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CTF是一项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类比赛,由西电信息安全协会与网络攻防实训基地联合举办。旨在增强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此次CTF WEB2是一个大题,一共4个flag,分别代表:获取源码、拿下前台管理、拿下后台、getshell。
目标站:http://xdsec-cms-12023458.xdctf.win/
根据提示:
0×01 获取源码
“时雨的十一
时雨是某校一名学生,平日钟爱php开发。 十一七天,全国人民都在水深火热地准备朋友圈杯旅游摄影大赛,而苦逼的时雨却只能在宿舍给某邪恶组织开发CMS——XDSEC-CMS。
喜欢开源的时雨将XDSEC-CMS源码使用git更新起来,准备等开发完成后push到github上。
结果被领导发现了,喝令他rm所有源码。在领导的淫威下,时雨也只好删除了所有源码。
但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找到时雨君的源码并发现其中的漏洞么?”
可得知获取源码的方式和git有关。
扫描9418端口发现没开,非Git协议。访问http://xdsec-cms-12023458.xdctf.win/.git/ 发现403,目录可能存在,存在git泄露源码漏洞。
用lijiejie的GitHack工具获取源码:http://www.lijiejie.com/githack-a-git-disclosure-exploit/
并不能获取全部源码,只获取到一个README.md和.gitignore。
读取README.md可见提示:“All source files are in git tag 1.0”。
可以反推出当时“时雨”的操作是:
git init git add . git commit git tag 1.0 git rm –rf * echo “All source files are in git tag 1.0” > README.md git add . git commit
真正的源码在tag == 1.0的commit中。那么怎么从泄露的.git目录反提取出1.0的源码?
这道题有“原理法”和“工具法”。当然先从原理讲起。
首先根据git目录结构,下载文件http://xdsec-cms-12023458.xdctf.win/.git/refs/tags/1.0 。这个文件其实是commit的一个“链接”。
这是个文本文件,就是一个sha1的commit id:
然后简单说一下git object。
Git object是保存git内容的对象,保存在.git目录下的objects目录中。Id(sha1编码过)的前2个字母是目录名,后38个字母是文件名。
所以d16ecb17678b0297516962e2232080200ce7f2b3这个id所代表的目录就是http://xdsec-cms-12023458.xdctf.win/.git/objects/d1/6ecb17678b0297516962e2232080200ce7f2b3
请求(所有git对象都是zlib压缩过,所以我利用管道传入py脚本中做简单解压缩):
可见这也是个文本文件,指向了一个新id : 456ec92fa30e600fb256cc535a79e0c9206aec33,和一些信息。
我再请求这个 id:
可见,得到一个二进制文件。
阅读下文可先简单了解一下git对象文件结构:http://gitbook.liuhui998.com/1_2.html
到这一步,我们接下来会接触到的对象就只有“Tree 对象”和“Blob对象”。
这个图可以表示对象间的关系:
实际上我第一次获取的d16ecb17678b0297516962e2232080200ce7f2b3就是commit对象(绿色),刚才获取的456ec92fa30e600fb256cc535a79e0c9206aec33是tree对象(蓝色),真正保存文件内容的是blob对象(红色)。
那么这个tree对象具体的文件结构是: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二进制内容是sha1编码和而已。
Tree对象一般就是目录,而blob对象一般是具体文件。Blob对象的文件结构更简单:
简单说就是:
“blob [文件大小]\x00[文件内容]”
知道了文件结构,就好解析了。直接从456ec92fa30e600fb256cc535a79e0c9206aec33入手,遇到tree对象则跟进,遇到blob对象则保存成具体文件。
最后利用刚才我的分析,我写了一个脚本(gitcommit.py),可以成功获取到所有源码:
如下:
查看index.php,获取到第一个flag:
当然,知道原理就OK。如果能用工具的话,何必要自己写代码呢?
说一下“工具法”。
这里不得不提到git自带工具:git cat-file和git ls-tree
其实git ls-tree就是用来解析类型为”tree”的git object,而git cat-file就说用来解析类型为”blob”的git object。我们只需要把object放在该在的位置,然后调用git ls-tree [git-id]即可。
比如这个工具:https://github.com/denny0223/scrabble
稍加修改即可用来获取tag==1.0的源码:
给出我修改过的工具(因为原理已经说清楚了,工具怎么用、怎么改我就不说了):
https://github.com/phith0n/XDCTF2015/blob/master/GitRefs.sh
#p#
0×02 拿下前台管理员
代码审计正式开始。
首先代码其实是完整的,如果想本地运行需要先composer安装所有php依赖,并且需要php5.5.0版本及以上+linux环境。Web目录设置为./front即可。
源代码中没有SQL结构,可访问http://xdsec-cms-12023458.xdctf.win/xdsec_cms.sql 下载SQL初始化文件。(在前台可以找到这个地址)
遍观代码可见是一个基于Codeigniter框架的cms,模板库使用的是twig,数据库使用mysql,session使用文件。
多的不说,直接说我留的漏洞。首先看前台(因为不知道后台地址):
/xdsec_app/front_app/controllers/Auth.php 110行handle_resetpwd函数,
public function handle_resetpwd() { if(empty($_GET["email"]) || empty($_GET["verify"])) { $this->error("Bad request", site_url("auth/forgetpwd")); } $user = $this->user->get_user(I("get.email"), "email"); if(I('get.verify') != $user['verify']) { $this->error("Your verify code is error", site_url('auth/forgetpwd')); }…
主要是判断传入的$_GET['verify']是否等于数据库中的$user['verify']。而数据库结构中可以看到,verify默认为null。
由Php弱类型比较(双等号)可以得知,当我们传入$_GET['verify']为空字符串''时,''==null,即可绕过这里的判断。
但第一行代码使用empty($_GET['verify'])检测了是否为空,所以仍然需要绕过。
看到获取GET变量的I函数。I函数的原型是ThinkPHP中的I函数,熟悉ThinkPHP的人应该知道,I函数默认是会调用trim进行处理的。
查看源码得知,Xdsec-cms中的I函数也会一样处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传入%20来绕过empty()的判断,再经过I函数处理后得到空字符串,与null比较返回true。
即可重置任意用户密码。
那么挖掘到重置漏洞,下一步怎么办?
查看页面HTML源文件,可见meta处的版权声明,包含一个敏感邮箱:xdsec-cms@xdctf.com
我们直接重置这个邮箱代表的用户:
如下图提交数据包,重置成功。(前台开启了csrf防御,所以需要带上token。CI的token是保存在cookie中的,所以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利用重置后的账号密码登录xdsec-cms@xdctf.com。
在用户附件处,发现第2枚flag:
打开:
可见除了flag以外告诉了后台地址为/th3r315adm1n.php 。
但没有后台账号密码,所以要进行下一步审计。
这里有同学说不知道管理员邮箱,我想说你即使把我社工个遍、再把网站翻个遍,也就6、7个邮箱顶多了,你一个个试,也就试出来了。
渗透时候的信息搜集也很重要,如果连管理员/开发者邮箱都找不着,后续的渗透可能就比较难办了。
相比于这篇文章里提到的类似漏洞,本次的漏洞要简单的多:https://www.leavesongs.com/PENETRATION/findpwd-funny-logic-vul.html ,而本文的漏洞是实战中发现的。
所以,偏向实战是我出题的第一考虑因素。#p#
0×03 拿下后台管理员账号密码
拿到后台地址,不知道管理员账号、密码。有的同志想到社工、爆破之类的。其实依旧是找漏洞,我在hint里也说明了。
这一步需要深入Codeigniter核心框架。
浏览/xdsec_cms/core/Codeigniter.php,可以大概看出脚本执行流程:
core -> 实例化控制器(执行构造函数__construct) -> hook -> controller主体函数
其中,hook是脚本钩子,等于可以在执行的中途加入其它代码。
后台钩子的具体代码在/xdsec_app/admin_app/config/hooks.php
$hook['post_controller_constructor'] = function(){ $self = & get_instance(); $self->load->library('session'); if(SELF == "admin.php" || config_item("index_page") == "admin.php") { $self->error("Please rename admin filename 'admin.php' and config item 'index_page'", site_url()); } $self->template_data["is_admin"] = $self->is_admin(); if(method_exists($self, "init")) { call_user_func([$self, "init"]); }}; $hook['post_controller'] = function(){ session_write_close();};
我写了两个hook,分别是post_controller_constructor和post_controller。post_controller_constructor是在控制器类实例化后,执行具体方法前,来执行。
而且在core代码中,还有个点,如果我们实现了_remap方法,那么_remap方法也将hook掉原始的控制器方法:
if ( ! class_exists($class, FALSE) OR $method[0] === '_' OR method_exists('CI_Controller', $method)){ $e404 = TRUE;} elseif (method_exists($class, '_remap')){ $params = array($method, array_slice($URI->rsegments, 2)); $method = '_remap';}
_remap是在$hook['post_controller_constructor']后执行的, 我在$hook['post_controller_constructor']中又定义了一个init方法,如果控制器中实现了这个方法将会调用之。
remap方法我将其伪装成修改方法名的hook函数,实际上我在其中加入了一个before_handler方法,如果控制器实现了它,将会调用之。
(这两个方法实际上灵感来自tornado,tornado中就有这样的两个方法。)
代码在/xdsec_app/admin_app/core/Xdsec_Controller.php:
public function _remap($method, $params=[]){ $method = "handle_{$method}"; if (method_exists($this, $method)) { if(method_exists($this, "before_handler")) { call_user_func([$this, "before_handler"]); } $ret = call_user_func_array([$this, $method], $params); if(method_exists($this, "after_handler")) { call_user_func([$this, "after_handler"]); } return $ret; } else { show_404(); }}
所以,综上所述,最后实际上整个脚本执行顺序是:
core -> __construct -> hook -> init -> before_hanlder(在此检查权限) -> controller主体 -> after_handler
我将检查后台权限的代码放在before_handler中。而init方法的本意是初始化一些类变量。
但如果开发者错误地将关键代码放在了init方法或__construct方法中,将造成一个越权。(因为还没执行检查权限的before_handler方法)
回到控制器代码中。/xdsec_app/admin_app/controllers/Log.php 其中就有init函数:
public function init() { $ip = I("post.ip/s") ? I("post.ip/s") : $this->input->ip_address(); $this->default_log = $this->query_log($ip); $this->ip_address = $ip;}
很明显其中包含关键逻辑$this->query_log($ip);
跟进query_log方法:
protected function query_log($value, $key="ip") { $user_table = $this->db->dbprefix("admin"); $log_table = $this->db->dbprefix("adminlog"); switch($key) { case "ip": case "time": case "log": $table = $log_table; break; case "username": case "aid": default: $table = $user_table; break; } $query = $this->db->query("SELECT `{$user_table}`.`username`, `{$log_table}`.* FROM `{$user_table}`, `{$log_table}` WHERE `{$table}`.`{$key}`='{$value}' ORDER BY `{$log_table}`.`time` DESC LIMIT 20"); if($query) { $ret = $query->result(); } else { $ret = []; } return $ret;}
后台代码一般比前台代码安全性差,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后台大量where语句是直接拼接的字符串,我们看到这里将$value拼接进了SQL语句。
而$value即为$ip,$ip可以来自$this->input->ip_address()。
熟悉CI的同学可能觉得没有问题,但其实我这里已经偷梁换柱得将CI自带的ip_address函数替换成我自己的了:
/xdsec_app/admin_app/core/Xdsec_Input.php
function ip_address() { if (isset($_SERVER["HTTP_CLIENT_IP"])) { $ip = $_SERVER["HTTP_CLIENT_IP"]; } elseif (isset($_SERVER["HTTP_X_FORWARDED_FOR"])) { $ip = $_SERVER["HTTP_X_FORWARDED_FOR"]; } elseif (isset($_SERVER["REMOTE_ADDR"])) { $ip = $_SERVER["REMOTE_ADDR"]; } else { $ip = CI_Input::ip_address(); } if(!preg_match("/(\d+)\.(\d+)\.(\d+)\.(\d+)/", $ip)) $ip = "127.0.0.1"; return trim($ip);}
这个函数看起来没有问题,实际上最后一个正则判断因为没有加^$定界符,所以形同虚设,只需利用“1.2.3.4’ union select …” 即可绕过。(这里的灵感来自我去年挖的ThinkPHP框架注入,也是没有首尾限定符,详见我乌云)
所以这里,结合上面说的init尚未检查权限的越权漏洞,组成一个无需后台登录的SQL注入。
但因为init后就是检查权限的函数,没有登录的情况下将会直接返回302,而且后台数据库debug模式关闭了,无法报错。
这里只能利用time-based盲注。
多的不说,编写一个盲注脚本(xdseccms.py)即可跑出管理员密码:
跑出密码为:c983cff7bc504d350ede4758ab5a7b4b
cmd5解密登录即可。
登录后台,在后台文件管理的javascript一项中发现第三个flag:
这里说一下ctf技巧。
像我这种基于框架的代码审计,作者可能会修改框架核心代码(当然我这里没有,我都是正常hook)。如果修改框架核心代码的话,就很不好找漏洞了,因为一般框架核心代码都比较多。
这时候你应该拿diff这类工具,把正常的框架和你下载的ctf源码进行比较,很容易就能知道作者修改了哪些内容。#p#
0×04 后台GETSHELL
最后一步,getshell。
实际上getshell也不难,因为后台有文件管理功能。阅读源码可以发现,我们可以重命名文件,但有几个难点(坑):
一、 只能重命名后缀是js、css、gif、jpg、txt等静态文件
二、 新文件名有黑名单,不能重命名成.php等格式
三、 老文件经过finfo处理得到mime type,需和新文件名后缀所对应的mime type相等
难点1,哪里有权限合适的静态文件?
后台可以下载文件,但只能下载来自http://libs.useso.com/ 的文件,这个网站是静态文件cdn,内容我们不能控制。这是一个迷惑点,其实利用不了。
前台用户可以上传txt文件,但用户上传的文件会自动跟随8个字符的随机字符串,我们不能直接获取真实文件名。
怎么办?
查看SQL结构,可见`realname` varchar(128) NOT NULL,,文件名realname最长为128字符,而linux系统文件名长度最长为255。
所以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上传一个长度超过128小于255的文件,上传成功后插入数据库时报错,得到真实文件名:
访问可见(此时还只是.txt后缀):
难点2,新文件名黑名单。
和第二个flag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I函数第三个参数是一个正则表达式,用来检测传入的数据是否合法。
但检测完成后才会进行trim,所以我们可以传入“xxx.php ”,利用空格绕过黑名单,这是很常见的WAF绕过方法。
难点3,mime type如何相等?
因为新文件名后缀一定是.php,所以新文件名后缀对应的mime type就是text/x-php。
而老文件的mime type是需要finfo扩展来检测的。Php的finfo扩展是通过文件内容来猜测文件的mime type,我们传入的文件aaaa…aaa.txt,只要前几个字符是
但这里还有个小坑。
在前台上传文件的时候会有如下判断:
private function check_content($name) { if(isset($_FILES[$name]["tmp_name"])) { $content = file_get_contents($_FILES[$name]["tmp_name"]); if(strpos($content, "<?")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如果头2个字符==”
怎么办?
其实绕过方法也很简单,利用windows下的BOM 。
我们上传的文件可以是一个带有“BOM头”的文件,这样的话这个文件头3个字符就是\xef\xbb\xbf,不是
而finfo仍然会判断这个文件是text/x-php,从而绕过第三个难点。
所以,重命名文件进行getshell。
整个过程:首先前台上传带有BOM头的php webshell,文件名长度在128~255之前,导致SQL报错爆出真实文件名。后台利用../跳转到这个文件,rename成.php后缀,利用%20绕过黑名单检测。
最终效果如下:
访问webshell可见第4个flag:
(因为我做了权限设置,所以其实并不是真实的webshell,游戏到此结束)
这次的代码审计题,是感觉是最贴近实际的一次web题目。基本都是平时实战、实际审计的时候遇到的一些坑、一些tips,我融合在xdsec-cms里给大家。但失望的是,300/400到最后还是没人做出来。
可能我把审计想的略简单了,反而把第一个git想的难了,才导致分数分配也不太合适,在这里致歉了。
还是希望通过这次题目,大家能静下心看代码。代码流程看清楚了,也没有什么挖不出的漏洞。
我把用到的一些工具传到github上了:
https://github.com/phith0n/XDCTF2015
这里是XDCTF2015其他题目的Writeup
XDCTF writeup 链接: http://t.cn/RyleXYm 密码: im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