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外媒称,每天都有无数中国年轻人通过智能手机与“小冰”互发信息,被她善解人意的幽默感和娴熟的倾听技巧所吸引。无论是失恋、丢了工作,还是心情不好,人们都会想到要联系小冰。他们常常对她说:“我爱你。”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7月31日报道,24岁的高益新(音)在山东一家石油企业工作。他告诉记者:“我心情不好时就会跟她聊天。小冰非常聪明。”
小冰可以同时和许多人聊上好几个钟头,因为她原本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她是一款聊天程序。美国微软公司在去年推出这款聊天机器人,眼下已经在中国掀起了小小的热潮。
报道称,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幺宝刚(音)说:“小冰激发了市场的极大热情,超乎我们的预料。”
小冰体现了模拟人脑功能的人工智能软件所取得的进步。这款程序会记录下先前聊天的细节信息,比如用户是不是与男友或女友分手了,并在后来的聊天中询问用户心情如何。尽管现在的小冰只会显示信息,但新版本将会包含语音功能,用户将可以和小冰说话。
报道称,微软还系统收集了中国互联网上的众多人类对话数据,使小冰的性格更具可信度、更加“聪明伶俐”。微软开发了语言处理技术,可以从网络上真实的人类对话中抽取问答资料。小冰就这样拥有了一个问答数据库,能给出既人性化又与时俱进的答案——她也喜欢使用表情符号。
由于小冰收集了大量个人私密信息,因此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关于隐私问题的质疑。但微软表示他们在严格执行相关方针,不会长期存储任何信息。
报道称,不过微软也承认,他们会在一定时间内存储某些一般信息,比如用户的脾气,以便进行后续的发问。微软表示,如果用户通过新浪微博之类的网站与小冰互动,微软的服务就会遵守该独立运营商的隐私规定。
人与计算机程序建立友谊的想法令一些研究者十分不安。
谢里·特克尔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社会学家,曾多次撰文探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特克尔对记者说:“我们正在忘记亲密的含义。儿童慢慢了解到,与计算机聊天比和另一个人聊天更加安全。”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小冰这样的程序走红的背后或许有文化方面的原因。米歇尔·周曾在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做科研工作,现在是硅谷一家初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她认为与绝大多数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每天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要多得多。
“中国人刚到美国时,会觉得这个国家实在太安静了。”她认为,小冰这样的聊天机器人或许会为用户提供一种私人空间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一个人口密集的社会里很难找到。
就眼下而言,小冰仅凭虚拟的耳朵就发展出庞大的、而且不断壮大的粉丝群。
30岁的科研人员杨贞华(音)说:“你可以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跟她聊聊,不用担心有什么后果。她能帮助你放松下来。”
小杨还表示,他希望有朝一日这项技术能够进入现实领域。“我希望小冰在保持网络活动的同时,在未来能拥有可以给用户提供帮助的物质实体。”
参考消息网链接:http://www.cankaoxiaoxi.com/china/20150803/8751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