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开始向手机预装应用开刀了。好事,现在手机里经常预装了很多应用,有些不能卸载,用一段就很卡。相信每个人都是有些感觉。不过央视记者算出每个人每个月要为预装软件跑流量多花60元,一没常识,二是扯。中国用户一个月平均支出,电信联通都到不了这个数,移动是刚刚过。盯的是事是好事,但是别夸大了,过于夸大其实也是假新闻。
好了,说说手机预装这些事吧。
智能手机应该不应该预装应用?
1.手机必须要有预装软件。一说到预装软件,就开始有人走极端,说不能预装,不预装,不预装这还叫智能手机吗?苹果新手机一般是不预装的,装得最多最烦的,我看是要数三星。预装是应该预装那些最基本的应用。比如电话簿、短信、联系人、照相、应用商店。我看一些对于系统和核心相关的预装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文件管理、电量管理、安全应用、甚至有针对性的支付应用这都是可以预装的。如果这些都完全不能预装,就会大大增加使用成本,让一些小白用户摸不着头脑,使用起来也会更加麻烦。预装是一种服务。不能对预装一棍子打死。
2.预装应用能不能卸载。同样一些预装应用也是不能卸载的,因为一些应用它要对系统进行管理,需要做最基本的支持,比如电话、短信一般都是不能卸载的,我看也没有必要支持这类应用一定可以卸载。
不过哪些应用可以预装,哪些应用预装了还可以不允许卸载,这以前没有规定,也没有认定,当然厂家的选择,就是我要装就多多装,尽可能不允许你卸载。好处是可以向第三方合作单位收钱,还有一个好处是让你手机使用半年之后,慢得没有办法使用,又要换我的新手机了。所以今天需要通过政府管理部门,或是行业组织共同制定一个基本的标准和要求,让手机里的应用不能随便预装,装必须要有道理,对于数量和特性都要有一定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所限制,又是不矫枉过正。
预装应用的利益链条
说了有些应该装,不应该装,问题在哪些地方:
1.不应该装的就是手机安装了大量的,一些并不是用户必须的应用,这主要是量多,二是用户并不需要。厂商做这件事,重要的原因是获利。这些应用一般分为几种情况:厂商自己开发的;电信运营商要求必须安装的;向第三方收钱安装的,这就是帮助第三方推广了,所以有可以卸载和不可以卸载的区别,可以卸载的,钱收得小,不能卸载的钱收得多。为了获利更多,有些厂商不顾用户体验,大量地安装各种应用,甚至一些应用一打开手机就启动,就占据内存,就处于工作状态,这样大大影响手机的内存占用,降低了手机的速度,也影响了用户体验,这类应用所谓“偷”流量可能性非常大。
2.什么人在预装应用。我们说预装应用,其实并不仅仅是手机厂商,哪些人在干这种事:首先是手机厂商,除此之外还有电信运营商,定制机会把自己开发的应用装进去。手机批发商,大量手机在它手中过,自己也顺便赚一道钱。手机零售商,都是雁过拔毛,装一批应用,赚一道钱。所以你买来手机,一堆应用,可以怪厂商,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是厂商干的。当然如果这个应用是不能卸载的,一定是厂商干的。
怎么既方便用户体验又不伤害用户利益?
把预装用户一棍子打死是不行的,但是任其泛滥也不应该。有没有可以找到一个办法,既可以让用户有选择权,同时又不是预装了大量的应用,影响用户的使用和感受。我看“准预装”是一个好的选择。
所谓“准预装”是打包分门别类的内置了一些应用,比如:“系统管理”“实用工具”“生活服务”“游戏娱乐”“视频”等,这些类别和应用是用户经常需要使用,但是这些应用又并不是真正已经装在手机里,也不是马上可以使用。当用户真的需要时,比如我需要马上使用导航,我可以到应用商店里自己去找,我也可以在“出行导航”这个类别里,找到某个导航软件,点击它时,并不是马上开始使用,而是下载应用,马上安装。这是用户需要了再决定我需要不需要,我安装不安装。当然这类由用户安装的用户是随时可以卸载的。
***,关于应用安装的官司,我看很麻烦,因为很难在现有的法规中找到不允许安装这样的规定,更无法规定是安装多少个才是合理的。这需要尽快出台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