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有线网络相比,Wi-Fi突破了空间束缚,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增强用户体验。可你有曾想过,在数万人的场馆中,稳定的Wi-Fi接入是如何做到的?
了解Wi-Fi的朋友都知道,想要实现整个场馆的Wi-Fi全覆盖并不是一件难事,无非是多部署AP就可以了。然而这仅仅是完成了Wi-Fi“覆盖”,并没有考虑用户的应用体验,特别是高密度环境下用户的应用体验,因为Wi-Fi网络中的信息是通过电磁波在传递,电磁波就像声音一样,它会穿透,会折射,互相之间还会干扰。
而AP之间的干扰问题,正是高密场景的一大难点。以2.4GHz频段为例,其范围是2.4GHz-2.483GHz。按照我国规定的频点规划,只有1,6,11三个不互相干扰的信道,每个信道带宽20MHz。所以在过去的2.4GHz频段WLAN覆盖方案中,使用3台以内AP进行覆盖即可避免干扰的产生,但是当AP数大于3时,必然会存在频率相互干扰的问题。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多,需要的AP数也就越多,同频干扰便更加严重,最终造成整个网络无线资源枯竭。除此之外,在某些特殊场馆中,施工的难度也给Wi-Fi覆盖增加绊脚石,特别是金属材质、水泥实墙、玻璃材质等,都会阻碍信号的传输。
也许这正因为在超大型的Wi-Fi项目上,只能看到少数几家厂商的案例,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谁也不敢轻易尝试。
当看到有数万人的Wi-Fi接入案例时,笔者震惊了。就在多特蒙德,其主场联赛每场上座人数平均超过8万人,如此高的用户密度,竟然没有让Wi-Fi网络瘫痪。原来,这幕后出自华为之手。
同样的福利北京也有了,就在刚过去的2015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在赛事主办场馆的9万观众,可通过华为高密Wi-Fi在社交媒体发布观赛感受,分享精彩瞬间,享受一届***的体育盛宴。据整个解决方案监测到的数据显示,总共有16.4TB的流量,相当于有16亿次社交的互动。当然,这份福利也来自于华为。
2015田径世锦赛组委会技术保障总监李想先生在分享该案例时说:”我们的要求是9万人能够在5分钟以内全部接入。同时,还需要保证核心网的接入、无线网接入,无线网需要包括内部的局域网应用,比如无线打印;也要保证安全性能、防火墙、认证系统,以及互联网的接入。
敢于挑战这种难度的项目,没点真功夫恐怕不成。华为WLAN产品总监付洁女士接受51CTO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初期做网络覆盖规划的时候,需要***化降低钢结构对信号的影响,精准把握覆盖、干扰和容量的平衡,华为工程师通过规划工具,进行信号强度的可视化仿真,让1000多个接入点各就其位,各尽其职。
其次是施工难度高。需要在数十米高的顶棚上安装完所有的接入点和天线,同时要进行反复的调试和优化,对于工程经验要求非常高。华为全球拥有数千名卓越的服务工程师,联合渠道伙伴一起提供强大的售后服务保障,整个项目交付仅用了90多天,其中所有的硬件设备安装更是在45天内全部完成,这也是客户选择华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世锦赛场馆中,为了解决干扰的问题,2.4G和5G天线角度非常小,2.4G是水平18度,垂直18度,5G天线是水平15度,垂直15度。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想到,那我们把天线的角度挑到更小好了,但可曾想过,角度小了,就要多增加AP或天线。如此一来,挂在顶棚的AP总体重量也上去了,安全问了就出来了,谁也不想冒着被砸的风险观看比赛。
就在笔者完稿的时候,双11晚会上的Wi-Fi似乎又出了问题,不说是哪家的产品,相信很多圈内人士也都知道,至于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里也先不探讨。想说的是,做好高密Wi-Fi,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因为一个案例的好坏,就已经决定了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