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罗辑思维公众号推出一篇题为《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的文章。乍一看标题,吓死宝宝了,读完全文,不禁哑然失笑。以单一因素论兴衰,以断章摘句为结论,此乃“中二病”晚期症状。
《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文中的几个主要观点,表面看头头是道,可如此乱下断语的方式实在不敢苟同。笔者又是一个有研究洁癖的人,忍不住吐吐槽!
谬论1:工业化的本质是用机器造机器
原文中提到:“工业化是什么?本质上,工业化是用机器造机器。决定一个工业化社会未来的最终还是人,是工业化人口……按照目前欧盟的出生率和人口规模,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它的极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整个产业链条复杂程度的要求和产业工人数目的要求,都是欧盟承担不起的。”
该文从配件生产的历史维度出发,指出现代工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产品越来越复杂的特征。然而结论却是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要靠人口工业化规模来支撑,其中谈到:“一套完整工业体系需要由上千万种工业基本配件构成,这决定了只有人口上亿的工业国,也就是美苏才有资格成为世界一极,其他工业国只能做附庸。”作者从此维度得出结论:欧洲绝逼不可能***第四次工业革命。
工业化的过程确实需要机器参与生产,但这只是衡量工业化水平的外在指标之一。把工业化的本质单纯地归纳为“用机器造机器”,显然是望文生义,是“引力波”归民间科学家首创的“中二”逻辑。
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机器制造机器,而是以机器为工具,实现人类的自我改造。事实上,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主要应看多大程度上运用了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如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等。
德国西门子工厂经过25年的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了智能化未来工厂典范。它是西门子以德国工业4.0为目标而打造的现代工厂,其自动化运作程度已达到75%左右。
同样是德国工业巨头的宝马集团也在不遗余力地实践工业4.0。在宝马莱比锡工厂,处处可见机器人在不知疲倦的运转和工作,精准、高效,似乎永远也不会停下来,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人类员工。工厂各处都布满了数不清的物联网传感器,每台机器人背后都是有一套复杂的生产编程软件及设备控制的工业电脑,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看不见的高度复杂的电子网络体系。如果工业革命不是为了解放人力,那么德国工业4.0的实践,难道是德国人脑子被驴踢了?
该文作者下如此结论,类似某学者把德国二战失败的原因归于轴心国石油枯竭的逻辑,这种归纳方式其实放在任何现象上都会显得有道理。按此逻辑本人可以说,昨天我应该中双色球头奖,遇上堵车,我去晚了一分钟,头奖就被别人买走了。
即使按作者的观点,工业化的本质是用机器造机器,而机器是由零件构成,大机器需要成千上亿的零件,下一次工业革命如果是由零件构成的“革命”,应该不叫工业革命,那叫工业扩张,革命和扩张有本质区别。
“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这个观点实在有点扯。
谬论2:工人数量决定工业体系先进程度
原文中提到“任何工业社会里,工业人口数量直接决定了工业经济的规模和工业体系的先进程度。”
人口的确是一种资源,但你能不能充分利用和调动这个资源就另当别论了!工业的发达程度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并不是由多少人口决定,而是看有多少人口参与到社会分工协作。
仅仅拥有8000万人口的德国,其制造业却一直位居世界制造顶端,被誉为“制造背后的制造”。为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德国倾力促进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以“工业4.0”之匙打开通向未来制造的希望之门。
工业4.0无疑是工业革命的探路阶段,如果机遇不属于先行探路者,而属于横空出世者,这种逻辑在工业领域属魔幻主义。这个种结论好比说“欧洲现在人口数量少,因为欧洲男人都阳痿”。但,是个人都知道,欧洲人并没有那么热衷于生育。所以,不能说德国工业人口规模小,就说德国制造业就要阳痿,更何况,历史已经在德国证明,制造业和人口规模到底存在怎么样的联系。
就人口数量而言,德国毫无优势可言,但从人口素质来讲,德国***,而人才这些“软件”是用钱买不来的。德国的管理经验、技术传承、各种生产中的工艺诀窍都深藏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头脑中,特别是掌握诀窍、身怀绝技的操作人员、技师、工匠的数量大大多于我国目前的一线工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必须由人来实行,没有合格的人才,没有勤劳、智慧、敬业的人,就完成不了这一历史任务。德国的人才优势是没有多少国家可以与之匹敌的。
目前中国的工业人口比例与质量相距欧洲甚远。 如果单纯只考虑工业人口规模,而不考虑工业人口质量、科技创新等要素,按这个逻辑推下去,第四次工业革命应该由印度***,第五次工业革命只能发生在蚂蚁、老鼠、蚊子这些百亿级数量的世界了。
只看到人口数量,而不关心人口质量,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随着工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对劳动力人口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是永远的推动者。养一万匹汗血宝马,也没发明汽车对人类促进作用大,从“畜生”到“汽车”的进程才能叫先进。
因此,“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人不够”的观点,就是典型的一叶障目!
谬论3:欧洲国家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
原文中提到:“整个欧洲会像一个多米诺骨牌阵,一个又一个国家倒下,从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这些猪国,再到英法,***是德国。”
你说德国会倒下?那是你不知道德国到底有多牛!
有统计数据标明,年销售额5000万欧元以上、在世界市场上居领先地位的德国企业共有1300家,另有1000多家德国“微型”企业的产品居世界市场领先地位。凭借汽车及其配套工业、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电气工业及化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德国经济在欧洲稳坐***把交椅,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三,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
从制造业发展水平看,德国已是制造业强国,在很多领域已占领制高点。德国拥有强大的设备和车间制造工业,在信息技术领域拥有较高水平,在机械设备制造以及嵌入式控制系统制造方面,拥有全球领先地位。
从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方面看,德国进行得更早、更广、更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就已出现无纸化车间及工厂,当然还需要人管理,根据产品输入程序,更换工序,更换工装和加工工具,设备维修。
从创新能力方面看,德国企业强烈的创新精神、政府的积极支持和特殊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共同构建了德国强大的创新研发体系,使得德国的汽车工业、机械制造业、医药化工和电子等工业制造业在技术方面长期处于***地位,巩固和提升了德国的国际竞争力。而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工业4.0项目,正在大力进行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并不能淘汰德国。反而,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使其在继续保持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全球竞争力。
如果你能喝完整个地中海的水,欧洲可能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问题是你能喝完吗? 人口与工业化,至少要完成三个进化才能真正发挥人口优势。***是工业化人口比例;第二,人口工业化程度。你的是小白工人,还是专业化匠人,这是量与质的区别;第三,把国际人口卷到自己的分工体系中,这背后还是一个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中国是个工业大国,不是工业强国,这是普遍共识,一个胖子要拥有猛男的战斗力,首先你要减肥,其次你要健身,***你要懂得补肾,千万别忘了大卫和歌利亚的故事。
德国是一个哲学起源的国家,其推出工业4.0国家战略,不仅有严密的逻辑,还有清晰的推进路径和操作措施,其逻辑之自洽,令笔者惊叹。反之,中国政府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则准备用30年的时间来追赶德国,你能说政策制定者的逻辑之低下?
与罗辑思维谈工业4.0的逻辑确实有点荒唐,难怪罗胖一直强调罗辑思维的luo是没有走之的luo!
***,附上罗辑思维推文《欧洲已死,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前夕》原文:
本文观点来自畅销书《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作者夏妍娜
《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
《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