怀。传统的软件模式,把软件卖给客户,经过实施人员的落地,上线运行稳定以后生命周期基本就结束了。互联网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需要像建设社区一样,通过大数据等手段不断的运营,让用户来这上面愉快的使用。这种模式下,对于码农来说,很多时候需要既要懂后端、又要懂点前端、***懂点产品、甚至要懂运营,每个人需要随时做好全栈的准备,做一名***的全栈工程师。
其次,技术方面,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拥抱开源。像小马过河那样,通过不断的试错,进行快速的小版本迭代。
传统的模式是验证这个方案对不对,互联网的模式是看看这个方案错没错,有着微妙的不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维的转变,大胆联想、大胆尝试各种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
第三,产品推进方面,当面临用户不能很快理解产品的精髓与技术技巧时,iUAP运维团队用各种***实践来慢慢引导和推进。
由于iUAP运维平台产品是偏技术的平台,发***版时,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别人用这个产品?如何获得认可?
有人会说,那就讲高大上的技术,但其实,用户对于很多天花乱坠的技术是不一定买账的,他们更关心落地问题。甚至很多用户安装产品之后,由于没有理解其中的精髓与技巧,不会用,便会对产品产生质疑。
用友iUAP运维平台研发团队的对策是,赶紧做各种***实践,不再局限于纯技术的范畴。拿日志分析为例,将日志里面的各个字段都写好规则,抽取到索引库里面,然后做各种图表,统计PV、UV、流量、耗时、地域分布等,做给用户看,用户看了以后,感到原来是可以这样。然后就是把各种场景补全,日志用于分析上层的业务、监控用于可视化展现系统指标、APM用于代码深度性能分析,用数据说话,给出依据,慢慢让用户信服。
另外,面对太新的技术,比如iUAP运维平台用到的Docker,用户由于不熟悉,担心hold不住,于是存在一定的忧虑。在他们看来,还不如直接部署一个Tomcat靠谱,将war包直接丢上去,应用就可以访问了。
这种情况下,策略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根据用户习惯研发相应的方案,比如用原生的方式自动伸缩Tomcat、Elasticsearch、Zookeeper等中间件,让用户先用起来,再慢慢引导其他非关键业务,以Docker的方式部署,一点点的过渡和适应。
还有的客户,虽然不懂某些技术,但对于新技术的探索很热情,就需要帮助他们快速上手。
这就是现状,用户随时会出现各种状况,一方面需要研发人员用***的服务意识去将产品推进下去,同时需要我们将所有的***实践不断整理进产品,用代码去化解曾经的艰辛,保证未来的路更顺畅。
第四,要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这里可以引入一个煤油灯的小故事。有个乡下人,在城里发现很多人都在用煤油灯,而他们在乡下用的却是更落后的照明方式。他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商机,于是就贩卖各种煤油灯到乡下卖,赚了很多钱。它以为未来几十年可以靠煤油灯为生了。但几年以后他发现城里人已经用电灯了,这时靠煤油灯活一辈子的念想也破灭了。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要不断跟进新技术,不能局限现有产品停步不前,通过不断创新与突破,保证不落伍。比如iUAP运维平台用到了Docker、Mesos、Marathon、ElasticSearch等大量的开源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相对较新,iUAP研发团队会到各种国内外技术网站和社区去学习,及时掌握新的技术点。同时,积极参与一些线上线下活动,开拓视野。
目前,用友iUAP运维平台目前已经发布了V2.01版,欢迎下载使用,保证能够让你的应用做到弹性伸缩、高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