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中常见网络协议介绍

网络 网络管理
实际上,浏览器为了完成 WEB 应用的各项功能,需要跟各种网络协议打交道,HTTP 只是其中一种。本文会介绍浏览器中常见的网络协议,以及各种协议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浏览器为了完成 WEB 应用的各项功能,需要跟各种网络协议打交道,HTTP 只是其中一种。本文会介绍浏览器中常见的网络协议,以及各种协议之间的关系。

我们经常会听到「TCP/IP 协议」这个名词,从字面上看,有人会认为它专指 TCP 和 IP 两种协议。实际上大多数情况,TCP/IP 协议指的是整个网际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是利用 IP 协议进行通讯的其他协议统称。TCP/IP 包含的协议众多,还有一个分层模型。相比较 OSI 模型,TCP/IP 的分层更简单,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IP(Internet Protocol)属于网络层协议,负责联网主机之间的路由选择和寻址。IPv4 中的 4 指的是 TCP/IP 协议的第 4 个版本,直到这个版本,IP 协议才单独拆出来,所以并没有单独的 IPv1 - IPv3。而 IPv5 分给了一个没什么进展的试验性协议,所以下一个版本的 IP 协议变成了 IPv6。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整个 TCP/IP 协议中最重要的两个传输层协议。TCP 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流协议;UDP 是不具有可靠性的数据报协议。后面可以看到,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上层协议一般会基于 TCP;而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上层协议一般会基于 UDP。

介绍完比较低层的 IP、TCP 和 UDP 之后,下面看几个浏览器中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HTTP 与 WebSocket

HTTP 协议是浏览器需要用到的最重要的网络协议,它包括很多版本,例如最常见的 HTTP/1.1,刚刚发布的 HTTP/2,还有 Google 实现的过渡版本 SPDY 等等。本文不讨论 HTTP 的细节以及各版本之间的差异,只打算列出 HTTP 与其他协议 / 应用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

| XHR | SSE | WS |

+-------------+-------------+------+ +

| HTTP | |

+----------------------------------+-------+

| TLS * |

+------------------------------------------+

| TCP |

+------------------------------------------+

| IP |

+------------------------------------------+

从上图可以看出 HTTP 是在 TCP 之上实现的,所以 HTTP 中并不需要关注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类似于顺序控制、重发这样的机制在传输层已经有了。同时,HTTP 也拥有 TCP 的一些缺点,给 WEB 性能优化带来挑战。

XHR(XmlHTTPRequest)和 SSE(Server-Sent Events)都是浏览器提供的数据交互功能,它们的本质都还是 HTTP。XHR 是 Ajax 技术的核心,大家都很熟,这里略过不讨论;SSE 概念还算新,多说几句。我们知道 HTTP 只能由客户端发起请求,再由服务端响应。SSE 也是这样,只不过服务端会保持住这个 HTTP 连接,多次发送响应,不像平时发送完响应就结束了。实际上,很早之前在 WebIM 中类似的 HTTP 长连接技术就已经很盛行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这篇八年前的文章:Comet:基于 HTTP 长连接的「服务器推」技术。

既然 XHR 和 SSE 本质都是 HTTP 连接,所以 HTTP 协议中一些常见概念,例如请求方式(GET、POST 等),请求响应头部(Cookie、内容编码、传输编码、缓存等)等等,依然存在。

而 WS(WebSocket)是直接基于 TCP 实现的,HTTP 协议中的那些概念都不复存在。需要注意的是,从前面图表中可以看出,它还是依赖于 HTTP,这是因为 WebSocket 握手利用了 HTTP 的 Upgrade 机制。一旦握手完成,后续数据传输就直接在 TCP 上完成。浏览器中新协议借助 HTTP 作为引导,是一个较为普遍的做法。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作用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属于可选项。启用了 TLS 之后,HTTP 协议的 URL 前缀需要由 http:// 改成 https://;WebSocket 协议的 URL 前缀需要由 ws:// 改成 wss://。

DNS

DNS(Domain Name System),就是大家熟知的域名解析服务,提供了从域名到 IP 的转换。浏览器中大部分网络交互都会使用域名,而传输层协议需要的是 IP,所以 DNS 是基础。

+-------------------------------+

| DNS |

+-------------------------------+

| TCP | UDP |

+---------------+---------------+

| IP |

+-------------------------------+

DNS 服务默认使用 UDP 协议获得查询结果,通常仅当结果超过 512 字节或者进行 DNS 服务器同步时才会使用 TCP 协议。这是因为 DNS 的使用非常频繁,又是基础,响应速度是优先需要考虑的。使用 UDP 可以满足速度上的要求,但同时也引入了类似于「DNS 缓存投毒」这类问题。

WebRTC

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出现之前,DNS 几乎是浏览器唯一使用的基于 UDP 的协议。WebRTC 提供的三大功能中,MediaStream 与网络无关,RTCPeerConnection 和 RTCDataChannel 都是基于 UDP,如图:

+-----------------------+-------------------------+

| RTCPeerConnection | RTCDataChannel |

+-----------------------+-------------------------+

| SRTP | SCTP |

+ +---------+-------------------------+

| | DTLS |

+-------------+-----------------------------------+

| ICE, STUN, TURN |

+-------------------------------------------------+

| UDP |

+-------------------------------------------------+

| IP |

+-------------------------------------------------+

这个图比较复杂,我们从下往上介绍:

ICE(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框架,作用是在端与端之间建立一条有效的通道,优先直连,其次用 STUN 协商,再不行只能用 TURN 转发:

STUN(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协议,解决了三个问题:1)获得外网 IP 和端口;2)在 NAT 中建立路由条目,绑定外网端口,使得到达外网 IP 和端口的入站分组能找到应用程序,不被丢弃;3)定义了一个简单的 keep-alive 机制,保证 NAT 路由条目不会因为超时而被删除。STUN 服务器必须架设在公网上,可以自己搭建,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提供的公开服务,例如 Google 的「stun:stun.l.google.com:19302」。

TURN(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协议,依赖外网中继设备在两端之间传递数据。简单说就是通过两端都可以访问的 TURN 服务转发消息,间接把两端连起来。

DTLS(Datagram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数据报传输层安全),本质上就是 TLS,只是为了兼容 UDP 的数据报传输而做了一些微小的修改,可以简单把它理解为 UDP 版的 TLS。

再往上就兵分两路,一路的目标是 RTCPeerConnection,负责音频和视频数据通信,对传输速度和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这里又有两个新的协议出现:

SRTP(Secur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安全实时传输协议)。WebRTC 中的音频和视频等实时数据都是通过这个协议传输。它是 RTP 协议的安全版。

SRTCP(Secure Real-Time Control Transport Protocol,安全实时控制传输协议)。它会跟踪 SRTP 的运行情况,以便调整每个流的发送速率、编码品质和其他参数。它是 RTCP 协议的安全版。

另一路的目标是 RTCDataChannel,用来在端到端之间传输任意应用数据,SRTP 是专门为传输媒体数据为设计的,不适合传输应用数据,所以这里又需要一个新的协议: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本身 SCTP 是一个传输层协议,直接运行在 IP 协议之上,与 TCP 和 UDP 类似。但在 WebRTC 这里,SCTP 却运行于 DTLS 之上。SCTP 很好的一点是提供了交付属性选项,使用者可以指定消息是有序还是乱序,是可靠还是部分可靠,部分可靠时还可以指定使用超时重传还是计数重传策略。

QUIC

Google 正在试验一种新的传输层协议:QUIC(Quick UDP Internet Connections),它的本质是基于 UDP 实现 HTTP,相当于之前的 TCP + TLS。从目前的资料来看,QUIC 可以大幅减少建立连接的时间,这是通过简化握手步骤从而减少 RTT(Round-Trip Time)来实现的,类似于 TFO(TCP Fast Open)。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这个连接围观,据说 Google 自家服务来自 Chrome 的请求中,已经有 50% 使用了 QUIC 协议。

最后表达下对 Google 的佩服。Google 为了优化 WEB 性能,在浏览器(Chrome)、排版引擎(Blink)、JS 引擎(V8)、图片格式(WebP)、传输层协议(TCP 的 TFO,QUIC)、应用层协议(SPDY)以及 HTML5(从 Google Gears 开始)等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努力,实在是技术型公司典范,叹为观止!

责任编辑:何妍 来源: Jerry Qu的小站
相关推荐

2012-03-20 11:07:08

2012-03-20 11:31:58

移动浏览器

2012-03-19 17:25:22

2012-03-20 11:41:18

海豚浏览器

2014-12-23 09:47:34

2012-03-20 11:22:02

QQ手机浏览器

2012-03-19 17:17:00

移动浏览器欧朋

2012-03-20 11:25:07

360手机浏览器

2012-03-20 13:12:38

百度手机浏览器

2015-10-27 13:37:14

浏览器HTTP缓存

2009-03-10 09:46:00

ADSL协议

2012-03-19 17:07:31

Safari

2009-08-31 14:54:35

C#对象浏览器

2012-03-20 13:27:31

Internet Ex

2010-09-15 09:43:24

Javascript浏览器兼容

2010-08-11 13:35:10

JavaScriptCSS

2021-03-26 10:13:51

HTTPSChrome网络攻击

2012-08-22 10:44:08

软件开发

2012-06-21 15:38:02

猎豹浏览器

2010-04-05 21:57:14

Netscape浏览器
点赞
收藏

51CTO技术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