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在职场中实现“跨越式”成长?

开发 后端 前端
最近我开始计划系统的梳理目前的产品:看系统后台数据;对核心用户做访谈;细分用户类别;梳理、分析业务场景;给出后续对产品的指导意见等……看了 我的计划方案,我的同事对我说:感觉你最近的跨越好大,以前你做的事情我感觉我也能想到,但现在你计划的事情我怎么也想不到了。

最近我开始计划系统的梳理目前的产品:看系统后台数据;对核心用户做访谈;细分用户类别;梳理、分析业务场景;给出后续对产品的指导意见等……看了 我的计划方案,我的同事对我说:感觉你最近的跨越好大,以前你做的事情我感觉我也能想到,但现在你计划的事情我怎么也想不到了。

于是我陷入了沉思:这些做事情的方式我几年前就知道啊,简直不用经过思考就应该是这样的啊,那为什么我现在才开始做了呢?那之前(从去年我来这个部 门到现在)我都做了些什么呢,我感觉自己每天也很忙碌啊。同事开始帮我回忆:你之前做了叉叉叉叉。我打断了她:不要再说了,那些简直像屎一样。她又说:你 当时还建议我做用户分层来着,我做不出来,你就让我去找产品经理,但是产品经理也说不是特别清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继续陷入了沉思,努力回忆着以往的点点滴滴,我想到了昨天看的一本书,里面提到了一句话,大意是: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是最复杂的,在你知道解决事情的方法之前,它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而当你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一切又变得如此简单,理所当然。

[[157534]]

去年的我:

现在的我和去年的我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是什么造成了这些不同呢,去年的我是什么样子呢?我务必把这些想清楚,因为这些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它使我不至于以后重蹈覆辙。

1、畏难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们的产品太过复杂和专业,我没有产品经理对于大数据行业的专业背景,不懂技术,所以对产品始终有一颗敬畏的心。而以前做C端产品是 不会有这种感觉的。接触真实用户的成本较高,而且用户情况十分复杂:做C端的产品,最多访谈个七八个就差不多了;而做B端的产品,调研几百个都不够,每个 都截然不同。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觉得专业方面有所提升,但始终不知道该如何影响业务,在业务团队中毫无存在 感。

2、依赖

由于畏难,觉得身边的产品经理都比自己懂行业、懂产品、懂业务,而自己什么都不懂,要赶上他们这方面可能花几年时间都不够,所以总是怀着一颗谦卑的 心态,觉得只能多求教。而我们做的是一个从0到1的创新产品,产品经理压力都很大,开始还有时间给我们讲讲,后来就再没时间了。再加上业务方向不断变化, 之前讲的东西很快就失效了。对业务都不了解,怎么做设计呢?由于那个时候业务还在探索期,期间一直没有人给我提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迷失了自我,更 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我只能努力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默默地做,尽管这些事情对自我提升有帮助,但对业务依旧没什么影响。

3、封闭

我以前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想问题,而不是从整个业务团队、部门的角度出发想问题。比如当你向产品经理展示设计方案时,你是会描述大家听不懂的专业设计方法,还是会站在业务的角度阐述当前的问题,以及论证现有的设计方案如何支撑业务发展,并据此判断优先级?

(由于我们是toB的产品,因此业务目标非常重要)。就我目前对设计行业的了解来说,很少有设计师陈述方案时会考虑到商业层面,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设计的层面。而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即使是C端产品,设计师也需要平衡商业和体验价值。

我也想起了自己和很多设计师曾经抱怨过的话:产品经理怎么xxxx;老板怎么xxxx;需求都没想好找我干什么;你又改主意了,那我之前的活白干了?……在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环境里,孤立自己的角色,就等于彻底孤立了自己。

[[157535]]

4、消极

由于长时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我慢慢的变得消极起来。后来有机会和和杭州的设计团队做交流,看到杭州设计师的专业产出,我心里的感觉更加复杂,更加怀疑我在这个部门的价值和意义:创新型产品业务方向不够清晰;产品模式决定了用户量极少,无法通过数据来验证设计;

业务属性决定了用户体验的优先级远低于功能……我觉得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在这里完全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后来想想作为一个UEDleader,交互 的事情做不了,做做视觉的事情总可以吧,于是开始带领团队一起轰轰烈烈的搞品牌设计,又轰轰烈烈的失败,那个时候情绪一下子到了消极的顶峰。后来才意识 到,对产品不够理解,做什么设计都是徒劳的,不管是交互还是视觉都一样。

现在的我:

已经不记得我是如何一点点改变,只记得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可能得益于业务的良性发展、靠谱的领导、同事的帮助还有我自身的成长等等。但我确定现在的我在心态上有了更多的变化。

1、积极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省、接受了一系列的辅导和培训,我逐渐摆脱了消极的情绪。

2、独立

独立不同于“孤立”,独立意味着“不再依赖”。

长期以来,我其实忽略了两个事实:一是产品经理在行业方面再有经验,再有技术背景,在用户体验思维上也比不过交互设计师(我们这边很多产品经理是技 术或分析师出身,在产品方面并不是特别专业);二是我自己给交互设计师的职能划定了人为的界限,比如交互设计师只能等业务方向有一定的确定性才能开工,或 者交互设计师就必须要通过数据来检验设计。其实在不同场景下,对同样角色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主动贡献自己的优势来影响业务,感受和团队的共同成 长。所以后来我不再等待别人提供需求,而是可以自己找到力所能及又能正面影响业务的事情。

3、开放

三是为了达到目的要勇于坚持,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锲而不舍的追问,而不是因为对方总没时间就放弃了。

比如说,当你发现业务方向不清晰时,大家对产品的认识不一致时,对用户不够了解时,你是不是能够停止抱怨,通过调研、分析等方式,客观的去解决这些 问题?事实上,toB产品的设计思路和toC产品并没有特别本质的区别,区别更多的在于是否有兴趣、是否不畏惧困难、是否能突破职业边界的思考(产品经 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用户研究员随时无缝切换,只为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而不是职责所限的问题)。

之前有一个很好的视觉设计师离职了,他说觉得在这里没有事情做,荒废了一年多。我当时特别理解他,我觉得换了是我我也想这么做。但现在我会觉得:其实这里真的不缺少活干,缺少的是发现“活儿“的眼睛。

[[157536]]

4、皮实

“皮实”是阿里巴巴对Leader的一个基本要求。以前我是一个要强但内心脆弱的人,受到打击就会变得消极和畏惧。而在阿里巴巴我认识到,能够把事 情做成的Leader都是百折不挠的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不会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这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以前我动不动就会说:做这个没意义 吧;现在我会经常说:不做怎么知道呢,试一试吧,做着做着就知道了。就是靠这种方式,我解决了很多以前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总结为什么之前的自己如此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打开眼前的这扇门,而是心态问题把自己始终关在门外面。其实到了一定程度,专业能力不再是衡量人 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心态。那些CEO,总裁总监们,专业能力一定比下面人好多少吗,他们不同常人的就是心态、胸怀和眼光。希望越来越多积极、主动、皮实的 心态,带来职场中“跨越式”的成长。

责任编辑:王雪燕 来源: 刘津legene的博客
相关推荐

2019-01-07 12:39:11

浪潮网络张海涛

2018-07-04 13:53:08

2011-04-18 13:46:43

程序员

2015-11-02 16:15:39

企业网D1Net

2010-10-18 09:59:22

PHP程序员Web开发

2021-07-30 10:41:57

程序员IT互联网

2018-11-05 08:30:45

2018-11-26 08:21:23

2015-10-30 09:49:07

程序员晋升

2020-05-12 12:52:21

架构菜鸟程序员

2015-08-20 09:31:35

2022-09-15 10:23:17

业务开发自我成长

2009-12-04 10:45:20

程序员职场

2011-05-11 17:49:12

PHP

2014-10-17 18:31:05

PHP

2017-03-02 09:37:36

PHP程序员成长规划

2020-02-12 16:57:42

云服务疫情防控教育

2012-09-29 14:47:43

微软数据中心云计算

2019-09-05 08:17:24

2018-09-06 15:27:45

程序员自我驱动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