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 中国联通 广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孟尝在广州宣布,未来三年广东联通将投资225亿元用于“互联网+”的基础能力建设,其中用于超级网络的建设为182亿元,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的投资分别为21亿元和15亿元,物联网和大数据则分别为4亿元和3亿元。这是继 中国电信 发布“互联网+”行动白皮书后,运营商在该领域首次明确投资额度。
“什么是互联网+?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联通希望扮演的是运营专家的角色。”陈孟尝表示,广东联通未来希望在11个重点领域进行“互联网+战略”的布点,包括公共服务、金融、制造、交通、教育、农业等领域。此外,广东联通表示未来还将孵化1000家移动互联小微企业,并且投资10亿元用户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和孵化基地。
事实上,面对移动互联网与微信等OTT冲击,2014年三大运营商讲得最多的就是“拥抱互联网”及“去电信化,而在今年,两方阵营战火逐渐向互联网+领域渗透时,运营商的转型则显得更为迫切。
艾媒咨询CEO张毅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随着产业互联网化的推进,运营商将面临来自互联网公司、民资宽带运营商的更多挑战,如何掌握在“互联网+”时代的主动权,避免成为跟随者,是运营商当前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从推动产业升级到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从此前两会热词聚焦点再到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不难看出国家欲以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经济新动能的形成。
“而谁能找准切入点提早布局,谁就能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张毅对记者说。
可以看到,早在两年前,加大互联网+建设的声音就此起彼伏,而三大运营商也都在相关领域发力。如中国电信明确提出将聚焦现代农业、工业制造、新兴服务和企业运营四大领域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将首先在智能制造试点、能源互联网试点、健康医疗云服务、教育云服务、高效物流平台等十大重点项目上发力。中国联通表示持续构筑高速、宽带、互联的智能网络,打造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则提出推动4G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
“但事实上,用户的驱动以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才让互联网+真正落地。”陈孟尝表示,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经历互联网+的演进过程,此前广东联通完成了全省21个的智慧城市签约,但现在才能真正使(这些项目)从梦想成为现实。
“但让运营商动作缓慢的不仅仅是外部的环境,还有自身体制的问题。”有运营商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坦言,为了提升收入,过去运营商只是向企业推广解决方案,而很少考虑企业深层次的需要,简单地将原来的信息化应用包装成互联网+应用,比起BAT等互联网企业,少了互联网运用中所需要的灵活与变通。
相比之下,可以看到,除了加大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互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布局外,BAT甚至开始涉及基础设施领域,包括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并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生态伙伴。
比如在云计算布局上, 阿里 云在8月份宣布将投入60亿发展阿里云业务;9月8日,百度 开放云就宣布了拥抱中国“3600行”计划;而9月15日上午, 腾讯 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宣布,明年将投入20亿元现金,用于腾讯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未来5年将保持每年投入20亿元的水平,预计将投入超过100亿元
在腾讯的内参上,腾讯副总裁邱跃鹏这样写道,现在是否还需要从底层开始构建云计算这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这是上个世纪以来,腾讯这类互联网公司辛辛苦苦做的事情,现在恰恰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云计算最早起源于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产品是云计算的外衣。”邱跃鹏认为,腾讯已经有实力把这种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分享出来,给互联网的公司以及传统行业用户。
虽然没有挑明,但从全国智慧城市以及金融、教育等重点垂直领域的“争夺战”中,不难嗅出双方阵营擦出的火药味。
贵州此前作为大数据时代的样板备受关注,阿里云基础设施支撑作用不容忽视。根据公开资料,阿里至少有60多名工程师参与“云上贵州”,并将贵州7个厅局41个系统顺利迁到了“云上贵州”平台,实现了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
但华为一内部高层则对本报记者表示,运营商在做云计算等业务时具有天然的优势,过去积累的大量的数据基础网络以及全国性的网点,而发力互联网+首先看中的都是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所以运营商在未来互联网+竞争中仍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