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一直生活在互联网上,但请注意,这张网络是别人的,只是借你用用

移动开发
在今天,互联网一直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但是,当互联网的体量足够庞大,互联网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可能仅仅是Facebook、Twitter、淘宝、微博、Youtube。

在今天,互联网一直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但是,当互联网的体量足够庞大,互联网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可能仅仅是Facebook、Twitter、淘宝、微博、Youtube。

[[153466]]

如果工具足够强大,我们会不会被自己创造的工具束缚呢?互联网可能就是一个例子。在今天,互联网一直是人类最神奇的发明之一,但是,当互联网的体量足 够庞大,互联网对每一个个体来说,可能仅仅是Facebook、Twitter、淘宝、微博、Youtube。这个时候我们面对的不是那个被人类赋予了价 值观的互联网,而是一个又一个"应用",而这个应用的价值观显然只属于某些具体的人。在David Weinberger看来,"应用"的诞生,让互联网变成一个又一个孤立的世界——当然还没有完全实现,每个孤立的世界的价值观与互联网的价值观想去甚 远。

是的,因为曾经苦难而曲折的历史与教训,我对任何运动式的事件保持怀疑和警惕,不管在最开始的时候它被怎样祝福,被赋予了多少美丽的幻想。对我来说, 这是避免灾难的***一道防线。今天推荐的是一篇短文,有点难懂,并且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是千万不要把这当做保守主义者的喋喋不休,前进的时候听听这些 异见者的声音,也不是坏事。

互联网的成功已经势不可挡

上世纪九十年代,许多互联网必胜主义者都这么认为。而如今,我不得不承认,这一持续二十多年的信念可能不会成真。

互联网构架异常独特,且会反映某些特定的价值观。而我们对互联网的使用以其结构为基础,并会鼓励人们践行那些价值观。所以,互联网会根据这些价值观改变我们。

我依旧相信互联网构架很特别,并且反映着被西方自由主义者们视为基本原则的价值观。其间信息的传递不受中央掌控,没有基于内容、性别、受众或者用途的偏见。所以,互联网构架重视开放的信息传递,重视阅读和发帖的民主与自由,重视开放的观点和市场。

过去我会说,只要这种构架一直存在,这些价值观便会传达到运行这一结构的系统之中。但如今,互联网的结构并没有改变,价值观的传递却被构建在互联网上的多层上层建筑扼杀了。

简而言之,我担心互联网已经僵化,就像道路被铺上水泥一样。你能一辈子都呆在网上,但却感觉不到它的活力。

我们认识的互联网只是我们熟悉的那部分

科技决定论认为,科技塑造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说的极端点就是:互联网就像一个掉落的保险箱,我们就是被其砸中的人,所有人都无法抵抗它的影响。

我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科技决定主义者,认为互联网更像是一座图书馆。过去我相信这些温和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即使是在网络监管严格的地区,人们依旧能通 过上网有所收获。但“使用互联网”的范畴很广。当我联网调整家里的智能恒温器时,你能说我受到了所谓的互联网价值观的影响吗?就算互联网更像一个图书馆而 非掉落的保险箱,它也仅仅是一个工具而已,怎么会影响到我们的世界观呢?

1996年,罗格·西尔弗斯通和莱斯利·哈顿写道,科技的设计方式和用户将科技运用于生活中的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大多数人接触到互联网之 前,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们已经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了解不一定会反映科技设计的初衷。所以,当某人***次向你介绍互联网时,他会告诉你互联网的用途, 直接或间接地将其认为重要的事物告诉你。这将影响你对互联网的理解。这符合埃莉诺·罗施的“原型理论”:人类是通过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例而非简洁的定义来了 解事物的。

我认为这准确地解释了科技决定论。一些人出于某些原因发明了互联网,指出一些原型事例——分享文件或者发送邮件——从而塑造早期用户们使用互联网的方 式。但是随着时光流逝,互联网开始背离设计者们的初衷。万维网让原型事例变成了主页,社交网络让原型事例变成了脸书,移动设备让原型变成了应用——不过我 认为这一步还没有实现。

如果你现在问我互联网的的原型事例是什么,我会回答是万维网。与过去的界面相比,浏览器的网页更加简洁,上面还有可以跳转的链接。这能让互联网走出科技圈子,走向普通用户。我希望我们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摆脱过去在联系和创造力上的桎梏,以人类的方式繁荣下去。

互联网不再属于我们

这一希望并非只是镜花水月。在万维网诞生的早期,我们在网上遇见的事物,都是抱有这种价值观和愿景的人们自己制作的。例如在博客刚刚兴起时,博客爱好 者们不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发布文章的方式,而是一种社区建设。这就是为什么在早期博客中,“友情链接”是必备的,上面列出的博客构成了博主的博客圈。

然而博客圈并没有发展壮大,脸书诞生了。

从许多方面来说,脸书实现了博客的梦想。用户在上面交流紧密,还有许多社交网站维护工具,就连那些不爱写作,没时间维护脸书的人都难以抗拒其魅力。但 是我对其喜忧参半,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博客圈是由我们自己建立的。我们发帖,我们设置连接,读到的内容完全属于我们自己。在当时,博客的内容与职业 媒体所写的内容是相对立的。博客是我们的。

但脸书不是我们的。它属于别人,只是供我们使用。

互联网的价值观正在被标签化

如今的互联网新原型是脸书,所以我保持20年之久的信念开始瓦解。脸书让用户无法参与到互联网构建中,互联网构架也就无法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果他们只是沉迷于脸书,那就只是脸书在塑造他们的价值观。而脸书的价值观和互联网相差甚远。

克里斯顿·桑维在他的文章《反电视的互联网》中写道,随着媒体的改变,旧式互联网一对一或者同伴交流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资本雄厚的主流媒体公司可以 在内容分发网络购买空间,实现一对多的传播,小公司则承担不起。总而言之,互联网分发设施的改变让个人内容的传播变的更加艰难。

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中许多人都只使用脸书这样的应用,从来没有机会体验互联网构架的光辉。克里斯顿·桑维的意思是,互联网构架已经被商业需求所扭曲,天堂已经僵化。

自由仍在

然而,我对互联网依旧保持乐观,因为许多应用依旧体现着互联网构架。我们依旧可以在网上阅读各式内容,可以随意发帖探索,设置连接。如果你想通过互联 网这一服务器传递信息,你能像20年前一样自由地使用它。与商业巨头抗衡非常艰难,但你仍可以自己创建一个搜索网站、一个在线书店,甚至一个新的社交网 站,互联网依旧拥有企业家和慷慨者的一席之地。而且,开放的文化也依旧存在于Reddit这样的网站中,互联网精神依旧存在于编程马拉松、工程文化,甚至 Youtube网站中。

随着互联网构架对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间接,我们应该有所行动,传播这些内嵌在互联网构架中的价值观。我们可以推崇自由文化运动,支持尊重我们的企业,反对只想获取数据和金钱的企业,并教导年轻人互联网运行的方式及其曾经的荣光。

我们的任务重大,并且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倪明 来源: 盈动投资
相关推荐

2018-08-03 15:49:52

网络骗局网络安全信息泄露

2009-03-26 09:01:02

2015-05-18 15:01:31

全光智慧社区2015网络大会华为

2017-10-09 14:44:30

互联网扫一扫网络

2018-10-16 10:13:06

2010-10-08 20:40:43

2015-04-24 11:47:45

2012-08-30 09:55:15

移动互联网公司赚钱

2017-08-19 17:10:40

2013-07-29 09:36:38

僵尸网络

2020-12-15 10:31:01

隐私安全浏览器

2009-04-01 13:38:04

无线 互联网

2018-05-31 09:00:00

2010-09-07 11:42:58

2015-03-25 18:31:20

互联网+

2015-04-17 14:19:21

2019-12-11 15:05:27

互联网IT云计算

2022-08-26 05:39:00

监控隐私

2015-02-06 11:08:19

2018-08-01 13:55:43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