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企业”一词在过去往往代表着“创新”和“颠覆”,但现如今,这个词似乎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时尚”和“潮流”的代名词。
要定义技术创新的概念应该很容易。在硅谷的定义中,创新企业(或初创企业)指的是那些由自然投资人创建的公司,而非那些使用既有公司营业收入进行投资组建的公司,这些公司都通过使用技术手段做一些普通的在职人员不会做的颠覆性工作。初创企业通常以创办人为核心,不存在关于市场可能性和客户购买行为的假设。不论一家初创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什么,都要尽可能地超前于竞争对手的关注。
以上只是关于“什么是初创企业”的通用性描述,但最近这个词的含义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曾有一波互联网初创企业白手起家,短短几个月就做到上十亿的营业额。谷歌就是那个时期成立的企业,大概也就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做到十亿的营业额。同一时期以差不多速度成长起来的企业还有易贝、雅虎、亚马逊等。
但古怪地是,这些已经成长为互联网巨头的企业员工人数甚至都达到了四位数以上,营业收入和利润堪称巨大甚至可以说惊人,但仍然继续以“初创企业”自居。所谓“初创企业”已经不在是对有着宏大目标和美好前景的小企业的一种美称,而变成了“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每个人都希望出人头第。在大家都还在通过风险基金对实业进行投资时,美国的大型企业开始通过抽资脱离的方式资助初创企业。这些从***的初创企业成长起来的众所周知的科技巨头,仿佛都特别热衷于向那些他们害怕有一天也会突然崛起取代自己的初创型企业注资。
全世界仿佛都进入了创新的初级阶段
尽管200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全世界仍然对未来忧心忡忡,但美国仍然***的产生了众多初创企业,只不过初创企业一词的含义也随着发生了转变,同时也爆发了很多事情。
首先,在一些像安全技术和移动技术之类的热门领域,借助小资金成立了大量的初创企业,初创企业渐渐不再具有某种特殊的意味。另外,初创企业也开始在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崭露头角。这其中包括以色列、斯堪的纳维亚,连英国也都出现了几家初创企业,甚至富裕的中东国家也开始登记初创企业。在满大街都是初创企业的今天,对于投资人和分析师之类的人来说,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初创企业进行一定的区分。
今天的公司都喜欢用时间线来描述公司的发展历程,什么“孕育期”、“蓄势期”、“试水期”,或是简单地按进行了几轮融资论,通常分为A轮、B轮、C轮。一家初创企业不论是成立一年还是成立十年,如果能得到一个几十亿美元的估值,立该就脱胎换骨了。“初创企业”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细微妙。“初创企业”一词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了,在某种意义上讲,“初创企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形容词。
英国***网络安全孵化器公司Cyber London总经理的克里斯汀·康奈尔,不久前提议初创企业都应该是成立五年以内的企业,任何大于五年的企业要称为初创企业应该需要一个说得过去的“借口”才行。
初创企业一旦走向成功就不应该再称之为初创企业。康奈尔以英国云协作公司Huddle举例。尽管其成立于2006年,但在2014年还是获得了***国际科技创新企业的荣誉称号。而且这并不是个例,同样获得该称号已经被谷歌收购的以色列地图众包公司Waze同样成立于2006年。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公司更是多如牛毛,投资人们还在像没头苍蝇一样在里面寻找着貌似有着成长潜力的初创企业。
就像当年的谷歌公司,尽管成立于1990年,但在1998年崭露头角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它是一家新公司,因为之前没人注意过它。
克里斯汀·康奈尔说,“像Huddle这样的公司其实不需要‘初创企业’这样的标签。这在之前就已经讨论多次了,Huddle已经不再是一家初创企业。”
很多公司想一直保留他们“初创企业”的标签,因为它能给企业带来很多的荣誉,而这些荣誉也更多地是当做市场营销的手段来用。就好像是在对外宣称“我们还不是大托拉斯”、“我们还没有大公司病”。这样看起来貌似没什么,但像Huddle这样的企业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贬低别的公司。Huddle只是看起来是一家初创企业,但你不能忽略它已经有超过300名员工,连公司大楼的颜色都已经在十年间换了三次。
实际上,基于投资人类型或经过几轮融资这样的经济学的角度来描述公司是否为初创更为恰当些。
企业家眼里的初创企业
Cyber London旗下信息安全公司的SQR系统,是该公司***执行官尼新·托马斯(Nithin Thomas)从企业家的角度提出的构想。
有趣的是,SQR是一家成立四年已经实现赢利并拥有成熟客户群体的某大学的衍生公司,所以该公司是由成功走向赢利阶段的创新型公司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司作为一个成熟的公司小心翼翼地加入Cyber London的孵化器,为相关的年轻团队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尼新·托马斯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创新型公司绝对是一种障碍,特别是和政府类型的公司打交道的时候。
“在那些人眼里创新型公司就是高风险的代名词,所以我们一般不这么说。”
在英国,安全行业可能并不像电子商务行业那样发展飞速,也不像在美国那样竞争激烈。在早期蓬勃发展的安全领域,把成熟度和创新性相结合是个不错的选择。一家初创不久但却有着成熟产品和稳定客户群体的公司再合适不过了,这样的公司还不至于被过去的坎坷所羁绊。太年轻的公司虽然也有不少有很多有趣的点子,但还羽翼未丰。而太老的公司又往往被过时的老点子和自作聪明的市场决策影响而裹足不前。
“初创企业(不是初期阶段)至少在安全领域还是很吃香的,既不过热,也不冷门。”
在人们一直以来的认知,所谓“新奇”和“成熟”都有着固定的概念,并且两者是相反的,不过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初创企业已经渐渐地不再是风险的代名词。经过几十年的边缘化发展,初创企业已经逐渐地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认可,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商业态势,这恐怕是谁也没想到的。
原文地址:http://www.aqniu.com/neo-points/12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