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决定是先实现共享工具还是邮件入口,增加资料页图片功能甚至是资料页本身——这些决策往往又闹心又痛苦。许多对于自己的产品设想抱持初心和强烈观念的创始人都会碰到这些问题:什么样的功能应该先加上去?尤其是执行的顺序。
下面这个思考框架,值得大家参考参考:虽说很难从一堆的功能当中判断出来究竟哪个才会对用户增长或粘性产生重要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功能部署遵循着一种对数增长方程。
在这张图里,功能的边际效用(Y轴)在一开始的实现中会增长的非常快。当对此功能的投入逐渐增长(X轴),边际效用的增长曲线也会逐渐收窄,到了一个点时庞大的投入也只能改良一点点用户体验。因此,功能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是反直觉的。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功能,从实现它开始,你会发现它比你预想的增长更好,这时就不要高估它——即是说,不要在这上面投入过多的资源——而是让它原生的,有创造力的成长,最终会导致更好的成长。与此同时,你可以关注其他地方,比如说你宝贵的产品开发和工程资源的投放。
然而,不是所有的产品实现都有类似的对数增长曲线。有些可能显著的多,哪怕只是再细微的投入都可以大幅提高用户体验,但是它也有可能很快失效。其它的曲线可能比较平缓,甚至是线性的。但不光是我,其他人也常有这样的体验,对于那些现金紧张和高速增长的创业公司,对应这条曲线的产品开发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为此,有些功能,在基础的实现层面上极有可能成为最小可行化产品的一部分。如果你注意到了一些你们忽视但是用户绞尽脑汁想拥有的功能,相信我,这就是未来的增长曲线。
但是,你要非常小心。功能的肿胀会导致产品失去活力,团队会难以区分什么是产品的助推器,甚至会忽视真正有效的用户行为。因此当你拿着长长的产品功能名单,确保不要想着“全部”实现它们。而是专注于那些边际效用增长极快的曲线上。
本文编译自:blog.kanyi.me