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裹会不会延误?”这是双十一后网购用户最关心的事情。
除了询问快递员外,一家叫做象辑科技的公司也会给出确定的答案——虽然这家公司的业务并不是运输,但这并不妨碍CEO邱珩与他的团队一起,利用定制化气象数据为物流行业保驾护航。
事实上,每一次看似简单的预测背后,都是几十名技术人员、成百上千台云主机网络、数万气象数据积累、无数次模拟运算的成果,产业价值在发达国家高达千亿美元级。
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气象服务公司,象辑科技正在利用自身技术和数据上的优势,改变国内气象服务的行业格局。
定制化气象服务 千亿美元级别的潜力市场
事实上,利用天气预报预测物流是否及时只是象辑科技气象服务的一个方面。在为企业提供的定制化气象服务中,象辑科技会通过天气数据与企业业务数据的结合,进行实时监测、人工智能预报、按需定制,跨界挖掘,帮助企业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或实现产能优化、提高收入。这种有别于级别天气预报的定制化气象服务是企业急需的,也是象辑所追求的方向。
图1:气象行业正在从自上而下的1.0转变为按需定制的2.0时代,蕴含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国外,DHL已开始根据定制化的气象大数据为其3000多个航班、上万辆运输车辆进行线路与物流规划,保证运输网络的最大效率,DHL美国副总裁表示“天气是一个价值连城的问题。”
在德国,气温超过22摄氏度,啤酒便开始劲销,气温再每上升1摄氏度,大瓶装的啤酒每天会多销230万瓶,德国气象公司由此开发了相关的“啤酒指数”,告知啤酒企业,当气温改变的时候,该怎样调整生产线上的灌装速度。
据调查,气象影响了超过4/5的经济活动。按照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企业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在气象信息上每投资1美元,便可以得到98美元的经济回报,目前这个数字比例在中国为1:40。国家气象局和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我国按需定制的公众气象服务市场价值达到2174.6亿元,国内市场缺口极大。
目前国内的气象服务才刚刚起步,很多公司并不了解气象服务能够为他们带来的好处。例如著名的獐子岛事件中,如果相关企业能提前得知冷水团来袭,并做好相应准备,就不会造成高达8亿元的经济损失。不过现在情况正在改变,比如唯品会每天主推的商品类型和品牌,就是通过对地理位置信息、象辑气象数据、淘宝指数、历史销量等综合而来的销量预测,其中,未来两天温度的高低对同期销量的影响尤为重要。
UCloud +象辑 创新气象云服务民生
气象数据天然就是大数据,我国数千个气象信息采集设施,逐日逐小时甚至到逐分钟扫描着监测到的各种各样的大气数据,每年新增数据高达PB量级,如何对庞大数据规模进行存储、快速调用、构建容灾方案等成为业界的突出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象辑科技选择了UCloud云服务,作为其MMDP产品及SPS产品的基础数据平台之一。与自建数据中心相比,采用专业云服务,在成本、性能、容灾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平台的存储功能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可以轻松实现对海量气象大数据的实时备份与存储,并避免数据丢失;利用云服务商在全球的数据中心和CDN加速节点,还能实现全国乃至全球气象数据的资源共享,利于数据资源集中管理和综合利用,发掘其最大价值。同时,UCloud是国内少有的能提供公有云、混合云、物理主机托管、私有云等多种服务形式的云服务商,能够同时满足不同层级的数据安全监管要求。
图2:云计算和数据处理平台是挖掘2.0时代气象大数据价值的引擎
此外,利用气象大数据进行的气象预测会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例如,为了预测某地空气质量,首先需要模拟污染物的飘浮情况,然后计算气压场、风向、温度甚至城市热源效应等,为了得到这些结果,需要计算很多个复杂的气象模型,每一个模型都需要进行海量的计算。然而这些气象模型的计算都是为了单次的预测服务的,并发性较低,如果在自建服务器上进行运算,会出现大段的时间计算资源闲置。因此,对于这种低频次但是高要求的计算任务,云服务平台能提供短时峰值计算能力,加快预测结果的计算过程,同时也能帮助企业节约购买服务器的成本。
云计算可以提供弹性、优质的大数据运算集群资源,是气象预测的天然助手。并且UCloud考虑到本行业WRF模型等传统运算在超算上的承载方式,针对性的提供高计算性、高读写性云主机,与高性能物理主机两者相结合,保留云的灵活弹性的同时提高云端集群数据读写能力,帮助象辑科技在预测上更快、精度更高、时间更长。
目前,象辑科技与UCloud合作,推出了中国首家提供未来七天逐小时、逐公里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同时还推出了专门为各气象敏感行业打造的提供气象信息可视化服务的的Isaiah气象云服务。在短期、中期、长期等不同需求上,均能够为国内各种需要气象信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按需定制的气象信息服务。
UCloud助力象辑科技,推动中国气象服务升级。象辑科技所做的事情,正如邱珩所说,是要“让有温度的定制气象体验直达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