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雷:从《中国制造2025》看”制造业文艺复兴“|V课堂第13期

新闻 开发工具
3月9日,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总群迎来第13期“智造+V课堂”。本次课堂邀请了水月创投创始合伙人兼执行总裁,人称“兔哥”的阚雷,他为大家奉上了主题为“从《中国制造2025》看‘制造业文艺复兴’”的精彩培训。

3月9日,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总群迎来第13期“智造+V课堂”。本次课堂邀请了水月创投创始合伙人兼执行总裁,人称“兔哥”的阚雷,他为大家奉上了主题为“从《中国制造2025》看‘制造业文艺复兴’” 的精彩培训。 

嘉宾介绍

[[164023]]

兔哥(阚雷),水月创投创始合伙人兼执行总裁

(兔哥本尊:资深工业互联网人) 

兔哥说他不生产知识,只做知识搬运工,他只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截取精华理论模型和故事,解释当下接地气的问题。

下方请看兔哥很牛逼的履历: 

  • 兔哥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学、法学和工学复合背景,西门子等三家世界五百强制造业职业经历。后为国内第一批比特币投资人,曾在两种周内获得60倍投资收益,担任多家创业公司投资人和商业顾问。
  • 作为制造业和互联网领域的跨界者,兔哥对于两个领域都有丰富经历,并对工业4.0的新机遇有深入的研究,并首倡中国制造业文艺复兴,通过建立制造业新文化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新思路。
  • 兔哥同时拥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商大使、商学院终身精英校友;北京电视台财经合议庭嘉宾、中华海归青年协会创投委员会顾问,天津武清区海归青年汇留创园监事,曼德创新学院客座讲师等社会荣誉,并受邀担任沈阳等地政府工业大数据顾问,为地方政策的制定提供专业意见。

如下是分享实录:

感谢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工业4.0读书会的邀请,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兔哥,外资企业出身,早先是从事工业行业,后来进入互联网金融和天使投资行业,现在又开始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这个转变是怎么完成的,我先卖个关子。我本身也是一个智能制造自媒体人,喜欢写写文章,扯扯淡。所以,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心得。

最近,我在很多企业家、创业者,甚至很多投资人的圈子里,都能感受到普遍弥漫的悲观情绪,这个悲观情绪当然有很多理由,比如说世界原材料价格不断下降啊!炼一吨钢的利润买不了一斤白菜啊!石油的价格都比不上矿泉水了……等等。

从区域经济来看,东三省,我的老家,包括山西,河北这些地方传过来的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比如上周有一个内蒙的煤老板来见我,说他有100多套房子,每套500平,但是交不起物业费。有几十辆跑车,加不起油。

再看产业经济,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立国的国家,但是现在很多制造业门类却在一路下滑。上个周六,我参加一个内部会议的时候,我们一位参与国家战略制定的朋友给我看了一个数据,现在应该是23年来工业增速最差的一年。虽然看起来也有一些好的方面,比如互联网,比如创新创业,好像还是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从宏观经济来看,到底是好是坏呢?按国家统计局说法,2015年增长6.9%,这个数字其实很有意思,一方面国家要保7但是没保住,说明经济增长没达到预期。另一方面又必须要告诉老百姓,咱们离7很近,这个成果来之不易,说明很有希望。所以你从6.9这个数字里,既能看到乐观又能看到悲观,我们看起来就更模糊了。国内经济学家当中弥漫的悲观情绪就要更浓烈一些,相关的观点我就不再重复了,我知道你接受的信息也足够多。有些人基本从我认识他开始,他就一直说不行了不行了不行了,从05年能一直说到15年,什么工业4.0之后中国制造业会被全线冲垮。如同罗振宇先生曾开玩笑说,即使一个不走的表一天也能对两次。

我是一个乐观派,我认为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好,什么理由呢,我们只需要看,咱们过去这三十年的发展动力是什么,这个动力有没有耗尽。

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实现了非常高的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我们通常把经济的增长归结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大家也从来不觉得这个划分有什么问题。

可是如果深究一下,这三驾马车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就是把GDP的增长划分一下,发现大致是按照投资、消费和出口分布的,于是我们就把这三个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发现问题了吗?我们跟在一辆马车的后面,指着它留下来的三条车辙,然后说,这是他们仨拉着这辆车往前跑的!

那拉动经济增长的到底是啥?

兔哥告诉你,它叫改革开放。

这不是跟没说一样吗……

别着急,且听我慢慢讲。

[[164024]]

最近三十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其实就是市场的不断开放。

如果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前,一个老农民,种地之余自己养了两头猪,拿到市场去卖,会被抓起来,这叫割资本主义尾巴。你要是敢在南方进点粮食上北方卖去,那这罪可大了,这叫投机倒把。

商品买卖,这个今天我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在一个封闭的市场下却是不可想象的。

而从改革开放开始,这三十年里正是我们市场的不断开放,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最大的动力,原因我不细讲,各种书里都有,如果你非认为越封闭的市场发展越好,那请你先回中学政治课上回回炉。

这里面就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市场的开放不是一瞬间完成的,它是逐步一点点完成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二元化的市场上,一部分市场的价格和竞争已经开放了,而另一部分市场的价格和竞争还没有开放,这就有一个断层,我们就可以套利。

二元化市场套利,这就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机会。

比如某位地产界大佬,自称自己的第一桶金来源于深圳贩卖玉米,就是这种套利机会下的产物。当时他发现以前中国北方的玉米要运到南方,都要从香港转运,这价格就上去了,如果直接可以从北方运到深圳,可以赚取不少差价。于是他跑去广东海运局让他们开辟北方航线,并开始倒卖玉米。1983年4月到 12月短短8个月,王石赚了300多万元。

所以很多中国的第一波企业家,并不是靠他们所宣称的创新和勤奋发家地。而是通过利用开放和封闭市场中的断层的二元化套利发家的。当然,这个利不是谁都能套的,得靠关系。

以我自己为例,几年前我还是个外企小白领,没人会让我来这讲课的。但是2011年,我第一个知道了一个东西,叫做比特币,我很幸运的又最早一批投资了数字货币,所以我就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我个人资产膨胀了上百倍,同时一起炒币的很多朋友资产也膨胀了百倍。我个人就一转身从死销售成为投资人。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我都更愿意称自己为投机人,“投资”是投入和资助,我显然不是,“投机”,投是出手,机是机会,看到机会就出手,这是我今天还在干的事情。

比特币就是典型的一个开放的美国金融市场和一个封闭的中国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的,一个巨大的套利机会。只要有套利空间,这样社会创新的力量就会去追逐这种机会,就会有王石、有潘石屹、有任正非,这就是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有一个底层规律,每当社会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社会的财富都会重新分配,顺应趋势的人获得财富,逆反趋势的人失去财富,这是历史的规律。

而今天,我们所谓工业4.0时代,就是一个封闭的制造业市场,和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市场之间,同样存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套利机会。

所以如果说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那我们的这个动力释放完了吗?我们市场已经完全开放了吗?远远没有,垄断资源没有开放,农村土地流转没有开放,金融没有开放,媒体也没有开放,所以大家把心放在肚子里,政府手里的牌还远远没有打完。

所以中国与日本是不同的,日本是在动力完全消减,完全放开的市场环境下倒下的,而中国还远远没有到那一天。所以我认为那些天天嚷嚷不行不行了的人,不过是跳梁小丑。未来三十年,中国的经济一定会好到你不可想象,跟你三十年前看今天的中国是一样的。只是你可能坚持不到那一天,因为你可能是在封闭的市场里,是被套利的那个人,是历史注定要失去财富的人。

那我们怎么能做那个不被套利的人,看历史。

我每一次讲工业文明史的时候,总有人跟我说,兔哥你能不能别老讲什么历史,讲讲我们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讲讲工业4.0吧。

我认为很多人之所以看不懂眼前的事情,是因为他只看眼前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往前看不到答案时,不妨回头看一看,仔细研究一下历史,看看社会是如何一步步从工业1.0,发展到今天的工业3.0的。而且我们不但要研究历史的事实,更要琢磨一下这些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也许我们能从这些历史的演进中得到启发,找到今天问题的答案。

从工业1.0到工业4.0,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没有什么可说的。我想说的是每一次革命之前发生了什么。

工业1.0之前,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这件事,教科书里说起来挺大,什么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文学戏剧哲学政治宗教,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培根马丁路德哥白尼,好像是个日夜不停召开的,盛大的达沃斯论坛。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学者也就是一些个兴趣小组,最多算个微信群,大家没事聚在一起扯扯淡,文学群、美术群、音乐群、天文群、数学群、物理群。。。扯高兴了有时还上台说几段相声。

兔哥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总觉得文艺复兴时代这些学者们争来争去的,都是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壁画里的神该不该穿衣服、雕刻的圣母应该是什么表情、几百年前的出土文件是真是假等等。你看着这些问题,很容易对当时欧洲人中精神病人的比例产生好奇。

好像,历史遮住了一些东西,我们只能在历史的蛛丝马迹里去寻找线索。

这些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戏剧家,看似完全不搭界,但是他们争论的问题中,好像有两个字是一致的,“人”和“神”。他们争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就是世界到底是以“人”为中心,还是以“神“为中心。

马克思为了工人运动的事业,曾把文艺复兴解释成是资产阶级和封建教会的斗争,邪恶的教会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所以我们要起来斗争。所以一个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一般是这样描述的:“14世纪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大众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从而在文化艺术上也开始出现了反映新兴资本主义势力的利益和要求的新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认为中世纪文化是一种倒退,而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则是光明发达的典范,他们力图复兴古典文化——而所谓的“复兴”其实是一次对知识和精神的空前解放与创造。表面上是要恢复古罗马的进步思想,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精神上的创新。”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所谓的文艺复兴,跟我们今天说恢复传统文化是两码事,人家当时其实就是因为教会的思想控制不利于资产阶级拓展市场,想要推动新思想。不过这些今天看来是大神级的人,当年都只是些如兔哥一样的小网红,他们自己提的新思想没人服气啊,所以就要从古代的典籍中找,挖出先贤一句半句跟自己思想贴边的话,然后说“你看!亚里士多德也是这么看的!”。

这个方法其实中国也有,叫做托古改制,你们还记不记得,康有为写过一本《孔子改制考》,就是这个意思。我说要变法,大家各有各的意见,七嘴八舌达不成一致,但是如果我考证出这个观点是孔子他老人家说的,你们难道还敢对孔圣人有意见不成?如同我们今天好多企业都在说工业4.0如何落地,其实这本来就没有意义,是个伪问题。马克思他老人家曾经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写资本论的目的,就是要给那些对现实不满,希望改变的人,提供一个理论武器。”所以理念从来就不需要落地,而是解决实际问题,往往需要理念提供一个帽子做支撑。

那个年代是农业社会,要法先王,效法古人才有人信服。而现在已经是互联网社会,主流文化是法后世,符合未来的趋势才有人信服。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当下该如何搞工业4.0,你就看一下你目前面对的最大现实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障碍,你想真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玩命从工业4.0的理论里翻,找出一句半句能贴边的,把这个帽子扣上,说“看,工业4.0说必须这么这么干!”然后你就用这个理论来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忽悠资源,大事可成矣。

用最大的概念,做最简单的事,你干那个“点”,4和0让别人去干,这才是工业4.0落地的秘密。

[[164025]]

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整个世界再一次出现了文化的大繁荣,大师辈出,《战争与和平》、《罪与罚》……,俄国出现了两位托爷,托尔斯泰、托斯陀耶夫斯基;法国诞生了伟大的雨果;年轻的莫奈登场了,意味着伟大的当代艺术时代开启,印象派登上历史舞台;年轻的柴可夫斯基,年轻的马克吐温……都是在这个时代登上了历史舞台。1860年代,整个世界的文学艺术大放异彩,可谓人类的第二次文艺复兴。

兔哥特别喜欢找历史的规律,所以我就去研究了一下,第三次工业革命前,美国到底还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我看到了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前惊人相似的一幕,第三次文艺复兴。

这个阶段,美国的文化出现了巨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知识分子,海明威、刘易斯、庞德、赛珍珠,这个时代被称作美国文学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美国的知识分子如文艺复兴的先贤们一样,都在思考一件新的事情,就是“人”和“财产”之间的关系。流水线生产带来的大组织和分工细化,让人开始变得像工具,到底我们能不能把人从一些重复性无意义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机器承担一部分简单重复的思考,这就是工业3.0。

经过这一次“黄金时代”,又加上后来的“嬉皮士文化时代”,人的地位空前提高,社会基本达成了一种共识,工业的发展,应该以追求人的幸福为目标。这个时候,能够替代人大部分体力和一部分脑力的新的工业革命就呼之欲出了。

至于为什么三次工业革命前,都出了文化大繁荣的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个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的另一个秘密。

我们画一个坐标轴,横轴是生产力,或者叫科学技术;纵轴是生产关系,或者叫文化艺术。我们会发现,几千年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直有一个自平衡的趋势。每当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就会出现产业革命或技术演进,而当这个革命导致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又会出现文化大繁荣——文艺复兴。这两个元素是相互追赶,相互影响的,而每次当它们达到短暂的平衡态的时候,就是社会整体最繁荣,最幸福的时候。

所以你会看到每一次生产力革命发生前,都有一次临近的文化大繁荣,农业1.0发生之前,图腾文化繁荣;农业2.0之前,神话时代兴起;农业 3.0之前,英雄时代开始;而在后面生产力停滞的千年里,宗教文化在全世界发展起来,直至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每一次工业革命前,也会有一次与之匹配的文化提前兴盛起来,工业1.0之前,是文艺复兴;工业2.0之前,是第二次文艺复兴;工业3.0之前,是美国的”文化黄金时代“和”嬉皮士文化“。

我们离远一点,看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当文化繁荣,艺术飞速发展时,通常都是科学停滞的时候,而这个文化往往会超过科技的发展,引发科技的突破。而每当科技飞速发展起来时,人们忙着抓住机会赚钱,没有时间思考,精神就会停滞,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就会孤独,就会怀才不遇;而下一次科技停滞不前,人们又会开始思考未来的方向,文化就会繁荣,一大批灿若星河的大师就会再次出现。

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并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是类似两个互相围绕的双星,交替拉动这个社会的前进。

[[164026]]

所以为什么我们的智能制造总是感觉步履维艰,不像互联网行业那么顺利呢?

我始终是不太看好某些制造业老板去搞工业互联网的,因为最近这一年,当我遇到一些“互联网+”的创业者时,他们总跟我说,只要咱们把这事做成,就可以去股市上圈钱了。我本来觉得这些人已经够没品了,直到后来我又遇上了一些“+互联网”的制造业老板,他们居然跟我说,咱们这事不用做成,整个概念包装一下就可以去股市上圈钱了,再不济也能搞点政府补贴。

这就是我们制造业文化的现状,第一想走捷径,第二想寻租,第三想玩概念,就是从来不想真正的创新,不想着怎么老老实实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我并无意贬低任何制造业同仁的道德水平,事实上,兔哥自己干制造业时,这几样毛病一点不比谁少,而且在那种文化环境下,谁认真做产品谁就成了傻子。这不是一两个人人品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制造业文化的问题。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一两个道德圣人,先别说他是不是伪君子,就算是真圣人,夜太黑,那点烛光也照不亮多大一片天。

我们实现“智能制造”的真正障碍,互联互通的真正障碍,从来都不是技术障碍,而是人的障碍,说到底就是文化障碍。

互联网行业之所以在中国得以大发展,除了市场的机遇因素外,文化因素也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投资人,我见去年过512个创业者,我关注到,互联网领域有一种开放的、先进的、讨论式的文化,非常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没有虚的,没有玄的,没有高来高走的,而且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媒体和理论研究机构。这里汇聚了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他们在一起激烈的碰撞,产生了非常多的创新火花,并借助资本的力量把这些火花转化为商业实践,在商场上搏杀,并最终取由胜利者引领行业。因此,才会有所谓“互联网思维”、“粉丝经济”、“羊毛出在猪身上”等等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虽然未必都是完全正确,但是这些理论的演进和探讨过程,会极大的促进行业的发展和势能。

反观我们的制造业,一直是一种封建作坊式的、落后的、经验式的、论资排辈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封建家长文化。这事跟我的行业无关,我就不去了解,我也不关心。这种追求伟光正(伟大、光明、正确)的做法,其实就一个字,装,实质是空洞无物的。

根源在于老一代企业家兴起于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很多并不是在市场上真刀真枪的搏杀出来的,普遍依赖于制度的二元化套利和社会关系。所以虽然我们是制造业第一大国,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制造思维”这样的概念。

我们制造业的企业家们之所以面对“互联网思维”的冲击毫无抵御能力,瞬间被打蒙,然后追着人家屁股后面气喘吁吁的跑。就是因为我们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却未能形成一个“中国制造思维”的文化体系。

我们当前真正需要的,也许不是一场以“智能制造”为名的政治运动,而是一场全面的制造业文艺复兴。

那文艺复兴怎么做,我也不知道,但是我提出新制造的三个主张,也叫“三新主义”:新文风,新社群,新思维

新文风:

这个不用我多说,你比较一下互联网行业的人写的文章的可读性,你可以从头读到尾,再看一下咱们制造业的人写的文章的可读性,你读两行就想跳两行。有多少人在参加什么厂商开的研讨会时候,是在睡觉的,是在玩手机的?为什么,是因为你讲的不好听,写的不好看,全是套话,没营养。我今年出去参加一个联合国千年计划署办的世界青年论坛,上面某位中国制造业大佬,在上面讲的眉飞色舞,就是年轻人要好好努力啊,等等这种废话。我回头一看下面那些20岁的人,没有一个在听的,我出去到会议室门口,有几个人在那聊天,说里面那个老头说的全是废话。你不觉得害怕吗,你跟你未来十年的客户,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

当然,制造业需要严谨,你的样本手册,不能出现错误,要用准确的术语,这没问题。可是难道互联网技术就不严谨吗?人家就是把技术的归技术,市场的贵市场,文风完全分开。你的文风门槛越低,看懂的人越多,关注的人越多,参与的越多,行业势能就越大。你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行业是新词汇最多的,亲、酱紫、木有、颜值、不明觉厉。这些海量新词汇的背后是什么,你可不要小看词汇量这件事,词汇量越大的语言意味着使用这个语言的人能够有更多的工具去辨析一个概念,在对方混淆概念的一瞬间就能够抓住概念的错误。意味着使用这个语言的人更能够独立思考。如果一个单位,一个系统,它极其的封闭、蛮横,是由权力做主的,那么这个单位所使用的词汇就是非常干瘪的,没有味道的词,翻来覆去就是那些话,比如某某TV。而互联网上,每天都会诞生大量的新词,大家觉得哎呀我们这么美好的汉语就被互联网毁了,你错了,这意味着思考能力的上升,越多概念的发明,就意味着思维层级的突破。

新社群:

以往的制造业社群是什么,西山会,岭南会,好听一点叫”企业家高端俱乐部“,难听点就是”土鳖俱乐部”。这些人在干什么呢,搞个酒会,明明是开矿的,非要品品红酒装高雅,没事坐一起扯淡,跑跑火车,搞搞资源对接。可是你仔细想想,你对接出什么了?有多少微信群你是从来都不看的,有多少俱乐部是你交完会费就没去过的,反正我有很多。有时你只是怕失去一个机会,但是这机会其实本来就不是你的。

咱们的行业论坛,讲的都是你已经知道的事,我们制造业只研究自己行业的东西,从来不关心别人在干什么,说来说去都是废话。你行业内的叫常识,你行业外的叫见识。我每天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听罗振宇的60秒语音,我不管他说的对不对,营养我都能吸取。而每月无论多忙,一定抽出两天,跟95年以后的年轻人吃饭,听他们的想法,他们在干什么,在玩什么。他们说《太子妃升职记》好,我就会去抽时间看一点,这是我跟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也是我的见识。竞争,你要靠常识,但是颠覆,你只能靠见识。社群,不应该是一个只带给你常识的地方,应该是一个带给你见识的地方。比如工业4.0读书会,我原意接受这里的邀请,就是因为这里带给你不仅仅是什么资源对接,而是通过一起读不同领域的书,增加你的见识。我觉得三十年后再看这里,一定跟我们看五四运动的《新青年》一样,会是制造业文艺复兴的启蒙阵地。

新思维: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在于它能卖出产品,更在于他的高管能不断地输出对行业有贡献的新理念和新思维。腾讯的“互联网+”,阿里的 “C2B”和“DT时代”,乐视网的“垂直整合生态”,西门子的“工业4.0”,GE的“工业互联网”,这都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制造业全球第一,却从来没有大佬提出“中国制造思维”,这个概念还是在今年由我这样一个小人物首创的。

比如深圳的华强北,4万多家山寨手机企业。他这些企业都是竞争关系吗,可能恰恰相反,整个华强北就是一个巨大的手机企业。他有个公司叫联发科,专门生产手机芯片,然后他有几千家手机方案公司,联发科就是这个巨大的手机虚拟企业的研发部,然后两千家山寨机的手机方案公司就相当于这个大虚拟企业的应用工程部,然后上万家代工企业就相当于生产部门。然后还有几万家营销部门,所以整个华强北就是一个巨大的手机企业,每年创造产值4000亿人民币,他们相互之间其实是一个内部整合关系,而不是纯粹的市场竞争关系,内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和生态,中国人用山寨的方式进行了人类工业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创新,把人类永远解决不了的规模化和定制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而且我们根本没有用什么工业4.0。但这个伟大创新的背后是对企业实质进行了改变,每一个山寨企业活的都很艰难,但是整个华强北产业集群极具活力。这就是中国制造的闪光点,类似这种东西,就是中国制造思维,在我们追逐互联网思维的同时,美国的很多研究机构去年已经立项在研究中国的山寨思维了,这样的闪光点在我们传统制造业里非常多,但是我们的企业家往往成功了,却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成功的。

再比如,我是做投资的,可是我有跟你们讲我基金有多少钱,投资哪个领域的项目,投后服务怎么做吗?没有,因为什么呢,因为我只是一家小投资公司嘛,我讲这些,跟红杉资本怎么比呢。那我在讲什么呢,中国制造文艺复兴,中国制造思维,以后只要你们提到看到这个词,跟你提到工业互联网想到GE一样,就是在给我交定位税,这就是我的目的,也是制造业新思维的实践方法。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都有感觉,现在这个社会变化太快,不管是是消费、金融,还是生活方式都在快速变化,现在工业也要进入这个行列了。这个变化导致很多老一代企业家都看不清楚了,被新事物打蒙了,反倒是身在其中做具体事务的年轻人成长很快,春江水暖鸭先知。所以我现在一直在跟工业4.0读书会一起努力,努力聚集制造业的年轻人,我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包括的年龄有95、96、97,最小的有99年的,我努力的找寻智慧、灵敏的年轻人,把他们的语言翻译给老一辈去理解,然后把老一辈的经验提炼成精华去传承,在这种合作中来发挥我作为80后的价值。所以我从来都没有什么原创的深邃思想,我也不是什么文人,我就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一个商人,我只是在经商之余,把我读到的外面的新思想,分享给还处在封闭系统中的制造业同仁。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这个世界从来就只有产业的新陈代谢,没有帝国的夕阳。

谢谢江苏省企业信息化协会,工业4.0读书会,也谢谢今天抽出时间来听我扯淡的20000多名制造业同仁,希望大家永远拥抱朝阳,拥抱未来。

问答精选:

问:请就“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聊一下。

:有关中国制造2025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以前我们的提法一直是智能制造或者是互联网+,已经把中国制造提到了互联网企业,我认为这是中国制造2025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曾经也说过,我在文章当中也提到过,中国制造2025,我们如果想读懂这个文件呢,其实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地方,我们只需要去思考一下,我们中国制造2025这份文件,他在出来之前和出来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如果你仅仅去读这中国制造2025里面的文字,你会觉得也是很干巴巴的语言,你不知道它写的是什么,但是其实你只需要想一件事情,就是说中国制造2025这个文件写出来之后是发到哪儿去的?发到各地的经信委,只有各地经信委在执行这个文件的时候,才会跟大家产生联系,对吗?

所以你去想一下,在这份文件发下来之前,经信委的人在干什么呢?他们是在闲着吗?他们肯定不是在闲着的。他这些政府的官员其实不是第一天管工业,在没有这份文件之前,他就一直在管工业,而且还一直在使劲,你觉得他可能是有这些很好的招数,但是不用吗?不太可能,所以我曾经看过一次,仔细研究过一次中国制造2025这个文件里的很多内容,基本上在五年之前,甚至从2008年工信部成立开始就一直在提高这些概念,所以这个中国制造2025当中,有很多并不是新概念,而是老概念。所以我们在读中国制造2025的时候就要划分一下,哪些是老概念?哪些是新概念?对于老概念来说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文件发到各地的经信委,各地的经信委拿过来一看,这些事我已经一直在做了,最多现在就是检查得严一点,对他来说就是老概念的威力加强版,还有一部分是新概念,这个对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看到的随便说几个,因为很多,我看到的随便说几个。

第一个其实比较重要的中国制造2025的,它并没有把互联互通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提质提效放在第一位,我们互联互通解决的是什么呢?解决的生产效率的问题。但是你的生产工艺没有变化,你懂吗?如果你的生产工艺没有变化的话,你的效率再高,如果你是一个生产破铜烂铁,你效率再高,你只是高效地生产出破铜烂铁,没有任何变化,所以中国制造2025年事实上并没有把互联互通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提质增效放在第一位,那这个其实是我们很多地方政府在执行的时候,我觉得都没有关注到或者有意忽略掉。我见到很多地方,现在我看到的地方,省市区县村全都在建云平台,我并不是说建云平台不对,在目前来讲,云平台是不是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未必,所以我说这个提质增效在中国制造2025年是最 重要的一部分。

再一个就是中国制造2025当中我说了,有一点很关键的就是中国制造先进文化,这个是中国制造2025年在总则里明确提到的,也在美国的先进制造伙伴战略里提到的,这一点也很重要,我其实看到很多地方可能没有注意到。

问:关于工业4.0,兔哥有说套利阶层和被套利阶层,却未细说,愿闻其详。

: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有关二元化套利的问题。二元化套利指的是市场在不断地开放的过程当中,一部分先开放的市场,它已经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价格和充分竞争的这种态势了。在另一部分封闭和垄断的市场当中,它由于不是充分竞争,它的价格就会比较高,那在这两个市场当中,会有一个二元化套利的 GAP存在.举个例子,如果说南方深圳是先开放的,而北方的东北没有开放,那这个时候你把深圳的东西运到东北去卖,很有可能就会有很大的利润,深圳东西便宜,东北的东西贵,就是这样,所以二元化套利是一个不断开放带来的一个历史机遇。对于我们普通的人来说,你就会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你是深圳套别人利的人,第二种你是被套利的人,这就是我所说的为什么二元化套利当中有一些是被套利的人,今天在制造业当中你之所以觉得难受,是因为你是在一个封闭的市场当中,你是被人家套利的人。

问: 什么样的新型制造型企业比较容易拿到风投?就是做到兔哥说到的三点吗?感觉能做到的,可能都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吧?

:至于各位问什么样的项目可以拿到风险投资的钱?我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可以让大家振作的东西,因为我为什么敢从互联网行业翻过来,因为我原来是投资APP的,我还投过一些什么稀奇古怪,包括同性恋软件我都投过,我翻过来来做这个智能制造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最上游的特别大的这种中后期的基金,包括美元基金,包括非常知名的几个大的美元基金,他们目前来讲都在注于工业升级这个方向,而且是从今年开始转向的。也就是说在未来的这一段时间内,工业升级这个方向的资金可能会超过原来的互联网行业。

至于你说什么样的工业项目容易得到这个风险投资呢?我没有办法准确地说出来,因为如果我知道有一个项目特别好的话,很有可能我自己就去干了,我就不会去投资了。但是我可以简单地告诉你,你可以分一下,从咱们智能制造这个领域来看,有硬件,有软件,有服务。从硬件上来看呢,目前的一个热点是传感器,一些价格相对低廉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能会得到一些风险投资,包括我也在找这样的项目。从软件的角度上来讲,就是我们所谓的数据流动自动化,硬件这块应该是咱们原来所说的叫装备制造自动化,那软件这块是数据流动自动化,在软件这块,其实我本人比较看好的是一些有数据采集能力的这样的公司,我本人也正在找这样的公司,如果你有这种有数据采集能力和有一定数据基础这样的公司的话,也欢迎你联系,也欢迎推荐给我。

服务这块,就是智能制造的系统集成在风险投资看来可能并非是一个特别好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发展肯定会特别好,但是它是一个B2B的行业,它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它可能不太能满足风险投资对于企业爆发力的要求,我们某种程度上是特别喜欢那种有爆发力的,增长特别快的这种行业。那系统集成这个行业,因为我其实是做过自动化系统集成的,这个行业其实是可以怎样的,但是它不是那种特别有想象力,特别有爆发力的行业,所以可能对于风险投资来说,可能是不不太愿意进入的。

责任编辑:李英杰 来源: 51CTO
相关推荐

2016-10-11 15:10:18

智能制造信息化工业化

2016-04-20 09:49:08

2016-03-17 15:33:42

工业4.0智造+V课堂

2018-03-14 07:56:12

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制造

2016-10-31 14:44:59

中国联通智能制造运营商

2016-04-29 11:33:18

2014-04-22 11:31:48

IT合规中国制造业

2017-07-07 13:48:51

智能制造传统生产线信息化

2016-03-31 16:07:23

CIO时代网

2016-07-15 09:08:12

V课堂数字化制造

2018-05-08 15:00:46

互联网+制造业工业机器人

2018-04-19 15:20:03

2023-03-24 16:44:49

2015-06-05 15:28:55

e-works

2017-11-06 07:14:29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智能化

2009-08-07 09:30:10

戴尔工作站Precision

2017-06-26 11:59:49

智能制造信息化创新文化

2017-05-15 15:56:58

智能制造家居信息化

2018-01-15 14:59:07

智能制造智能化供应链

2016-05-05 13:40:08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